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转蔡振华文章---直拍进攻型打法之我见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08-10-28 03:50
第1楼

直拍进攻型打法之我见 蔡振华
一、历史的回顾

  直板反胶打法是世界乒坛进攻型打法的一种。它既可打快攻,叉可拉弧圈,集
速度与旋转于一身,在世界乒乓球发展史上曾创造许多优异成绩,对推动世界乒乓
球技术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当时中国的近台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都表
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和强大的威力。在中日两国主流打法的基础上,各国一些有志于
创新的选手开始探索新的途径。第26届世乒赛后,我国有些选手就开始在快攻打法
的基础上,使用反胶和正胶学习拉弧圈球,并把快攻和弧圈球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形成了初期的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当时中国运动员李莉、李赫男都曾采用这种打
法,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第27、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只是当时这种打法还不够成
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过第27届世乒赛以后的探索和试验,特别是经过中国队1970年访问欧洲以后
的研究和总结,直板反胶打法有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在第32届世乒赛上,我国运
动员郗恩庭采用直板反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先后战胜各国多名优秀选手,夺得男
子单打世界冠军,这也是我国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第一次登上世界乒坛顶峰。其
后,我国又涌现出了许多此种打法的优秀运动员,如郭跃华、曹燕华、齐宝香等。

  进入80年代后,由于欧洲强烈弧圈球打法的迅速崛起,对我国直板反胶打法带
来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近年来我们自己对这种打法的创新发展没有大的作为,使
这种打法发展的步伐慢了下来,面对日益成熟起来的欧洲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挑战
,显得实力不足,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在近几届的世乒赛上一直难
有突破,造成了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使我国直板反胶打法重振雄风,在中国
乒坛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世界乒坛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在这种打
法的训练指导思想、技战术组合、打法风格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世界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潮流。

  二、直板反胶打法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打法的分化越来越细。直板反胶经过漫长的发展
过程,逐渐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打法:一是以快攻为主,拉弧圈为辅的快攻结合
弧圈打法;另一种是以弧圈为主,快攻为辅的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由于这两种打法握
拍法和采用的工具都一样.与其它类型打法相比,如正胶和横板快攻等,必然有其
自身固有的特点:

  1.发球及发球抢攻

  直板反胶与横板相比,在发球上直板手腕运动幅度大于横板,球拍的加速距离
增加,可以更充分发挥手指、手腕的力量;与直板正胶相比,由于胶皮材料的结构不
同,导致其性能相异:正胶胶皮含胶量低,硬度大,胶粒面与球面的接触不甚严实、
摩擦系数小,触球后"吃"不牢,支撑点易滑动。反胶胶皮的含胶量高,质地稍软,
摩擦系数比正胶大,触球后"吃"得住.支撑点不易滑动,以上特点都使得直板反胶
的发球在客观上比其它打法更有利,

  直拍反胶的发球抢攻技术,由于握拍法对手臂功能发挥受到限制,反手抢攻的
难度大于横板;其它发球抢攻技术,如对摆短台内球的处理,正手抢攻、抢拉上、下
旋球上手等方面和横板比不相上下,有些地方还优于横板。

  2.接发球

  在处理台内球时,直拍由于手腕比较灵活,在搓、摆、挑等台内技术上比横板
的变化要多;由于反胶"吃"转.在材料性能方面接发球没有正胶有利。在接长球时,
正手与横拍差不多,难度比较大的是反手大角度底线长球,没有横板处理方便。

  3、相持球

  与横板相比,直板反胶相持中有以下不足:

  ①正手拉攻的力量没有横板大;

  ②反手推挡不如横板的反手攻球有利于发挥速度和力量;

  ③中运台的攻球转换及由防转攻的能力不如横板;

  直板反胶相持球有以下特点和不足:

  ①稳健性强于正胶,由于反胶击球的制造旋球能力强于正胶.在发力拉冲时,
可以制造适宜的弧球.落台的把握性比正胶发力攻大,命中率高,

  ②中运台的回旋余地大于正胶,由于反胶击球点的机会比正胶多,可在高点期
,下降前期甚至下降期都可借助旋转制造适宜的弧线保证击球上台;而正胶比较适宜
的击球点是在高点期和下降前期,一旦错过最佳击球点,相持能力就明显下降。以
上事实造成了反胶既可近台,也可中运台击球,回旋的余地远远大于正胶。

  ③相持中的摆速低于正胶。由于直板反胶在相持中要制造一定的旋转,正手经
常要用拉球,相对于正手攻球的速度要慢一些,造成两面摆速不如直板正胶。

  ④攻击力小于正胶。尽管直板反胶在准确性和稳健性上强于正胶,但现代乒乓
球的发展已不再是靠准确和稳定就可取胜的时代了,随着击球质量的提高。表现最
为突出的是要靠力量,以及由力量产生的速度和强旋转才能占有比赛优势。在这点
上直板反胶存在明显不足。

