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stiga-wrb\cr技术研究报告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06-12-08 03:48
第1楼

写的相当不错,没用过这么多种OC,只用过最普通的实心柄OC,正如楼主所说的(小力量正是oc的死穴),用小力量实在不好控制,太弹了,可能和用过别的吃球好又不太弹的拍子时间太长有关吧.等有机会试试别的OC再找找各种感觉. 在表面涂了指甲油是否相当于CR的作用呢?

第2楼

以下是引用lpzlpz在2006-12-8 15:11:00的发言:
写的相当不错,没用过这么多种OC,只用过最普通的实心柄OC,正如楼主所说的(小力量正是oc的死穴),用小力量实在不好控制,太弹了,可能和用过别的吃球好又不太弹的拍子时间太长有关吧.等有机会试试别的OC再找找各种感觉. 在表面涂了指甲油是否相当于CR的作用呢?
我想肯定不会,指甲油只会使纤维失去天然弹性。比较反感这种人为的改动。

第3楼

附:体验 初始接触乒乓球,其实已经很晚,那时侯根本谈不上手感等等。有一次拿一个朋友的直拍当横拍打,立刻被正手拉球天然产生的鞭打感深深吸引。以致回去以后把自己横板的柄截短了。那时候有位高手(看谁都是高手)和我说,这样你的反手就没法打了。后来慢慢理解,确实有道理。球板在手中的根对于反手非常重要。wrb技术就是相当于截短的柄后面补上一个同形的外壳,但重心靠前已经非常明显。很怀念那第一支非成品拍。 镜头闪回。在使用很长时间的wrb之后,换用实心柄,顿时感觉反手的稳定性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正手也感觉无法发出最大的爆发力,好像手中的oc从龙泉剑变成了木雕的玩具,顿失其芒。经过思考我终于理解为什么88克左右的oc最具攻击力---我前面说过它一定是不带wrb的版本---实心柄保持了反手的稳定手感,重量感使其正手同样具有较好的鞭打效应。这一点还可以通过握拍略偏拍柄来调节----wrb就要求较紧和靠近板身的握拍法。那么,这岂不是完美的oc?不然。整体重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摆速和还原必然变慢,另外对于配胶也有重量上的限制。当然,你的绝对力量够大的话,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所以没有完美的底板,只有完美的适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11:45:32编辑过]

