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購入 H.S.CRYZER 的時候, 曾經有言當在充分掌握球拍特性之時, 便是考慮應用 BYRCE 之日。過去的一年, 練習時間比較充裕, 球技自然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提升, 自夏天開始, 漸漸發覺手中球拍的速度、力量有所不足, 頓起升級念頭。正手套膠, 理所當然要用 BRYCE 了, 反手方面, 則加強了海綿硬度, 用上 DONIC 2.2 的50度海綿配上 AVALOX 面膠。
眾所周知, BRYCE 可能是市面上最為凶悍的套膠, 速度快, 旋轉強, 力量大。但是隨之而來的, 也就是在操控方面的相對困難了。由於 BRYCE 的彈力超強, 乒乓球的脫離速度十分之快, 在發力的時候, 很多時擊球動作仍然未充分完成, 球已經跑了。所以不少人認為它只是速度快, 后力、底勁都相對同級膠皮較弱。小弟使用蝴蝶反貼套膠多年, 由當年的 SOFT D13, TEMPEST, TACKINESS, TACKIFIRE, SALVO SPEED, SELVID, FLEXTRA, EKRIPT, SRIVER 全系列甚至是 SUPER ANTI, 可以說都有一定的心得。蝴蝶套膠的特點, 是海綿和面膠的配搭非常合理, 發力的時候, 面膠、海綿的變形情況十分匹配, 擊球時, 球的一進一出清晰無比, 使用純熟后, 會有把球抄起來, 再扔出去的感覺。雖然蝴蝶聲稱 BRYCE 是全新概念的膠皮, 但是個中的特徵, 由於源自相同的血脈, 應該也是一樣的。
為了攪清楚 BRYCE 的特性, 我花了幾天的時間用它進行基本功練習, 包括正手對攻、正手拉下旋、拉沖平球、中台對拉、正手快帶弧圈球等等。果不其然, BRYCE 原來和 SRIVER 系列骨子眼里的特性, 竟然是相通的, 發力擊球, 球的一進一出也是十分清晰, 只不過是進出節奏來的快了很多。要用 BRYCE 充分吃住球, 發力要比用 SRIVER 時更集中, 而且節奏要更加準確。在發力充分、打磨充分的時候, BRYCE 出球的弧線和 SRIVER 一般, 也是呈"J"字形, 球到台之後, 上跳十分的凌厲, 后勁凶猛澎湃。但是由於前速太快, 弧線方面, 不及 SRIVER 明顯(不夠彎曲), 對錯誤的容納性, 操控性能, 是相對較弱的。唯有在提高發力技巧, 技術動作的準確度方面下點苦功, 才可以對 BRYCE 應用自如。
對於 BRYCE 的弧線問題, 我花了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進行適應、調整, 同時也參加了幾次比較緊張、激烈的賽事, 在實戰中進行檢驗, 終於習慣了它的特性。 而且在應用 BRYCE 上面的經驗感受, 放之於反手的加強形海綿上, 也是甚有助益。球具升級, 遂告完成。
總的來說, BRYCE 是一面性能凶猛的套膠, 運用得當, 可以擊出高速度、強旋轉、大力量三面俱全的高質量球來, 但是它對手感、球感、發力技巧方面的要求, 也是十分之高的。建議球友們把它配在手感偏軟的檜木拍、五夾木拍或是芳基球拍上為好, 如果要把 BRYCE 配在炭拍、七夾硬拍上, 那麼你的技術定要到達相當高的水平才好考慮。
哈哈哈……签名的贴图终于换了……
呵呵, 試用階段, 隨時有放棄的可能, 只有在正式形成戰鬥力時, 才換上啊。
加油加油,有許多球友都覺得不易控制,但我覺得是尾勁十足,好皮一塊。
升级到反手试试
多謝zorro的用後感, 想再請問H.S.CRYZER 對bryce的幫助大嗎? 以此配置重量若干呢?
看来我还不能用
俺驾驽不了这块贵族胶皮。
不知道发力怎样才能更集中?
我在用 andro Revolution Fire 时也碰到类似问题,刚刷胶之后感觉吃不住球,脱板太快。
Zorro兄给各位想升级装备的球友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我想在對來球的入射角及時間上的掌握要非常準確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