  3.我国直板反胶打法面临的问题

  (1)技术创新不够近

  10年来,由于欧洲弧圈技术的崛起,横板打法在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最初以匈牙利、南斯拉夫为代表中运台的两面拉,发展为以瑞典为代表的能近
能运,能攻能防,能左能右的全能型打法,到今天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的"凶狠型
"打法。在技术上,反手从简单的拉球,发展到只有明显节奏变化的弹打,近台的快
撕、快拉等。而直板反胶打法虽有所创新,但创新的力度不够。在训练方法和训练
思想上基本上还是沿用过去直板快攻打法的模式,形成技术单一:只能正手,不善反
手;只能近台,不能中运台:只能快,不善慢;只能前三板,缺少相持实力的全面性不
足的状况,难以适应现代乒乓球技术发展潮流,使我国的直板反胶打法近年来发展
缓慢,在世界大赛上难有作为。

  (2)正手的杀伤力不够

  攻击性不强现代乒乓球比赛是高强度的对抗,竞争双方谁击球的力量大、速度
快、旋转强,谁就会占有场上的主动,就会给对方造成更大的压力,从而取得比赛
的胜利。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直板反胶打法来看,韩国人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发展比
我们要快,他们正手拉球的杀伤力无论与亚洲人相比,还是与欧洲人相比都是属于
上乘的,而我国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目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
妨碍了此种打法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反手位存在明显漏洞

  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特长突出",对于水平运动员
的培养.两者均不能偏差,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训练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在实
际操作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直板反胶打法在漫长的
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特长技术训练的宝贵经验,正手位副代表具有很强的还
续进攻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还是能够体现积极的主功特点。但反手位相对比较薄
弱,进攻手段贫乏,相持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①用推挡对付弧圈,只能达到变线控制的水平,攻击力不足,且技术上缺少变
化;

  ②用反手攻击弧圈,由于拍面前倾角度有限,盖不住强烈的上旋球,极易造成
出界失误;

  ③对付反手位大角度的下旋球.侧身抢拉球容易使右方产生过大的空当;而反手
突击又较难掌握。

  ④对付反手位的近网球,只能搓摆,不宜取得主动;反手挑打难度很大,准确
性难以保证,由于以上反于位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直板反胶由防转攻和
攻防转换的能力不强,特别是怕对付调右压左,调正手回反手的战术,这时由于反
手缺乏进攻能力,经常导致退台,采用反手兜的技术来应付,充其量是正手的中运
台"背"

显得非常被动。

  (4)击球速度慢

  速度是当今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主动的重要因素。乒乓球比赛中使用的速度概念
,一是指球离拍后落到对方台面的这段时间.时间短则快,时间长则慢;二是指球从
本方台面弹起后至拍击球时的时间,短则快,长则慢。影响这两段时间的因素有:站
位离台的远近、击球时弧线距网的高低,击球时用力的大小以及落点的长短、站位
近台、弧线离网近、击球力量大、落点短者,球速会快一些,反之则慢。

  从以上两方面来考虑,如果与正胶相比,反胶从拍击球后至球落对方台面的这
段时间,两者的球速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使略微低一点,也往往可忽略,因其对
战术的作用.占不了多大份量。

  由此可见,直板反胶打法在比赛中的击球往往要制造较多的旋转,同样的力量
既要使球产生手动的速度,还要进行有效的摩擦,这样力量自然会受到分解,影响
球的前进速度;另外,拉球的动作结构本身也比正手攻球大.需要准备调整的时间长
,在球不是特别合位的情况下,往往难以捕捉到较早的击球时间,使击球间隙延长
,速度减慢。尽管反胶的这种特点有利于比赛中击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现行乒
乓球比赛,正朝着凶狠的方问发展,光靠稳定难以立足。它要求运动员的击球每板
都要有质量,才能给对手造成更大的压力,争取主动。

  基于上述分析。直板反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击球的速度质量,增加击球
的力量,进玫时尽量靠近球台,击球点提前,缩短击球间隙所用的时间,加快出手
速度,加强进攻的突然性,使击球有很"毒"的感觉,才能适应当今世界乒乓球技术
的发展潮流。

  三、我国直板反胶打法的模式设想

  确实,中围直板反胶打法模式应把重点放在"巧"和"变"这两个宇上做文章,做
到出手快、变化多、落点好,增加技术手段,横板有的,直板要有;横板没有的,直
板也要有;在已有旋转特点的基础上,加强速度;在立足于近台的基础上,能近能运
;在立足于正手进攻的基础上,能两面攻。

  以上模式提出,基于下面的原则:

  第一、以我国国情出发。中国乒乓球运动历来讲究"积极主攻、抢先上手.先发
制人",以速度和变化为前提来确定某种打法的风格特长。直板反胶从"巧"和"变"入
手来确定打法模式,也反映了这一特点。

  第二、以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技术特点出发。我国运动员的绝对力量不及
横板的欧洲运动员,也不如同是直板反胶打法的韩国运动员。韩国选手靠高质量的
正手杀伤力、快速的步法移动能力,附加一板反手攻球,近年来在世界乒坛上取得
了一成绩,至今还能坚持同欧亚强乒同台竞技,但从动作结构和打法特点上看,并
不适合我

