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科贝尔的结构论及其改进方法

来源网站:www.sundns.org   发表时间:2008-01-24 09:08
第1楼

科贝尔是一把经典的拍子,但是也有其的局限性
想与大家讨论下它的优缺点

化学里面有句话叫做结构决定性质
我想在球板上同样适用的

在这里主要和oc对比
老科的结构是limba+limba+ayous+limba+limba
oc是limba/koto/ayous+云杉+ayous+云杉+limba/koto/ayous(各种版本)

老科的手感偏硬,扎实,持球性较好,反手好,其底劲不足
limba比云杉更硬,老科用limba作力才使得球拍的整体变得扎实,而比较厚的面才更加突出这一特点
但是为什么发大力的时候会觉得力会发散呢?
在这里我想把底劲第一的oc拿出来说下
oc拥有很薄的面才,和很厚的云杉大芯
发大力的时候力量传输相当容易的就透过面才力才,由较厚的大芯承受,感觉上就是板把球包起来了,手感上软,吞吐感强烈,底劲强悍
而又通过较硬的云杉的形变恢复,使得有弹的感觉。
照此来说,老科用了limba作力才,弹得感觉更加强烈才对,其实不然。
老科的面才太厚(与oc对比)而大芯薄(对oc的相对性,和老科其他层相对来说),大力时,球通过面才时就损耗一部分力量,达到大芯时其支持力不够,球没有完全吞进去,不能完全将力传递到球上,力量就发散出去了
注:我对各层次材料的理解,面才主要作用是手感,要求硬;力才主要作用是恢复形变,要求较硬,大芯主要是提供支持力的,因要将球吞进去,要求最软
再者,蝴蝶和stiga的干燥粘合方法的不同,占用很大的原因

我想到的改进方法
1.将面才作薄,可以提升一部分底劲,但是这样老科扎实的手感就会减弱
2.将大芯作厚,可以提升一部分底劲,整体厚度变大,手感减弱,而老科90左右的重量这个方法可行性不大
3.将大芯作厚厚,将面才换成更硬的koto并作薄,有人说这就是蝴蝶吴尚垠的结构,但是我想说的这个结构是面薄芯厚,与其说是吴尚垠的结构,我会将其描述为将老oc的力才部分换成更加硬的limba结构。此结构较oc来说,更加硬挺,而较老科来说底劲更加充足。

只是自己的主观想法,并未得到验证,欢迎大家与我讨论。

第2楼

高手
云里雾里中

第3楼

换OC 完毕

第4楼

要 Korbel 改 OC,核心无外乎两点:

1:力材改为云杉;

2:蝴蝶公司的Kobel 由Woodhouse代工,采用Stiga球拍的黏合技术。

感觉纯粹属于吃饱了撑的。

第5楼

非也
我十分喜欢蝴蝶的ayous+limba结构
而老科正是这一结构的奠基者
但是老科有其优缺点
我只是想表达他的优缺点的原因
至于3楼说的,oc也有其的缺点
4楼我觉得limba力才更加暴力

第6楼

这么改了岂不是成了OC了?

第7楼

能试验的厂家估计都做过了。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吧。

第8楼

我想的和你差不多哦,我的想法是面才薄一点,力才还用淋巴,现在的大芯已经够厚了,不用再加厚了,整体上薄一点,手感可能更通透一点。我不喜欢云杉的力才,挑打时感觉总觉得要挂一下档才能出去。底劲好的底板不一定人人喜欢,底劲好的往往需要很好的发力才能打出一速,我不具备这么好的发力,所以我就喜欢科贝尔。

[ 本帖最后由 ffswj 于 2008-1-25 12:05 编辑 ]

第9楼

我倒感觉以前的成品拍比现在的板子更扎实,可见手感是没有标准的

第10楼

你知道为啥有这种感觉吗,可别不爱听啊,就是水平还未到
首先声明我也有这种感觉

第11楼

越专业的板子,需要掌握者的水平越高

好板子是需要有很集中的发力才能打出他的真正性能的,而像我们业余选手,根本达不到那样高的水平,所以有时候感觉还不如成品拍好打

也就是所说的好马配好鞍

第12楼

可以去定做一块试试,蝴蝶的孔令辉和oc、p500结构基本一样,打起来差别却不小……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