“微创介入”术

去年买的一张DHS G666套胶,用来手感还不错。由于我平时保护得比较细心,用了三四个月(平均每天一小时),胶面还比较粘,还像新的一样。
近来打球的时候发现有时会有些莫名其妙的失误,开始以为是自己打得太多,人有些“疲”了,到了要调整的时候。可是有一次在揭开护胶膜的时候,发现在球拍右侧中部(右手)反手搓球、推挡经常触球的部位有一块硬币大小的胶皮与海绵“搞分裂”。
虽不至于囊中羞涩,但就这样扔掉实在是有些不甘,况且也不像是DIYER的作风,于是试图修复。
第一套方案:从边上揭开一部分胶皮到“起泡”部位,然后刷胶粘贴。但原厂贴合套胶的胶与普通的胶不同,用环已烷溶解不开,强行揭开的话估计胶皮就得报废。这套方案行不通。
第二套方案:采用网上介绍的“烙铁大法”,但这种方法揭下的胶皮肯定是不能用了,而且据说由于原厂刷的胶不同,再贴上的胶皮也不牢靠,也被否决。
苦思冥想之中突然灵光一闪,于是积极行动起来:
找来一支一次性注射器,吸进约2ML稀胶水(可用专用胶水兑环已烷),从起泡的中心部位海绵一侧小心地刺穿海绵,注意千万小心不要刺穿胶皮,然后转动针头向周围注入胶水,观察(红胶皮)或估计(黑胶皮)胶水渗开的面积略大于起泡的面积即可。
过几分钟,会发现胶皮涨开来了。放开不管,旁边去休息两个小时。
看胶皮涨开的部位渐渐平复,不要用手指按压!用辊子压一下注胶部位,大功告成!
重新刷胶粘到底板上试打,“手术”成功!

下一条: 底板试打报告-三维“A5”测评
上一条: 纳米复合2C&2C的初步认识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爱乒乓网观点和立场。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