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风暴,席卷全球”——世奥得蓝魔、蓝爵试打报告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09-01-21 16:25
第1楼

今天收到了世奥得“蓝魔”和“蓝爵”试打底板,同时附带的还有世奥得专为复合纤维底板研发的“ KING ”和“ RG ”套胶。兴奋之余,马上展开测试! 先来说说底板的外观, 拍柄部分:拍柄部分都以蓝色为主色调,一支以深蓝色为主色,另一支以浅蓝色为主色。拍肩的跟部一直延伸到拍柄的中间,使得拍柄在感觉有点短,(其实拍柄并不短,看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拍柄的前后各有一块水晶牌,前面的是“世奥得”的标志,后面的是“世奥得之剑”的标志,拍柄的顶部有一块“世奥得”的铭牌。拍柄部分感觉跟狂飙皓很相似,所以给我的感觉,这两支拍的横打一定非常出色。 拍面部分:面材手感一般,打磨得不够光滑,要知道拍面的平整度对控制球的方向和贴套胶、撕套胶造成一定影响的。两支拍的拍面的印刷是一样的,都较为简单,只印了世奥得的公司名、标志和“试打专用”“非卖品”几个字样,就连最基本的“蓝魔”“蓝爵”都没有印上,这让我在辨认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知是不是厂家在故意考我呢?)而值得赞扬的地方是,两支拍的拍面都作了防拉丝处理,不会像 STIGA 、 YASAKA 这些进口底板那样,不上护木液撕胶皮的时候就会拉丝。 拍边部分:在拍边能清晰的看到,两支底板的结构是一样的,同为 5+2 的结构,但按照世奥得的说法,应该是 3+2 的结构,因为中间 3 层被视作一层木结构大芯,称为“中心木层强化结构”技术,此技术的作用是增加了球拍甜区的强度,而这项技术是世奥得的专有技术。面材下百一层就是碳纤层,为蓝色凯夫拉纤维、碳素编织层,而两支底板的区别就在这层编织层上,“蓝魔”为二层碳素 + 一层凯夫拉纤维,“蓝爵”为一层碳素 + 二层凯夫拉纤维,简单点说,就是“蓝魔”的碳纤层硬点,“蓝爵”的碳纤层软点,而这层碳纤层的编织方法也为世奥得独有的专利技。,碳纤层的边沿切割口很整齐,不会有抽丝的现象,看来,现在国产纤维板的生产工艺是大有进步了。 总结:两支底板的外观基本上的一样的,唯一区别在于拍柄的颜色不同,这也是唯一在外观上能区别“蓝魔”和“蓝爵”的地方,经我多次敲击辨认,深蓝色拍柄的那支硬点,所以应该是“蓝魔”而浅蓝色那支软点,所以应该是“蓝爵”。而在拍面的美工方面有所欠缺,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是试打产品产关系呢?而在这方面,银河的 V 系列做得就比较出色,桧木面材、光滑的打磨、烫金的印刷,使得整支拍都显得高档。但虽说这两支拍的外观不怎么样,工艺上是一点都没拉下,特别要提的是这两支拍的专利技术,“中心木层强化结构”技术和“碳纤层的编织”技术,都是世奥得为了应对无机时候,套胶弹性的下降,而针对底板开发的专有技术。 看完外观,再来看看“蓝爵”和“蓝魔”的“三围”尺寸吧,前面已经说过,两支底板的拍柄部分和狂飙皓很相似,所以我就拿狂飙皓来跟他们作对比吧。 单位: MM        蓝魔    蓝爵   狂飙皓 重量:        84.2G    86.2G 82.5G 厚度:     6.3 6.3 5.8 拍面长度:     161.5 161.5 163 拍面宽度:     151 151 150 拍柄长度:     82.5 82.5 81 拍柄厚度:顶部   23 23 22 根部 21 21 20 拍柄宽度:顶部 33 33 33 根部 30 30 3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蓝魔”“蓝爵”和狂飙皓的数据接近。 因两支底板的拍肩部分都没有进行预打磨处理,所以接下来,就要对拍肩部分进行打磨了,首先用小圆锉把拍肩锉斜,然后用 300# 沙纸把拍肩打磨成理想的形状,最后用 800# 沙纸抛光。整个打磨过程并不算很费时间,因为两块底板的木层都不算很硬,而碳纤层的凯夫拉纤维和碳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碳是很容易就打磨掉了,而纤维则很韧,打磨的时间很难把纤维打磨断。而在打磨开的口子上,能清楚的看到,“蓝魔”和“蓝爵”碳纤层碳和纤维的比例不同。 打磨完成以后,就可以对两底板配,因为世奥得公司想得非常周到,在寄来试打底板的同时,也寄来了两块配套的套胶,一块是红色的 KING ,一块是黑色的 GR 。两块套胶都是世奥得专为碳素纤维底板而研发的,都使用了全新的“泡状触球层”技术,此技术扩大了胶皮与球的接触面,增加胶皮对球的摩擦力。 KING 套胶的上的说明写着力量旋转型, RG 套胶的说明上写着速度旋转型,因此,我决定把 KING 套胶放在正手,而 RG 套胶则放在反手,由于本次试打的底板和套胶都是世奥得专为无机时代而设计的产生,所以我在粘合套胶的时候也选用了赛维卡的无机胶水。注:套胶我只用了无机胶水粘合,而没用使用膨胀剂。 试打体会: 通过试打,感觉“蓝魔”和“蓝爵”的差异并不大,蓝爵只是比“蓝魔”软了一点点,注意!