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Y Amultart-試打心得

来源网站:www.sundns.org   发表时间:2009-01-17 18:32
第1楼

試打膠皮:正 - Sriver G3-fx (黑,2.1mm)
反 - Fusion (紅,2.0mm)

比較版:BTY 水谷隼-ST 重:88g

備註:以下心得皆為小弟自己手感所得之,絕無任何科學根據,如有出入,請多見諒

緣起:
水谷隼是小弟一支非常喜歡的拍子,恰當的重心配置,讓88g的水谷,拿在球桌上揮舞時,並不覺得有任何重或不適的感覺,而球拍整體各方面性能均能,就是此拍的最大特色,特別是在反手借力檔擊時,小弟私心認為,這是所有纖維拍中,最好借力的一支拍子,外加ZLC柔韌的特性,除借力容易外,可以輕易地讓球製造旋轉,以及因借力容易所產生的反拉球,更是其一大特色。

但小弟最近於練習正板連續拉球攻擊時,發現此拍為了營造其他的特色,所以大芯偏薄的設計,除單純連續撞擊時,會產生震手感,以致擊打時手感不夠明確,但單純擊打的動作畢竟少,更大的問題在於連續正手攻球時,由於此拍薄韌,因此彈弓效應特別明顯,如揮拍速度跟不上彈弓效應的回復速度,於此時將會發現球拍在震拍感更為明顯,而控制不住者,就僅能利用此拍其他特性製造具有強迴轉力,但無衝力的弧圈球,這也是水谷隼本人要求他的球拍控制於80g的原因,而小弟的擺速就目前來看,遠遠還達不到球拍設計所要求的水準,但小弟又對BTY新的ZLC素材十分喜愛,因此小弟挑了一天去實體店面逛街,原本是想尋問是否能請店家代為訂購特制水谷,此時又猶豫新訂購的水谷的手柄是要ST or SI,所以請店家拿出目前市面上唯一有SI握柄的Amultart,原本猶豫不決的手柄問題,在這邊獲得解決,可是由於Amultart賣得並非相當好,無意中,小弟發現了另一支Amultart,也是店中唯二的兩支,其細密纖直的檜木木紋,外加此拍重僅83g,讓小弟當天毫不猶豫地就將它帶回家。

試打手感:
如要小弟形容這支球拍,小弟對他的形容詞,只有兩個字,它是球員最佳的「鏡子」。它威力十足,但卻十分容易駕馭,不會讓人有球撞擊於球拍時球就撞飛出去的感覺,發多少力,力量就會忠實地傳達,正確的拉球動作,能讓你的球筆直地衝破對方防線,小球控制不會亂飛,劈長放短皆能控制精準,推檔借力的球也十分安定,球並不會因為借力的關係而亂飄,單純擊時,更是能發揮它的特色,如同使用檜單板撞擊時一樣過癮。但是如果以不正確的姿勢角度擊球,球也會如同其不正確的板型彈到該彈的地方,妥協的空間極少,如果水谷的容錯率是10分,小弟會給這支球拍3分的評價。更由於該拍的設計乃是檜木+ZLC+梧桐+ZLC+檜木,Stiga球拍的鞭打效應與底勁後強的特色都不存在於此球拍上面。

正確的動作,這支球拍將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不正確的動作,也會讓球往不正確的方向飛行,扎扎實實,沒有半點水分,沒有鞭打效應或是澎湃的後續底勁,但所發揮強勁球質,卻不遜於任何一支球拍,簡簡單單,直來直往,扎扎實實地考驗球員對於基本動作的表現,發力正確,擊球時間點好,它將挑戰你對手的防守能力,台內球準確的特色,可以考驗你對手的腳步,如你能精準掌握你的對手的攻擊落點,借力反檔與反拉球的威力,將超越你對手的想像。這是一支可以讓你體會檜單爆發力與快感的球拍,但也是挑戰你基本功是否扎實的球拍。

此外,小弟不得不提提SI這個獨特的握柄設計,以往小弟對於蝴蝶刀板的看法,就是ST柄於握拍時,手掌的後半段,會有沒有握到手柄的空虛感,而使用FL柄,則是手掌的前半段,需過度過緊球拍,而SI柄巧妙的設計,讓這個困擾小弟已久的問題或得解決(小弟以往選購ST柄的版本,然後用止汗帶來加厚),圓柱狀的手柄,握起來不但更加符合人體功學,而其漸縮式的設計,也能使持拍者於揮拍時,能使球員自然地將揮擊點移轉致拍頭,讓拉球動作更加順暢。

