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削球配置

来源网站:www.sundns.org   发表时间:2010-03-10 15:27
第1楼

首先,388d的削球感觉不太好,发力容易飞出去,虽然顶弧圈时反旋转不错,但自己加转的感觉不好。
是不是颗粒太硬的关系?还有海绵是1.0的,是否太厚了?
削球长胶的海绵一般多厚?0.6如何?

另外,有人用生胶削球,请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是加不了转吗?
如果是正胶的话一般又配多厚的海绵?

正手我用的是36度的19号狂三,感觉还是不错的。
有更好的配置吗?

谢谢!

第2楼

用C8吧, 755, 388D都是不能打借力球的, 必须要发力才可以.

第3楼

我怎么觉得388D很好借力(颗粒硬),就是不太好加转,还有就是难控制,发力容易劈出界?
我想用软点的,388D-1不知道怎么样?

第4楼

谁能告诉我?

第5楼

我也是喜欢削球,进来学习……

第6楼

我也正悉这个

第7楼

写错了,愁

第8楼

我比較喜歡顆粒硬的長膠, 出球更利落些, 現在用CURL P-1R, 硬度就很適合
C8用過一段時間, 顆粒有點過硬了, 一開始用覺得還行, 後來覺得不夠沉而且出球過快
要軟的話FEINT LONG 2就很不錯,
海綿1.0的話算是很適中了, 基本1.0以下就ok, (雖然我最近在找1.5的CURL P-1R)...
削球還是用長膠吧, 生膠比C8, 388D還快, 除非你削球功力已經很深
正手19#狂3應該沒問題的, 就反攻可能差一點, 以前我也是用21#天3 2.0...

第9楼

FEINT LONG 3 跟 FEINT LONG 2 比较又如何?

第10楼

忘了說FEINT LONG 3, 它比LONG 2 更軟些, 也更怪, 出球慢, 穩定性更高
但老朱喜歡用LONG 2 而不用LONG 3還是有原因的

第11楼

本帖最后由 yurikamorgan 于 2010-3-24 19:31 编辑

看打法了。要是反手以削为主,又追求旋转变化,那就用海绵厚些,胶粒长些硬些,胶粒表面带纹理的长胶,前提是你手上要有足够的功底,对颗粒胶摩擦球的规律非常熟悉,否则会严重影响削球的稳定性。

如果单纯追求削球稳定性,那海绵0.5、0.4甚至没有海绵都可以。国产的长胶有个特点,就是胶皮越打越软,当你发现个别胶粒脱落,半数胶粒根部有轻微断裂的时候,稳定性是最好的。这种选择的好处是,击球可以简单化,调整好拍形和挥拍方向球就能接过去,缺点是,旋转的规律太简单,基本就是反旋转,对手直接发你反手极长下旋球,等爆冲,或者一搓一冲,你就很被动,拱啊磕啊(我不大喜欢用这些“术语”)用些花样动作偶尔还可以,总用就不管用了,因为都是反旋转。现在国家队打削球的基本没有这样配置的,尤其男队。

至于生胶削球,此生胶与攻球用的生胶有所不同,首先海绵厚度会薄一些,一般1.0~1.6吧,其次胶粒长度多数是介于长胶和生胶的,即所谓“半长胶”,特点是绝对旋转不是很强,但是中近台搓球会比较稳定,比长胶好掌握。

其实颗粒胶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只要满足国际乒联对材质、颗粒长度密度的界限就可以,主要区别在胶质的生与熟上。正胶也有偏生的,比如蝴蝶的一款名字好像叫raystorm,长胶也有用熟胶的。熟胶颗粒表面的摩擦力比生胶强,而用生胶材质做的偏硬偏长配偏厚海绵的某些长胶能制造主动旋转变化,这种制造旋转的机理或者说手法与正胶单纯的靠摩擦生转是不同的。

正胶削球海绵可选的范围大些,除了对技术的个性化追求外,要考虑底板和胶皮弹性的搭配,如果底板的弹性很弱,那海绵就选稍硬稍厚的。

削球正手用的反胶有很多选择,狂飙系列,Tackifire Drive,Tackifire Chop 1(2),Tackiness,Tackifire Special Hard,Donic JO Gold、Platin,Butterfly Tenegy系列都曾经有人用,无机时代后,选择用内能型反胶套胶的削球运动员越来越多,需要注意的是选用非国产内能反胶套胶,海绵厚度不要太厚,一般1.7~2.0是最合适的。

如果你觉得狂飙用着合适,那就没必要换了。

第12楼

再想请教您说的
"而用生胶材质做的偏硬偏长配偏厚海绵的某些长胶能制造主动旋转变化,这种制造旋转的机理或者说手法与正胶单纯的靠摩擦生转是不同的。"
一句,能否具体说说为何这种可以制造主动旋转变化,机理有何不同呢?

谢谢。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