只是很小的一点,因此“蓝魔”比“蓝爵”速度快点,而“蓝爵”则比“蓝魔”控制好点,这就是这两块底最主要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并没有像他们的名字那么大,一个为“魔”,一个为“爵”!因此我在以下的性能说明中,将以“蓝魔”为主要叙述对像,而“蓝爵”的不同点则加以说明。 正手攻球:撞击实在,手感扎实,中等力量击球时就能感觉到碳纤层的作用,球速在碳素底板当中算不上快,感觉上只和 CL 差不多。但容错性很强,动作用得不到位时球也能上台。 近台正手弧圈:有轻微的震手感,持球感很强,能感觉到把球吃住再吐出去,拉出去的球很转,特别是“蓝爵”无论拉高吊或是拉前冲,都非常轻松。球的一速和二速都较平均,两块底板拉出的球弧线都比较低平。 中远台正手弧圈:拉球时要用打磨结合的手法拉,且打要多于磨,否则很容易下网,底板的底劲都很足,没有明显的天花板效应,发大力量拉球时也能很好的吃住球摩擦,球速跟近台时比有点慢,但不会很明显。 推档:这两支底板的推档都不算很出色,感觉有点肉,都要自身发力才能保证球过网,用力小了,很容易下网。 反手横打:两支底板都没有辜负世奥得专为他们设计的外形!横打、横拉都非常出色,特别是横拉,能清晰感觉到把球裹住,再甩出去,球一上台就侧拐,而且由于有碳纤层的作用,使得球的速度一点都不慢,横拉的威力感觉上会在狂飙皓之上,我拿着“蓝魔”敢于和我的一个球友的正手相持,而不落下风。 发球:两块底板制造旋转的能力都很强,发下转球时能做到包住球磨半圈再出球,如果在出球的一刹那,再加上手腕的一抖,回跳球就出来了。 搓球:跟发球差不多,能很容易的制造旋转,摆短很准确,不容易冒高,劈长时,球很快、很转,常能把对手压在底线而来不及侧身。 挑打:很容易把下旋球挑起来,上台率高,但速度不算很多,所以挑打时要注意和线路相结合。 快带弧圈:球在撞击底板时能感觉到球的旋转和力量,有充分的时间调节底板的角度再把球带回去,回去的球速度不算很快,但旋转较强,球上台后并不往上跳,而是像拉过去的球一样,向下扎,对方一不注意,就会拉漏。 总结:“蓝爵”和“蓝魔”都是一支控制能力、制造旋转能力很出色的碳素纤维底板,而两支底板出色的横打能力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喜欢横打的朋友又多了一个选择了。 配胶心得:在试打期间,我分别在两支底板上试过, 19# 海绵狂飙 3 、 729-2 、蝴蝶 SIRVER EL 、 ZAP 、 CJ8000 、 Pailo Macro 、 LKT 激流、 LKT 声霸。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所试的配置都是试了很短一段时间,没办法把每种配置的具体感受写上来,只能把总体的感觉说说,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这两支底板的差别非常小,这种差别可以通过配置不同性能的套胶来祢补,如:“蓝魔”可以通过配置软点的套胶来增加其控制能力,而“蓝爵”也可以通过配置硬点的配胶来增加其速度。而两块底板都不太挑胶皮,所以如果配置,各位可能根据自己的打法特点和喜好来确定。而我的经验是正手的套胶配硬点,可以祢补其推档很“肉”的缺点,但要说明一点的是不要一味的增加正手工艺套胶的度数,因为在这两块底板上,反手套胶的度数对正手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在正手套胶度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手套胶的度数也会为你带来惊喜!而在这里,我要对世奥得的 KING 和 RG 但一个简单的介绍,两款套胶的内能味都十分重,海绵都很柔和(具体度数不详)很容易就能打透,而且声音非常清脆,特别 RG 套胶,本人觉得是一款非常好的反手套胶,用于反手的横打、横拉,都非常轻松,起下放很容易,而且因为其容易打透,所以在弹击中底板的作用很容易发挥出来。现时我已经把它固定于把手使用。而 KING 套胶用在正手感觉不太适合,有点偏软了点,杀伤力不够强,但如果喜欢控制的朋友,也可以这样配置。 金融风暴在 2008 年席卷全球,不小知名企业受到了影响。而到了 2009 年,我们希望世奥得的蓝色风暴也来一次“席卷全球”到国际上发挥我们自己的影响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 0:32:39编辑过]

第2楼

言简意赅,测评不错。

第3楼

期待。写得很好。

第4楼

很不错,支持!

第5楼

写的好,我顶啊。你真幸福,我连胶水都没拿到,你的世奥得底板就拿到了。。。。。。

第6楼

写得很好,研究透彻,台湾有得是打吗?

第7楼

有!你只要报名试打就可以了,不会因为你是台湾同胞而不让报名的,放心!

第8楼

写的很好!有横板吗?

第9楼

好文章,嘉奖   ......

第10楼

先学习一下,欣赏!

第11楼

近来的评测越来越好了

第12楼

可是我的摄影技术没版主你好,还是要向你多多学习摄影技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3 0:21:17编辑过]

第13楼

写得不错,顶一个!

第14楼

非常详细的评测,谢谢楼主分享!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