此外,小弟認為許多人將Amultart比喻成檜單,小弟認為這個看法可能不甚正確,此拍的確具有許許多多檜單的特色,但與頂級檜單相較,此拍缺乏頂級檜單所具備的底勁,換句話來說,小弟認為Amultart僅是支中價位的硬質檜單,與如蝴蝶特注等相較,由於其結構,使它無法具備頂級檜單的底勁,這也是小弟認為好的頂級檜單,實在於檜單界中,永遠令人著迷的原因。

結論:
如果您喜歡硬質檜單的手感,又不喜歡它的重量時,這支球拍小弟認為會是首選,如果想藉由球具來提升自身球威質,這支如同「鏡子」般的球拍,會讓你隨著你球技的進步,充滿了進步的滿足感,它威力強悍,卻相當容易控制,不走結構上的旁門左道,只需知音將它的潛藏的實力誘發出來。

備註:以下引用桂花田兄之測量資料

1.水谷隼結構:
淋巴面材厚

第2楼

-------- 0.6MMX2.
ZL-CARBON纖維厚

第3楼

---0.25MMX2.
淋巴力材厚

第4楼

---------0.5MMX2.
桐木大芯厚

第5楼

------ --3.0MM.
還有大芯跟力材間的膠水層. 共五層厚約5.7MM.

2.Amultart結構:
檜木面材厚約---------1.25mmx2.
ZL-CARBON-----------0.25MMX2.
桐木大芯

第6楼

-4.1MM.
總厚度約7.1MM. 為三夾直紋球拍.

3.(Butterfly)在2007年秋天發表了新型狀握柄-SI.雖從正面(上方)看的型狀與ST(直柄)是同樣的直線。但從側面看,可以看出由拍柄尾往拍柄根部方向逐漸變薄。這個由厚度變化產生的傾斜,是傳達握緊感到手中的秘密。
→a.這是小弟在台灣某家經銷商的網站上所找到的說明,希望有所幫助
b.SI柄是圓柱式設計,而非ST或FL柄般為方柱式設計

[ 本帖最后由 Peter.Chen 于 2009-1-31 10:25 编辑 ]

第7楼

顶····沙发···

第8楼


有个北美积分2600+的童鞋 在用Amulart打正胶
不过他最近总在换板子,试器材

第9楼

能不能放更多SI手柄的细节图?

第10楼

小弟最近的主拍也是Amultart SI和水谷ST。
SI的舒适度要比以往的所有ST都高。虎口不发胀。
Amultart绝对如楼主所说,整体板身硬挺、基本没有形变,纤维和桧木面材的配合,使得弹性一流。适合击打,速度极快。但要二跳和stiga式的底劲,就没有了。

第11楼

这位大大` 有所不知了吧
我一开始也不知道SI是啥,结果一看图片, 不就是那个嘛!
蝴蝶90年代的东西,市场上很少,我教练99年在日本买了3支BTY的SI柄

第12楼

SI手柄的AM
及我08年最喜欢的两块胶皮

第13楼

微距太牛了。。。。。。

第14楼

7.1.....当年就是这个数字把我吓到了

第15楼

水谷攻防比较均衡,但是感觉没有一击必杀的快感

第16楼

楼主和photino比较过么

第17楼

回11樓,小弟有比較過,photino像是在檜木下鋪張柔韌的網子,發力的部分則是要靠大芯與力材整體配合,無法僅依賴兩者中其中一者,柔韌的特性提供了它好控球的特性,但不會缺乏力量,但ZL與ZLC相較,缺少了些脆彈的感覺,但小弟建議還是要自己親自試打才準,因小弟認為,沒有人能夠完全複製另一個人的手感。

回9樓,7.1mm這個厚度,其實親自看實品,並不會覺得厚,您有機會的話,不妨去店面看看,小弟也是看到實品並同時與水谷比較過後,才覺得不厚的。

回7樓,您那塊Byrce-Speed,可是夢幻的Bryce-Speed呀,spring sponge海綿加上Bryce-Speed上膠的國家隊非賣品

[ 本帖最后由 Peter.Chen 于 2009-1-18 11:54 编辑 ]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