们全盘模仿,中国直板反胶打法要充分利用我国运动员脑子活、身体灵、速度快、
变化多的优势来形成风格,发展特长,苦练基本功,才会有所作为。

  第二,从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出发。"技术全面,特长突出"仍为当今世
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主流,实践表明,任何打法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遵循
这一基本原则,直板反胶打法也不例外,在建立发展摸式的同时,必须要反映这一
原则,这是客观世界对我们的要求。

  为了能够实现我们提出的直板反胶打法模式的要求,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
在训练上应对以下几个技术环节重点进行突破:

  l、加强步法训练

  提高正手杀伤力正手进攻的威力与步法的移动有较大关系,而步法移动则主要
依赖于爆发力和选位的合理调整以及大范围的奔跑能力和步法训练的实用,使步法
与技、战术运用结合,最大限度地把训练中练习的步法运用到比赛中去,这样才能
提高正手进攻的使用率和质量。在我们不能把绝对力量作为自己的主要特长来发展
时,只有通过快速的步法,在正手的击球速度和连续性上加以弥补,寻找出路,

  另外,为加强正手连续进攻的能力,弥补绝对力量的不足,可发展正手反面冲
杀新技术,以求在旋转和节奏上加以变化;在中远台外,为了增加拉球力量,也可改
用横板进行正手拉,来打乱对手的节奏,增加进攻的威胁。

  2.加强反手位的进攻能力

  

  直板反胶的反手技术一定要突出近台的进攻、相持及相持转攻,才能打出速度
,争取主动。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1)加强反手位对下旋球、底线长球的进攻技术,提高反手反面上手的使用率;

  (2)提高由正手回反手,在近合用反面弹打、反搏、反撕的技术;

  (3)反手位要熟练掌握由正面推快速度、反面弹、拱和由反手反面弹、拉变反手
正面推挡和正手进攻的技术转换能力;

  (4)加强反手位的切挤技术,以及切挤后衔接进攻的技术;

  (5)力争能运用一板反手正面攻球,加强进攻的连续性。

  3.提高对付弧圈球的能力

  直板反胶打法能否取得攻防转换中的主动,关键是在近台防攻弧圈的稳定性,
特别是对对方第一板加转弧圈防守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基础,有了这板球
作保证,才能衔接下面的技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下面几项技术的训练:

  (1)正手位中等力量的反带以及局面快挡弧圈球,力求以落点控制对手的下一板
进攻,争取在第5板或第6板上转入进攻;

  (2)要利用反手反面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手臂功能的优势,采取各种反面技术对付
对方第一板的加转弧圈球,为进攻和转攻创造机会;

  (3)在主要训练近台正、反手反冲、反带、攻打弧圈球的基础上,要具备中远台
对拉和反拉的能力,但不能过于消极,在周旋一、两板后,就能够转到近台坚持速
度;

  (4)练好反手位中等力量稳推弧圈球的速度技术,为寻找进攻机会创造条件。

  4.加强接发球的训练

  提高接发球的质量是保证技术正常发挥的重要环节,许多运动员还没有打出自
己的风格就败下阵来,多是因为接不好对方的发球所致,从目前我国直板反胶打法
的接发球情况看,存在着手段单一,保守求稳,不够积极主动的缺点。在这一环节
上,我们必须要下大功夫,有所突破,才能使这种打法有所作为。因此,训练中要
力求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接发球的主动性,强化对半出台球的冲杀和台内球的挑打;

  (2)丰富接发球的方法手段:正手的半推半搓,正手反面的拉冲,反手反面挑打
台内球等都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到比赛中去;

  (3)继续深化对接发球后第四、六板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研究,完善接发球的
理论与实践;

  (4)提高控制与反控制的能力,并注意接发球的落点控制,提高接发球的实效性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在直板反胶训练的各个不同阶段,一定要处理好苦练基
本功与培养技术特长的关系。这是一对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因为,
乒乓球属技能类项目,技术因素在比赛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一方面要对那些对得
分制胜起关键作用的特长技术反复练习,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乒乓球比赛
的主动与被动是交替出现的,攻与防随时处在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在具备良好的特
长技术的基础上,注意苦练各种基本功,尽可能使技术全面一些,这样,也有助于
风格特长的建立。

  据此,在直板反胶训练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两种情况的发生:其一是,只
注重对各种技本的全面性训练,而忽略了原有的特长技术,形成大而全,却每样技
术都不精的状况,回过头来,还得再练特长技术,无形中多走了很多弯路;其二是,
墨守原有技术特长,对新技术、新打法的创新热情不高,思想上宁愿求精不求新,
得过且过,缺少居安思危的意识,最后导致技术陈旧,被历史所淘汰,

  我们只有把以上的矛盾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训练中区别对待,灵活、完整、创
造性地理解实施模式要求,才能为直板反胶打法寻求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出路,使该
种打法呈现出应有的活力。

第2楼

抢个地板再说!

第3楼

马林的技术就是按这个路子训练出来的。

第4楼

马林打球应该挺累脑子的。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