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世乒赛选拔赛结束了,王励勤最后一场憾负马琳无缘莫斯科。看完比赛从技术角度看一下王励勤的技术和其他几位横板选手差别在哪里,当然,我只是业余爱好,看法未必正确,希望和大家共勉。
王励勤成名于2000年奥运会,当时和阎森合作获得男双金牌,01年世乒赛决赛战胜师兄孔令辉获得第一个有分量的单打世界冠军。王励勤的绝技是正手弧圈,中远台对拉实力超群,当时连以对拉实力为荣的欧洲选手也佩服其超强的正手实力。我认为即使放在现在,能和王励勤拼正手对拉实力的也没有几个。最近这些年,乒乓球技术发展非常快,光靠正手已经难于立于不败之地了。王励勤的反手动作偏大,前臂发力不太好,看其赛前练球,反手有些转腰,但有些以大臂带动前臂发力的嫌疑,我猜想在他小时候学球的时候,国内还是直板的天下,启蒙教练没有重视其反手甚至没有给其正确的指导。在王励勤之前的孔令辉的反手也只是以反带为主,主动发力偏少。到了新生代的马龙、张继科,他们的横板反手技术已经全面超越了王励勤,反手接发球的拧拉,弹打弧圈球以及中远台的相持反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张继科,即使在正手位接发球也要用反手把球拧拉起来,主动上手占据优势。马龙则更是做到了正反手均衡,两面上手速度快,如在能线路好一些,心理素质以及霸气再强一些,未来乒坛必是马龙的天下。
看二王一马的pk战,王励勤对马琳还有的一打,对王皓则全然没有办法。王皓的反手技术太强了,死死压住王励勤的反手,让其正手无法发威。尽管暂停期间秦志戬让王励勤加强侧身搏杀,可谈何容易,王皓的直板横拉一板快似一板,没有机会啊。
王励勤最后也表示,竞争非常残酷,要从年轻队员身上学一些东西用到自己身上,如果大力能练成张继科、马龙一样的反手,反手接发球不再是简单的搓摆,也能拧拉主动上手,中远台也能用反手反拉,相信王励勤能再次站起来,成为中国乒坛的常青树。
王励勤练成功了也该退役了。
对头.就在反手.
分析的不错。赞。
那就不是王励勤了。
成也反手败也反手,连马琳的反手也从未停止过技术升级,这次直通不就想耍耍反面弹打和反手快撕么。
这么多年,反手一直有很大的问题。年轻时单面拉体力跟得上,年纪大了,加上又改了无机,所以跟不上了。最关键是自己没有更高的追求,技术上没有改变,太依靠教练。看看老瓦,从弧圈打法变成快攻打法,一直都在变。
英雄迟暮廉颇老矣
是这样的, 非常赞同LZ的分析!
1)没有反手拧技术,接发球有些被动,可能立马输在起跑线上。
2)反手拉球没有攻击力,大球时代中远台对拉比较吃力。因为单靠正手拉很难一锤定音(球速慢了),而且单正手拉对步伐要求太高了,能反手拉就好多了。
所以业余横板也必须练习反手技术,否则无法打。
纵观王励勤的比赛,问题就出反手上,反手动作前臂和手腕发力不好,推挡借力动作过多,磨擦拉球动作过少,导致在比赛中只能被动防守而不能有效进攻。看现在的世界大赛,真的是得反手者得天下。
大力的正手仍然是最好的,可目前来说,反手好的能占据主动,让你难于发挥正手优势,王皓和张继科虽然正手没有大力好,但是能占据主动。马龙就更不用说了,正反手均衡,两面上手速度又快,以后乒坛必是马龙的天下,感觉马龙唯一缺的就是场上的霸气,和大力一样老实,中规中矩。
大力加油,突破反手。
你的意思是最后的马王决战是场假球?呵呵,估计有可能。
不过我要说的是王励勤的反手,马琳反手也有缺陷,他靠的是发球侧身抢冲,台内球的摆短控制,机会出来那一板抢冲,和王励勤打,一板冲不死,进入相持,马琳就被动了,这是他多次被王励勤逆转的原因。
王励勤和王皓打怎么样?三虎PK,王励勤就赢了第一局,王皓状态出来,大力反手被压的死死的,导致正手也不自信了,简直没法打,假球?横滨世乒赛决赛,王皓也是这样赢了大力,难道也是假球?
张继科打王皓、马琳怎么打的?拼命用反手,反手拧拉非常多,中间的也侧身用反手拉。
马龙接发球一般也是反手拧拉起来,然后两面上手,占据主动。
不谈其他政治原因,只是从技术上说。
呵呵,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王励勤未必是技不如人,看看如今斯诺克排名第一的 希金斯 都打假球了 何况是在中国打球的王励勤呢,也许莫斯科的人选早已内定了 楼主自己想想,马琳的反手厉害还是王励勤的厉害,王励勤怎么就输在反手上了呢!!!
以世界級的球員而論,王勵勤的反手真是一大致命傷。 但另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正、反手的銜接上」 常常是正反手轉換時,出現失誤。 沒法到位,正手反而拉丟了。 這一點如果能夠改善, 反手未必然要有張繼科、馬龍的水準, 一樣也可以有非凡的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