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赛维卡1.7mm 超级进攻型长胶也有相当时间了,在此先谢谢博乒网,谢谢赛维卡公司给我的试打机会!
以下试打报告均从以下配置对比及本人体会所得:由于手头有两块赛维卡“隼”横板,正好可以做对比。两块板的正手反胶都是霸道2046内能。
反手配置一:赛维卡1.7mm 超级进攻型 单胶皮
反手配置二:赛维卡长胶 厚 单胶皮胶皮对比:
(1)肉眼观察:明显看到底皮是1.7mm超级进攻型长胶底皮更薄,我没有用过薄的赛维卡长胶。不知道与之比较怎么样。
(2)用手垂直按胶粒,感觉两款长胶的弹性、硬度差不多。但横拨颗粒,明显1.7mm超级进攻型长胶的颗粒更容易伏倒。
(3)抚摸胶粒顶端,感觉花纹摩擦性更好 由此结合产品说明,个人猜想赛维卡长胶的制作思路应该是这样的顶端固化、以加快击球速度,使长胶攻击力加强。顶端花纹摩擦力的增加,可以适当增加胶皮的咬球能力,使容错性提高,当然反旋转能力会适当削弱。同时根部柔软的特点以保证不失长胶的怪异性。至于各方面如何平衡,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就看赛维卡公司的科研和每个人的技术特点了。我觉得要使试打报告更清晰还是要说说自己的主要打法特点:本人横板,正反反长打法,打长胶一年,水平还很菜。反手主要是进攻型打法。以 推/拱、拨、弹击、打等进攻技术为主,磕,挡为辅。
试打整体使用感觉:正如自己的猜想那样,击球速度明显加快,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款胶皮的进攻容错性比我想象当中的更高,发力特别是大力的时候心里更有把握。怪异性与厚单胶皮对比,大力的时候甚至更强(也有可能是速度快带来的错觉),中等力度感觉差不多,轻等力度则感觉差一些。要使用好这块胶皮,力的变化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比厚单胶皮用力,才能充分发挥这块胶皮速度快且颗粒根部柔软的的带来的怪异性的特点。
以下是各项技术使用感觉。(因为长胶的技术名称不甚统一,为了更清楚的表达,对一些技术加以说明)(1)拨 最常用技术之一 (个人模仿福原爱的)。
1.7mm胶皮最大亮点所在,无论上旋下旋,照拨不误。板型无需改变,上台率大大增加,发起力来心里很有底。弧线比起赛维卡厚单胶皮低平。后期一如所有的长胶一样的突然急坠下网。在脱板速度和更低平的弧线作用下,速度明显加快,加上怪异的弧线令对手很不好受。特别是台内的小球,只要先后仰一些板型,托住球,利用手腕把球甩出去,成功率相当不错。(也算是反手挑吧)(2)拱推 这是本人最常用的技术之二 (拍头向左,根据来球调整板型,平行于球台向前推出,一般用力以中等为主,强调落点。)
反旋转的削弱使板型要适当改变,如果赛维卡厚胶皮相同的板型,则容易冒高或者下网。故需利用这块胶皮速度快的特点,以基本垂直的板型,用比赛维卡厚胶皮更大的力,则弧线会比较低平的过去,比起厚单胶皮威胁更大。
(3)弹击 (个人模仿姜华珺的,在长胶大本营逛了很久始终都没有发现横板反手弹击的文章,最后竟然是在生胶大本营那里学会了,不能不说是长胶大本营的遗憾)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随着速度的加快,这一招就是一个字“爽”!个人使用感觉以为,还是弹击弱旋转(上旋和下旋)和不转的球为好,有一定旋转的用拨效果更好。个人以为这是表面花纹咬球比厚单胶皮更好的缘故,(4)接发球
这个一向是我的弱项,以前就是靠长胶基本不吃转的特性来接的。什么球都是大概调整板型推/挡过去,攻击性比较差,也尝试用过横撇技术(参看gif动画区,陈卫星的动作),但成功率不高,一直不是很敢用。现在换了1.7mm胶皮以后,对于更多的球我都采用横撇技术,上台率高了许多。从接发球就可以向对手施加强大的压力。
(5)吸短
这是长胶其中的一个有力武器之一,我觉得这款1.7mm胶皮的吸短能力比厚单胶皮更为出色,长短变化更加控制自如。但对手感的要求高些,需要自己主动卸力。如果纯静止板去挡,则不如厚单胶皮。
(6)磕、削
这两个技术一直都用的极少,没什么发言权。现在用了1.7mm 胶皮以后,我更是坚定了放弃这两个技术的决心,把进攻进行到底。总之,从自己的使用感觉完全如产品说明说那样,1.7mm超级进攻型胶皮大大的加强了攻击力。而怪异性依然不变。是广大长胶爱好者的福音。就我自己而言,对它是非常满意的。自从使用了他以后,我的球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和校内最强的2人基本相抗衡了。这将是现在未来相当时间内的首选胶皮。也希望赛维卡公司能尽快的推出市场,以后研制出比1.7mm超级进攻型胶皮更好的长胶。谢谢!最后再次提醒:使用这款胶皮一定要主动发力、卸力,才能打出的的特点。如果靠借力打的话,是不如赛维卡厚单胶皮的。
有机会一定搞一块试试。
写的不错,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