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桂花田先生说过乒乓球的最高时速是105哩(168公里)。
若把球的质量2.72克,撞击时间3毫秒带入公式:ft=mv2-mv1(v1为来球速度,设为击球后去球速度的2/3;v2为去球速度168公里/小时),则计算结果击球力量f为18牛顿,即1.8公斤。
大家看看计算有否错误?或谁有资料直接给出最大击球力量是多少?
另,记得有网友说红双喜给出的“反弹速度衰减率”应该是[(v2-v1)/v1]100%——v1,v2是撞击前后拍面高度的瞬时速度,但考虑两个速度的相反方向且v1永远大于v2实际就是v1-v2的绝对值了。那么,在(v1-v2)中v2越大整个公式(“反弹衰减率”)的结果就应该越小。而v2越大肯定“弹跳高度”越高。也就是说“弹跳高度”与“反弹衰减率”应该是反比关系。
但红双喜给出的实际数据往往是“衰减率”大的“弹跳高度”也越大,正比关系。怎么回事?怎么理解?“反弹衰减率”到底怎样定义的?谁给解答?
撞击时间应该在2-3毫秒之间,这个有可信资料。
“衰减率”大的,“弹跳高度”也越大唷??
的確有疑問的地方
看这里: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286901&extra=page%3D3
字面上的定義,的確沒有很明確容易誤解
因此,只能從結果去猜想其它合理的解釋
若是把它看成"反彈過後"的速度衰減之程度呢 ?
反彈後之速度-最高點之速度=V2-0=V2
的確是V2越大,高度也會越高。
费脑子啊
速度达不到那么高吧?
中国乒乓球作研究的时候,小球时击打的最大速度似乎是在17米/s,
换算一下,70公里/小时都没有。
第二個問題純粹是定義問題,只不過衰減率這個詞兒直覺上跟彈跳高度是要成反比的
前個問題比較有意思,ft=mv2-mv1,也就是當來球速度相同,擊出去的球也相同,那麼持球時間短的硬拍,反而會感覺到這顆球的沉重呢,再者,這個擊球力量體現在實際情況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感覺呢?
有道理。
谢谢你,经你提醒我也想到了曾找到的一个资料:
第21届男子世界杯乒乓球赛,于2000年10月12日-15日在中国扬州举行,从此乒乓球进入了大球时代。我国选手马琳荣获第一个大球比赛的世界冠军。在2001年5月第46届世乒赛上我国选手再次包揽了全部冠军。
对于大球在比赛中的技术特点,世界名将们各持己见,有人说大球对直拍打法有利;有人说对弧圈打法有利;有人说对削球打法有利;也有人说对快攻打法有利。但是这些看法和认识都是自身的初步体验和主观上的认识,缺少理论上的升华。我国乒乓球能在世界乒坛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丰富的理论经验做指导。因此我们要打好大球必须从理论上认识清大小球存在的具体差异,以及大球在比赛中的特点和性质,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训练和实践,保持我国乒坛的胜势。
一、大球和小球的重量和体积差异
小球的直径为38毫米,重量是2.5克。大球直径为40毫米,单球的重量为2.67--2.77克,球的平均重量是2.68--2.76克,(国际乒联最新建议重量)。大球的体积比小球的体积增加( 403 /383 -1)×100%=16.64%。大球的重量比小球增加了(2.72-2.5)/2.5×100%=8.8%。大球体积的增加远大于重量的增加。
二、球的体积和重量的变化乒乓速度和旋转的影响
由于大球的体积的增大,使球在空中运动时的阻力增大。大球的重量的增加使地球对乒乓球的引力加大。正是由于大球比小球的这二个条件的变化,使大球在比赛中的速度、旋转等比小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运动员用打小球的方法、手段去打大球很难适应大球的特性。用相同的力量和相同的球拍打大球和小球,大球的速度和旋转都有减小。国家体委科研所乒乓组在96年做过实验(实验队员为北京队二名队员和国家二队一名队员)得出过如下的结论:
㈠、重量为2.79克的大球正手扣杀的速度为17米/秒;重量为2.51克的小球的正手扣杀的速度为17.8米/秒。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5),正手攻球的实验结论与此相同,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5)。
㈡、重量为2.79克的大球拉球的转速为116.5转/秒;重量为2.51克的小球的拉球的转速为133.5转/秒。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5)。
这个实验说明了用相同的力量和相同的球拍打大球和小球,大球的速度和旋转都有减小,但是旋转的减小更为明显。
三、大球和小球的技术特点
㈠、由于大球体积增大球的速度减慢,便于观察和判断旋转,有利于回击来球,使每一得分的回合球增多。(但由于其它力学原理等,大球在比赛中的回合并没有明显的增多)
㈡、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越慢压力越大,流速越快压力越小。由于大球的体积增大球速变慢,因而,球受到向下的压力增大,使回球时球的弧线降低了。对于弧圈球,当球在向前运动时由于球除受到迎面的气流外,球体周围空气还因受到球体表面的摩擦而形成一层环流。故正上旋球在飞行中迎面气流与环流相叠加,叠加后之气流使球体下部的流线密度较大,流速较快,对球的向上压力较小。球体上部反之,给球的向下压力比球受到向上的压力大。球产生一个向下的合力,受力的表面积越大这个合力就越大,加速了球的下落速度,加大了弧线的弯度,缩短了球打出的距离,减少了球在空中的停留时间。所以在大球比赛中回合增多并不明显。(46届的比赛证明了这一点)
出处:http://www.365kj.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3
稍后我重新计算。
如果来去球的速度相同,硬拍(含套胶)肯定击球时间短,这时所用的力量一定更大。
呵呵,说实话,比较高深点的问题我是不懂了。但是我对“攻击力”“破坏力”“杀伤力”很有很有兴趣。鼓励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