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直拍横打球拍改良的实践与思考

自93年在《乒乓世界》上了解并学习直拍横打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着对直拍的形式进行改进。先后所做的试验可能大家都做过:磨削球拍右肩以方便正手压板形,为了兼顾推挡又补回去一些;把拍柄正面的镶块揭下,换成类似日式的,磨薄拍柄背面的镶块等等。
通过学习,随着个人认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意识到,这不单纯是一个器材的问题,它和技术密不可分。对球拍的改革必须兼顾历史传承的优秀技术,或者说兼顾大多数人原有的技术习惯,然后有所突破,因而只能是渐进的“改良”而不能是全部推倒重来的“革命”(渔场球棍语),因为大多数人不可能为了“新球拍”“远期不确定”的好处放弃原有的技术。
我把这个帖子放在技术版,在后面跟上我的方案,希望大家从技术动作的层面讨论或提出来新的创意。
我的方案
“掌握指挥”统合式直拍
传统形式直拍握拍法(含中式、日式,以右手为例)如同握钢笔,“指实掌虚”,是以手指“点接触式”控制球拍,在处理台内小球时以手指调节拍形,手感敏锐,较之横拍显得灵巧;而在推挡、攻球尤其是中远台攻防时,拇指、食指和中指对拍面的夹持力对球拍的控制显得不足,相应地攻击力和击球的稳定性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反手推挡时,虽然稳健、灵活有余,但由于需要拇指指根压柄,指尖翘离拍面左肩,对拍形的控制只能由食指与中指相对的侧面夹持力完成,食指与中指的夹持力较小,导致控制球拍和推挡的发力受到限制,攻击力自然不足。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正反两面贴胶皮,比原来单面打法增加了40-50克的重量,更使直拍夹持力不足的矛盾凸显,大力攻球或拉球时往往有球拍脱手之虞。
(传统形式普通)拍柄背面镶块在推挡时可以作为虎口的支点控制球拍,但在正手拉球、攻球时,这个镶块却使球拍中轴线外撇与前臂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使发力不能充分,这也是直拍在发力上弱于横拍的原因(横拍的握法自然地使球拍中轴线与前臂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便于内收加速鞭打发力);用反面击球时,这个镶块也使球拍自然地朝向右前方,为防止球从右边线出界或者意图击出直线球,迫使右脚上前,手肘前出,影响了自己的视线,与正手动作的衔接也不易连贯。为了“横打”,许多球迷朋友会将自己的球拍背面的镶块磨薄,但如果磨得过薄,则又会影响推挡对拍形控制的要求。现有适合于横打的直拍如著名的YE、DHS-WH、世奥得的“横打一号”等,背面的镶块都相对较薄,厚度以在“横打”和推挡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为要求。
针对以上种种,很多人设计了改进型的直拍,但都没有能在兼顾原有握拍方式,保持直拍灵活性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本人设计的这种“指掌一体式直拍”,拍柄结构如附图,旨在解决以上弊端。
1、 拍柄正面的镶块类似于日式柄的形式,长80毫米,但要比日式的要稍宽一些,大约在26-28毫米左右,厚度在18-20毫米左右,镶块的拇指指尖压拍处截去一块三角形,留出拇指压拍的位置,这样镶块的指尖端就类似于子弹头,食指钩住镶块的接触面向内修磨成弧形。
2、 板芯柄端并不同传统直拍一样与正面镶块的梢部同高,而是比正面镶块短40毫米左右,这样在握拍时虎口就比传统直拍前移与正面镶块直接接触,使前臂与球拍中轴线连成一条直线。
3、背面的镶块长约60毫米,宽约24毫米,厚约18毫米,梢部与底板柄端同高,亦即低于正面镶块梢部40毫米,右侧修磨成与弯曲的中指相吻合的形状,以免影响正手攻球时调节拍形,中指指尖接触处修磨成圆弧形,便于中指勾持。
4、为减轻球拍的整体重量,提高底板振动频率,正反面的镶块均为中空设计,在尾部开一小孔。反面镶块后端约30mm粘在底板上,近胶皮端30mm磨去1-2mm厚度悬离底板,以免影响底板甜区击球时的形变及底板振动频率。
与传统直拍不同的是,这种拍柄的设计是非对称的,即以上所述是针对右手而言,左手则方向相反。食指钩住正面的镶块或中指钩住背面的镶块的时候,背面镶块梢部正好抵住虎口内侧,手指与手掌就能稳定地握持球拍。

下一条: 乒乓球和八二原则
上一条: 乒乓球技术!战术!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爱乒乓网观点和立场。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