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下我的观点。我认为遮挡发球大大降低了乒乓球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让比赛失去了公平。在职业和业余比赛中杜绝遮挡发球,将有利于乒乓球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乒乓球的娱乐性。 我并不强求所有人都同意我的这一观点。尤其是有些本身就喜欢遮挡发球的人。
国际乒联早就出了禁止遮挡发球的禁令,规则这样规定:“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者身体的任何部分包括衣服及双打同伴都不能在球网、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其‘上方’的高度,以不会挡住接球者的视线为限。”。
但是我感觉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职业比赛仍然有很多遮挡发球。业余比赛就更严重了。很多选手直接明目张胆的用抛球手护在前面来遮挡发球。
我想禁止遮挡发球不能靠选手自觉,而要有便于执行的标准。国际乒联的这个规定非常难以执行。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 虚拟三角形说起来很严谨,但裁判很难掌握。
二 这一规定只针对击球瞬间。这个”瞬间“难以掌握。运动员先遮挡击球刹那(可能早一点可能晚一点)移走遮挡,很难裁定在击球瞬间究竟有没有遮挡。
三 规则尽可能给选手自由,不愿意为了便于规则的执行而增加某些更严格的限制。
我设想了新的容易执行的无遮挡规则,大家看看怎么样。
一 在时间上,从发球方抛球开始,到发球后球越过球网,无遮挡规则都有约束力。
二 在空间上,球网两侧延长线上,分别各设一个裁判(两个边裁或者一个主裁一个边裁)。就是现在主裁判和记分牌的对面,必须再设一名边裁。在发球方抛球开始到发球过网的过程中,两侧的裁判必须能始终看见球和球拍的全部。不能有任何部分(运动员身体和衣服)遮挡住裁判看球和球拍的视线。
和现在国际乒联的规则相比,这样的规则基本具有了可执行性。而且,可以很方便的做到向网球鹰眼那样的客观证据。减少主观性。只需要在两名裁判的位置各放一个对着发球方的摄像头,就可以在选手提出异议时调出慢放录像,根据是否能在全过程看到球和球拍的全部就能裁定是否遮挡。
当然,这样的规则对发球有更多的限制。一是要求全过程无遮挡。二是身后发球和身侧发球肯定违规。选手只能在身前发球。 但是,我想这样的限制其实有利于增强发球的公平性和降低发球的威胁,有利于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萨拉拉下台后就是你啦!!
学习!!!!!!
无遮挡发球规范些是应该的,其他的,诸如球改大那些都是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