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科特迅雷(Thunder)41度套胶评测

来源网站:www.sundns.org   发表时间:2008-01-12 15:32
第1楼

转贴自本人在博乒首发的帖子。
题外话:锐科特,在家园由于Bosi的原因,常常被人骂。
这次它自称开发出了免灌胶皮,我就抱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想法,
申请了试打。

首先感谢博乒网和锐科特公司给我试打机会.
早就拿到锐科特公司快递给我的迅雷套胶.
给我的套胶邵氏硬度41,海绵厚度2.2.
这个套胶用手捏起来硬度确实大,
底皮表面粘性很大,
不过还是意味着环保的绿色海绵极具视觉冲击力.
外包装上还写明Made in China,
令我很欣赏,至少是我国自己制造的。
由于本人的几只球拍上都贴的是免灌胶水的外国套胶:
andro Plasma 470 Max,andro Plasma 470 2.0mm,Butterfly Bryce Powersponge,Joola Mambo GP.
不需要撕下,
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贴迅雷.
前两天看着迅雷绿色的海绵,
越看越喜欢,
忍不住撕下贴在单桧Darker 50 Special上的Plasma 470 Max.
因为迅雷外包装说明是免灌胶水的,
为了测试迅雷的内建胶水效果,
就没有使用快速胶水刷它,
而是使用了纯粹粘贴用的Butterfly Clean Chack胶水,
将它贴在Darker 50 Special上.
这里说一下迅雷的重量:轻!
整张套胶67克,刷过一遍Butterfly Clean Chack胶水68克,
贴在单桧Darker 50 Special上剪下26克还剩42克.
而撕下的Plasma 470 Max重43.5-44克,
由于曾经重新粘贴,只计算一次胶水的话重量应该是42.5-43克.
我们知道,Plasma 470 Max比Plasma 470 2.0mm以及其他德国套胶都要轻一些,
所以迅雷算轻的.

经过几次使用,
感受总结如下:
1.内建胶水效果------确实是免刷快速胶水的!
邵氏硬度41,乍一看会有疑问:不刷快速胶水能好打吗?
但实际上手感非常通透,声音清脆,这方面即使说和Plasma 470相当也不为过!
2.实战检验--------发球,推挡,弹击,搓,正手攻,弧圈球都很好----归功于粘性的底皮,硬海绵和通透的手感.
这是一款非常好用,均衡的套胶。
3.对比其他免灌胶水的套胶.
和国外免灌胶水的套胶相比,总的来说,迅雷的内建胶水感并不落于下风,但是还有一些明显的不足:
弹性小,力量欠缺,弧线老实而不“贼”。
具体地说:
(1)Joola Mambo GP.
从外形上看,和迅雷最像的就是Joola Mambo GP,同样的绿色海绵,同样的粘性底皮,
虽然迅雷是中国造,Joola Mambo GP是日本造,但是两款胶皮还是很像:均衡。
区别在于:硬度----迅雷海绵硬,而且有不同硬度;Joola Mambo GP非常软,而且只有一种硬度。
弹性----乒乓球从30mm高自由下落:迅雷贴上护膜跳8下,撕去护膜跳3下;Joola Mambo GP贴上护膜跳14下,撕去护膜跳
6下。
弧圈----迅雷二跳老实,Joola Mambo GP二跳侧拐厉害。
通透性---迅雷胜出一些。主要是Joola Mambo GP海绵太软了,导致轻打时支撑力不够,使得小球手感“木”。
力量----Joola Mambo GP胜出一些。迅雷好像具有不太明显的“天花板效应”
价格----迅雷40元,Joola Mambo GP最便宜要180元。
(2)Butterfly Bryce Powersponge, andro Plasma 470。
前者绝对凶悍,可惜胶面涩性又绷得紧,导致咬球差。
后者凶悍,胶面涩性,咬球也好,寿命短了些。
迅雷的优势在于价格,在于粘性的胶面;寿命上有没有优势目前还不清楚;力量上和上述两款相比差很多,但是还算不错的。
总的来说,相对于40元的价格,迅雷是非常优秀的。