第4楼

stiga在推出wrb和cr科技之后,提高底板性能的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了选择的问题。
经常有球友疑问,wrb和cr对于手感、力量等等的影响到底如何。停留在表面的解释相当模糊。这个问题也很老了。这里我想就自己的使用感受试作分析,供球友参考。
使用的器材是普通版(哪里都可以买到)的oc,从某个时期起,我已经不再受版本的困扰了哈。共四个型号,oc,oc-wrb,oc-cr,oc-cr-wrb。
wrb 空心柄技术
cr 紫外光照射技术(不知道正确否,有知道错的请帮忙指正)
1,wrb
力量
wrb是空心柄,这个大家都知道。我用的是83克左右的wrb的oc。一些资深的使用者认为,85-88克之间的oc具有最佳的力量特性。我估计,这个重量是指不带wrb版本的oc(和cr无关)。我使用了很长时期的wrb,结论是,正手挥拍击球的鞭打效应非常明显---把球裹住,蓄能,甩出。对于更加追求力量的正手击球来讲,这无疑是可以增加击球威力的---wrb使球拍重量减轻,轻重量保证了连续进攻的还原速度,同时又能加大击球力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全面进步。
回过头来看反手,横板反手首先的要求我认为是不丢球,不能失去空间,才能为进攻制造机会,一个字,稳。在如同格林卡般大力挥拍拉冲的情况下,wrb提供的鞭打效应会产生几乎不用考虑还击可能的弧线,非常大的力量。我个人而言,有段时间沉迷于这种反手暴力---由拇指压拍甩出----那种感觉确实很好。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你的正手只能吊腕裹球,无疑是非常不全面的打法。那好,反手只能稳一点。但是空心柄带来的重心靠前使得中等力量的反手相持变成对手的得分手段,一般以你的下网,更多的是出界告终---wrb对反手手腕控制弧线的要求太高,就像让你拿一把锤子上下挥动,分别拿锤头和柄尾,哪一种情况手腕更费力?
综上,wrb技术对于球板的影响如下:使球拍更加倾向于正手持续地大力冲击对手,同时牺牲了反手的稳定性,代之以更多的加力弹击等搏杀性质的打法。
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郭跃(使用wrb的oc),正手的连续速度力量,落点,都具有超强的能力;陈杞(使用eg-wrb),正手旋转力量之大,天下几无可当者。他们的反手近台快撕,半出台球抢冲,也同样赏心悦目。但是他们的反手存在的不稳定性同样是对手心知肚明的软肋。个人性格和打法风格固然起了重要作用,但我想wrb在这里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手感
wrb对于手感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但还是存在的。球拍是一个整体,拍面材质是延伸到拍柄中的。由于木材的特性,起作用的横向纤维仅限于拍面范围,拍柄中的不承担受力任务。而纵向纤维就存在区别了,从拍柄宽度向拍面延伸的部分,也就是球拍中间与拍柄等宽的那部分纵向纤维(有哪位知道怎么图示吗),比其他部分的要长,其同时参与受力的振动---当然因为两面的木层夹持,拍柄中的一段振动较轻微。而wrb技术使得这部分纤维在拍柄空心处被截断---变短了。大家知道,弦长越短,频率越高。这样就得出结论:与传统实心柄相比,wrb技术使得整体震手感减轻,球拍恢复形变稍快,由此带来对球体的冲击感应变得敏锐,迟滞效应减轻。从实战上说,借力更敏锐,咬球时间稍短。单板威力向持续快速进攻转化。当然这种改变是微乎其微的。 总之,wrb对于正反手击球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远比对于手感的影响要明显的多。
实心柄:正手70%,反手30%
wrb:正手75%,反手25%(使用率分配) 2,cr
相对于wrb而言,我认为cr技术的影响,更多是细微的边缘化的:外观,耐用性,手感等等。外观具有层次的美感,表面不掉木屑。。
力量
oc以及类似的五层软夹,其力量无疑来源于大芯对于力材的强力支持,而面材的悬挂调节作用是很微小的,所以cr技术充其量只是在小力量借力方面有所加强。对于台内挑打,这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原来oc等的挑打可以打3分(总10分)的话,现在也就是4分吧。如果cr在力量方面的作用突显,那你的战绩恐怕危险了---小力量正是oc的死穴。
手感
说到cr的手感,我想到一个字,“隔”。如果你用惯了不带cr的版本,那最好别碰cr了---如果你喜欢弹吉他或至少碰过,或者干脆你总玩过篮球吧,现在让你戴副手套,哪怕“其薄如蝉翼”?
综述之:wrb所带来的不同是值得尝试的,手腕力量足够的话,我个人倾向于wrb--可惜我正好是反面的例子。而cr,无伤大雅。你用惯了,就请继续。你是初选,就看你一眼看重哪个。就选oc而言,首看云杉,wrb我有侧重,cr带不带,看缘分了。 这几天偶有感觉,希望对于有这方面疑问的球友有帮助,觉得不好的,也不要笑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11:51:59编辑过]

第5楼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WRB技術並沒有對反手帶來如樓主所說的壞影響,反而會影響彈擊的發揮(彈擊動作小,時間短,WRB重心較前,影響起動速度).

第6楼

饮雪兄又为我们贡献了一篇很有深度的原创文章了,谢谢! 我个人看法,空心柄确实能对攻击力和手感带来一定帮助,但也同时有影响到控制和手感的可能;关键还是看球拍的重心设计得怎么样。在我打过的球拍里面,eg就设计得很好,虽然是空心柄球拍,确丝毫不减球拍的灵活通透。

第7楼

以下是引用Winsun在2006-12-9 3:06:00的发言: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WRB技術並沒有對反手帶來如樓主所說的壞影響,反而會影響彈擊的發揮(彈擊動作小,時間短,WRB重心較前,影響起動速度). 谢谢您有价值的回帖。对弹击的影响确实很明显。影响到起动速度还有稳定性。

第8楼

以下是引用筲箕在2006-12-9 6:56:00的发言:
饮雪兄又为我们贡献了一篇很有深度的原创文章了,谢谢! 我个人看法,空心柄确实能对攻击力和手感带来一定帮助,但也同时有影响到控制和手感的可能;关键还是看球拍的重心设计得怎么样。在我打过的球拍里面,eg就设计得很好,虽然是空心柄球拍,确丝毫不减球拍的灵活通透。
谢谢!eg确实具有版主所说的特性。它的重心设计不像oc那样具有明显差异,不知道良好的重心设计是否是eg只有空心柄版本的原因。eg的整体均衡也是oc所无法比拟的。我现在经常使用的板,oc、eg、钛5.4中,eg是最让人心中有数的板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10:39:49编辑过]

第9楼

最早就是用直板当横板打 正手的感觉确实不一般 反手打时间长了太累

第10楼

空心柄的配外套可能重心恰好,配狂系的手感可能稍沉

第11楼

不知CL上的WRB是否也是同一技术?

第12楼

是的。

第13楼

靠一下.居然找不到黄标的CL CR FL!欧版

第14楼

原來cr的特性是這樣子ㄚ

第15楼

我喜欢不带WRB的oc cr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