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07小说《金手指》中介绍了一种高尔夫球技术——在推杆前,
用同样的动作,换不同的球杆,将球打向目标。
这种技术需要昂贵而长时间的专门培训,当然还需要一袋做工精良的球杆,
非常适合于球技平平,但却希望迅速能与高手一较高低的新贵们。
在二战前,一直有人试图为德军提供一种速射武器,
弥补步枪与冲锋枪之间的火力间隙,
尽管这类武器在试制之初仍因射速高而射程近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但最终这一设计思路导致了现代突击步枪的诞生。
兼具压制性火力与侵彻性火力特点的武器诞生了。
在业余乒球界,一直有一种势微却极具潜在号召力的愿望
——在近、中、远台以类似的动作的挥出效能类似的攻击。
这是相当现实的企愿。
众所周知,底劲与近台的速度似乎是一对矛盾。
简单说来,一支板要底劲好就得有较长的持球时间,
而持球时间长了,近台速度快不起来。
这里面,手感、轻力弹性等因素的不同还会给这支板的弧圈手法、台内控制
带来更多变数。
这迫使大家在近台加快摆速,远台增大动作——向专业靠拢。
不易啊。
于是对于身法不那么标准的朋友们说来,弄一块偏硬的底板
无论从发力手感上还是实际战绩上,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直到尝试了如viva、ppp、alpha甚至ye之类的软板,
才猛然体会到那软板的“甜蜜”手感,但是那又往往与借力效能是相违的。
在沉迷于viva、ppp的神奇手感近乎半年之时,我尝试了andro kenetic cf light off-,
没想到的是这支含碳层的底板竟然提供了我曾试过的近乎最优美的手感。
cf0.jpg (74.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1-8 01:13 上传
那是一种带着明显韧性的柔弹,只有一点点的脆感,
出球时完全是一种灵光一现的韧劲,舒服。
有一点点发空,但是却因为韧性极强而不显得虚,很扎实,
而且这种扎实感随击球力量增加而增强。
而击球的外在表现就是一种韧弹.
既不是刚弹得近乎失控,也不是浮弹得让人心里发虚。
这是一种罕见的高弹与良好持球感的完美统一,
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完全在手掌里的韧弹。
cf1.jpg (75.2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1-8 01:13 上传
这使得这支板的上手非常轻松,每一板击球都是一种享受。
球速方面,应属上流。
而且在球速控制方面,保持了andro的一贯特点,就像是一辆跑车,
从0速加到极速,也就是挥掌之间的事。
攻球、中等力量弧圈,中规中矩。
我打过的几支andro的板(除个别硬碳板外)
似乎都保持着比较有亲和力的弧线特征,
在正常板形和发力状态下,弧线高度和长度都中等甚至偏高,
而且都易打出高弧线,但是弧线末端忽然落端线的球,
不知道是弹性的关系还是其特殊板形的关系。
这使得此板的上台率相当不错。
弹击,也轻松爽脆。
cf4.jpg (73.4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1-8 01:13 上传
大力弧圈,扎实写意。
和我的andro off+一样,此板在大力档弧线有所降低,
速度也有所提升,手感相当扎实,
尤其是持球感是我打过的andro板中最好的,每发力一板,
自己手上都相当满意,上台率也很高。
不过似乎威胁至多只能算中上,主要是二跳威胁不够,比较正,
速度够了,旋转不够邪气。
我在想是不是和这板偏轻的重量有关,andro似乎偏爱轻板;
还有500 pro这样的套胶,配在持球感如此出众的底板上是不是有点不够刺激,
也许要配上稍硬的板才够霸气。
而此板也许需要的是更加扎实有力的套胶。
我最为满意的是一板冲下旋,因为板身够韧,弹性又好,弧线低,速度快,
往往一击毙敌。
这种手感使得此板在反冲弧圈中风度依然。
它的柔韧允许你在中远台使用大动作发力,但是中等动作效果已经够好了。
其远台底劲,相对我用过的其它andro板,已经有长足进步了。
反手弧圈,稍加适应就可以得到一个惊人的上台率。
cf3.jpg (77.7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1-8 01:13 上传
轻力、台内、借力,诗情画意。
高弹的特点使得此板的轻力档相当轻松,既使是过渡板,
速度上一点也不会被人咬住破绽。
台内球由于其柔韧的板身,也毫无兀奥之感,从卸力到击出一气呵成,
有点太极推手的味道;而且由于其高弹,手腕一抖,卸力轻搓就成了劈长底线,
收放自如。
其高弹又柔韧的特点最完美的演出还是在借力中,
两面封堵弧圈,简直像是两面藤盾,
任你多大力量都可以轻松而高速地摆放到对手的台面上,
往往是对方招式未收,己方球已过网,而且落点选择游刃有余。
稍加适应后,对抗攻击性来球,完全可以以小动作快速回击,
手感依旧甘美,却能于甜蜜中施锋芒,简直有点咏春拳的味道。
对了,我一直试图找一个词汇或者句子来形容此板给我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
没有邪门的二跳,或者BT的旋转,
高吊弧圈旋转有限(或许我应该换套胶、换手法,反正觉得冲下旋更顺手些),
但是小球、快速弧圈、回合球极为出众。
纯正的andro血统在这块手感上因柔弹而略显得有点不那么andro的板子上
依旧明显,
那就是:重视近台,重视摆速,重视上台率。
你可以以小动作或者大动作挥出同样出色的攻击,并且快速还原;
永远不必担心因来不及作蓄力动作或者卸力准备不足而被打乱阵脚。
andro的理念似乎是让球员永远把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
并且在近中远台以尽可能接近的动作攻击、以快速绵密的压迫式攻击致胜。
而单板杀伤力,并不是其重点。
看看塞弗,看看苏斯,似乎可以明白一个大概。
作为一款新板,andro kinetic cf light off- 在手感上有了长足发展,
虽然有碳层,但手感却出奇的柔美,又扎实高弹。
同时,底劲也得到了提升。
不过它还是保持了andro对速度和近台连续性的一贯追求,
这似乎与新一代欧洲弧圈手的风格相吻,与业余球员的特点更相匹配。
由于其近、中、远台动作不需要有多大变化就可以有接近的质量,
我认为这是一支新时代的“全自动武器”。
虽然其火力的终极侵彻性也许还需要继续加强,但其绵密的火力覆盖能力已经超群,足以在最短的适应时间之后施以压迫性攻击。
cf2.jpg (76.6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1-8 01:13 上传
最后,此板的外观还是相当诱人的,预制护边和预磨拍肩的设计也很讨人喜欢。
手上的另一支andro kinetic cf light off+,要硬一些,但是弹性特点依然,也许力量会大些,有空试了便知。
苏斯加油!霸天虎加油!
[ 本帖最后由 霸天虎 于 2009-1-8 01:13 编辑 ]
真是“快评”啊,害我还要去下电影看。。。
留名………………
“底劲与近台的速度似乎是一对矛盾。”
一个要求脱拍快, 一个要求持球, 当然是难以共存, 单桧在中小力量下脱拍快, 暴力时又变形持球, 勉强可以满足以上的要求.
完毕
上膛!
每個人都在球拍的旋轉與速度,靈巧與力量間,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霸老師的天秤已經精密到如此刻度,實在佩服
这板子可不好找啊!呵呵
先顶再看
新板子,以後會越來越好找的!
对于浪中羞涩的我对于对于不配外套的andro就不能打的性能来说,是我对于andro这个品牌不敢尝试的原因....
霸老师一大早就起来放毒啊!!!!!!
还是稀有品种。。。。。。
优雅的拍子适合优雅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