下面谈一谈迅雷的成功之处。
迅雷和Joola Mambo GP最像,也都属于成功之作。
1.二者有共同点:底皮厚,海绵薄----这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看乒乓器材名宿王吉生的说法。
下面是从博乒抄写来的王吉生原话:
《乒乓球拍探秘》(王吉生著·特约选载):7
厚底皮与薄底皮“反胶”的分类
当然决定“反胶”击球性能分类的因素除了上述“胶面粘性”不同和“颗粒排列”的不同之外,还有反胶片“底皮”(击球层)的厚薄。
记得我在巴基斯坦当教练期间,当地的运动员都十分相信带有RITC(天津橡胶研究所)标志的729反胶片,认为这种729反胶片弹力大,速
度快,相反认为天津橡胶二厂生产的SUPER-729反胶片弹力小,速度较慢。其实这两种反胶片都是使用相同的原料配方和工艺流程,本来不
应该有如此明显的区别。究其原因:原来是一批“底皮”较薄的二等品SUPER-729反胶片流入了当地的市场,于是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相
反伊朗的运动员却十分相信SUPER-729反胶片,甚至对它做出比RITC-729反胶片更高的评价。1998年我曾经与黄金路公司合作试验新型海绵
与胶皮,我们设计了厚度2.4mm的“超厚”海绵和1.5mm厚的“超薄”反胶片组合,结果我们发现这种薄“底皮”的反胶片虽然与“厚海绵
”搭配出来的击球手感非常柔和,控球手感也十分出色,但是我们追求的攻击爆发弹力却表现得不足。由此可见,相同性质“反胶”其底
皮的薄后对球速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厚底皮”的反胶利于进攻,而“薄底皮”的反胶有利于削球。

王吉生说得非常精辟!
Bryce/FX之所以比Bryce Speed/FX暴力,在于前者面皮厚海绵薄;
Plasma 470 2.0mm之所以在推挡和正手攻方面比Plasma 470 Max更出色,也是前者面皮厚.
可惜对这个道理真正领会的人(厂家)并不多,一味追求海绵厚,由于受套胶总厚度的限制,不得不降低面皮的厚度,导致新出的套胶难用得很,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Cor 2不如Cor好用以及Bryce Speed不如Bryce好用.

2. 迅雷取得成功的第二点:手感通透的海绵。这个就不多说了。

最后说说迅雷需要改进的地方。
1.外包装上面的英文显得很生涩,建议找一个懂行又精通英文的人重新翻译一下。
2.套胶的力量目前算不错的,以后要是想进一步开发高级套胶,只要手感通透,那么弹性大不大不是问题---例如狂飙刷过快速胶水弹性不大但力量大----要致力于提升力量, 这方面最好多多借鉴日本海绵发泡技术。

[ 本帖最后由 goldensea 于 2008-1-12 23:34 编辑 ]

第2楼

以后要是想进一步开发高级套胶,只要手感通透,那么弹性大不大不是问题
我是来顶这句的

第3楼

再说迅雷两句坏话:
1. 味道难闻,经久不散。
2. 吃球感过分依赖于胶皮表面的粘性,不像国外免灌套胶,吃球依靠海绵。

第4楼

迅雷果真是无处不在啊,连套胶都用这个名,不知道锐科特和迅雷公司是否有什么协议,也许下个版本的套胶会叫做"web迅雷"

第5楼

和狂飙像吗?

第6楼

多少米?

第7楼

5楼明显是回帖不看帖的典型.....

第8楼

和狂飙不像,像Palio内能。
40元,还可以还价到30多元,真的算便宜了。

第9楼

灌油或充气后会是啥效果呢?

第10楼

我也拿到了,正准备试打。

请问楼主470max和470 2.0在拉冲方面能否比较一下?

第11楼

充气机没有拿到手,灌油现在也没心情。
不过这款胶皮不灌胶真的已经很好用了,放在反手不错的。

第12楼

拉冲max胜出。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