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Amultart,随想OC

来源网站:www.sundns.org   发表时间:2008-04-03 14:47
第1楼

首先特别感谢oldStiga君,为了我的一个特制球板设想寄来他的Amultart,让我感受完善方案。

最初几天,Amultart,我先配了一面Bryce Speed(红)一面Bryce(黑)。首先感觉到的是红色那面出球太快,近乎难以控制,尚未全部发力球已呼啸而出;打着打着丧失信心,不敢全部发力。换到黑面,稍好一些。
这时,拉冲,非常的出球,感觉一速奇快。而此时的最大特点在于,起比较强烈的下旋球很轻松——相较于我长期使用OC的感觉:在此,感到OC的定向性太强了,拍面角度上稍不适合就会失误;而Amultart则不然,感觉怕要失误的球都上台了。
防守,很借力,并且很稳妥——基本就是单桧防守时那种稳健的感觉。当然,击打很“拙实”。

隔了几天,我的最佳对练伙伴公出回来,这时我已把正手Bryce Speed替换成朋友推荐的克拉克SP(Crack SP)。正手很大发力的连续拉,85%以上力量,连续八九板。这期间,来回的球速都极快,我感觉,几个在我准备不充分时发力的球竟有些出乎意外地上台了。当然,仓促间的发力未必充分,但我看到,球仍以相当快的速度冲上对方球台。
未几,换回我的OC狂飙对比一下,85%发力的出球一速明显比刚才慢。很明显。
随即总结,Amultart的制转能力不如OC(后者出球更“沉”),但一速明显好于OC;容错性很强,远强于OC;但仍然没有随后使用的台桧(JMP)那样深度吃球的感觉(台桧的拉冲,总体上是极为相近日桧老金的感觉,但似乎出球时比老金更有韧劲支撑),也没有台桧出球那么“沉”;但同样,出球的一速比台桧快。。。。。。有一种感觉,1。25厚的日桧外层,拉冲时瞬即穿透,马上由ZL Carbon作用来球。而ZL Carbon并不显得很刚烈,但也绝对没有再退让的余地,球,出去了,很迅猛。几乎感觉不到任何一种“吃球”。嗯,Crack SP(40度)能较透彻地让你感觉出这些。
伙伴的印证:他说,蝴蝶(指Amultart)来球更冲,但没你OC转,防守手型好控制些(我们两人太熟悉了);第二弧线太规矩了,很容易判断。

过后,又让这位专业人士试了一下: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269273&extra=page%3D2两面Bryce Speed+Bryce,他试了试便自作主张用黑面试验。尤其反手拉冲,这家伙,太冲了,我那伙伴基本没接住两个(伙伴左手,防右手选手的反手时节奏线路都不熟,对对方力量准备不足,或曰超出想象太多一时适应不了)。试验下来,他第一句话:“很适合比赛的板子,很专业的板子;很舒服”。

感受过程大致如此,不用再综述了吧?

[ 本帖最后由 令弧冲理论 于 2008-4-12 22:38 编辑 ]

第2楼

很多人想往OC的升级版并尝试玩味自己的方案,我也算其中之一吧。嗯,自有乐趣在其中。

现在,斯蒂卡透露了正在研制“纳米OC“的消息(闻听于本版,未作深究),以我这样的感受与思路,从OC-CR;钛5。4;尼斯软碳;TO。。。。。以见,我很难设想它会跳出这类思维的窠臼。而对这个思路,我隐约是看不到希望了;也对“纳米OC”不抱什么希望——OC的升级,更主要在于击打能力的升级;制造旋转的能力,以纯OC以见,不说登峰造极起码也绰绰有余了。如果再在拉打同质的材料间选择与调制的话,难免仍旧陷入顾此失彼无法两全的旧有境地;不会有质的改变。

怎么做到质的改变?依照我上面说的“不失既有制转性能前提下提高击打性能”的升级方向,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拉柔打硬,异面异质”的材料作外层材料。这个思路,在我初试单桧老金的时候让我眼前一亮——桧木,就是“拉柔打硬,异面异质”的材料!当我很含混地提出阿尤斯大芯加两面桧木的三夹设想的时候,tribe29兄提示了我这个帖子:《终于找到“加强版OC”的解决方案——斋天位完美体力材之探询〉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174155&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digest,虽然我对其中的一些设计不尽赞同,但我仍然看到了希望:这个方向没有错,有同仁相伴!
经SWORD老大及babykoo君提点,因日桧过软而将目光转向其间加入纤维类薄层的三木结构。这时,收到oldStiga君的Amultart。
Amultart,试验感受如上。1。25厚的桧木面层,在我看来还是太薄、太软,没有起到一个适当的缓冲作用,一个吃进球来的作用,球儿直接透射到ZL Carbon上来了。综合的制转效应不好——既不如单桧也不如OC。
如何解决?很直接的想法就是增加桧木层的强度。询问了美洲桧的比重,太大了,不行。只能作如下设想:增加日桧面材的韧性——既加强桧木木筋部分(那些深色木纹;恕外行表述)的强度也适当增强非木筋部分的硬度。如何做到?似乎不难:斯蒂卡既有的TUBE与纳米技术啊!我想,按照斯蒂卡公司给出的这两种技术的简介来看,它们完全能完成我那个思路下的“日桧增强”。
当添加材料以使添加后的桧木比重等于标准“云杉+淋巴”(那个厚度上的)综合比重时,加上相应厚度的阿尤斯大芯,我想将是一支拉打兼顾的“升级OC”。

斯蒂卡的纳米OC将会怎样?它多少年后会不会出产“TUBE+纳米+桧木“的升级OC?让我们拭目以待。

[ 本帖最后由 令弧冲理论 于 2008-4-11 15:59 编辑 ]

第3楼

Amultart价格真是不错,不知道值不值那个价格啊

第4楼

容错性很强,远强于OC???

正手拉球远比oc容错性强的居然有纤维板?
那你觉得哪些板子和oc的正手拉球容错性接近?

而且看起来楼主不像不会发力的人啊
85%以上力量,能连续拉八九板的人,绝对是地区级别的高手了

[ 本帖最后由 直板长胶两面攻 于 2008-4-3 23:07 编辑 ]

第5楼

拍子很漂亮呀!!

第6楼

fl柄我很喜欢

第7楼

我算了下价格 Bryce Speed 377 两块就是674
再加上拍子价格大致在870左右
那就是 674+870=1544 (淘宝价格)
哇~~呵呵 才便宜哦~

第8楼

容错性,的确感觉如此——虽然这是纤维板;1。25厚桧面的缘故吧。
还是说,OC容错性不好。

其它,真的很真实。
但我不太热衷比赛——几公里以外,专业的太多了。随便玩玩吧。

第9楼

再说个真实的故事,前年,一朋友让我陪他去某场馆试一支马林碳,试好了就入手。
拍主是一住场教练,当然,我看不是专业下来的(稍后说,但这种教练在这边还是很普遍的)。他用马林碳拉球,我防守;防过几板,我一个对冲,就用头像那白字OC。。。。。。他根本没反应,站那没动。哈哈哈哈,爽死啦~~~他,嗫嗫地:“我很少看不到球哇”。不练了,学员快来了。

第10楼

偶能拉十板,老大,你这样说偶会睡不着觉的哦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