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卡反手拉球发力方式探析格林卡的反手拉球独步江湖,初次一见,简直惊为天人:反手竟能拉出如此巨暴的球来!于是便对格林卡反手拉球的发力方式一直在琢磨,现在谈谈自己琢磨的结果,以求见教于诸位大侠。为免“就臂论臂”之嫌,现将格林卡反手拉球的发力方式分为腰腿发力方式和手臂发力方式来讨论。格林卡反手拉球腰腿的发力方式与众不同,我们先来看看老萨的反手拉球发力方式: 。
老萨的反手拉球发力方式有点像举重的发力方式:引拍时手放的很低,腰下的也很深,就像举重的准备动作,然后蹬腿,伸膝,挺身带动手臂向前上挥,就像举重时把杠铃举到头顶的动作,是靠身体沿水平轴的转动来带动手臂发力,最后拍头指天,身体向后坐,如举火烧天状。这是典型的反手拉球发力方式,其他选手虽稍有变通,但万变不离其宗。格林卡反手拉球腰腿的发力方式与此不同,他更多的运用了身体沿垂直轴的转动来带动手臂发力,是正手拉球腰腿发力方式的反向。如果说老萨的反手拉球腰腿的发力方式是纵向发力,格林卡反手拉球腰腿的发力方式则是横向发力,有点像扔飞盘的发力方式。
再看手臂发力方式,欧洲选手反手拉球的手臂发力方式都是靠大臂的外旋带动小臂向前上挥发力的,而格林卡反手拉球的手臂发力方式还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在引拍上,有人说格林卡是从身体左侧引拍,其实不然。格林卡是先将拍放在身体左侧,然后再向身体中间引拍,右肩前领,带动肘由后往前做出"领肘"动作,见下图:
挥拍时, 由背肌的收缩带动大臂的外旋再带动小臂向前上挥,最后拍头指向右方。引拍和挥拍之间没有停顿,一气哈成,这是最大不同,因为其他选手在引拍和挥拍之间都有停顿。引拍和挥拍之间没有停顿,实际就增加了引拍的距离,为发力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这也是格林卡反手拉球巨暴的原因之一吧。中国选手反手拉球的手臂发力方式又有不同,见下图:
大力是以身体带大臂,大臂带小臂的伸臂(收小臂的反向)来发力的,最后拍头指向右上方,与老萨和格林卡都有不同。讨论拉球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这也是我发此帖的目的.德斑竹说过,拉球方式没有什么标准不标准,只有合理不合理.我认为所谓的合理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因素:1.能发出更大的力,获得更高的摆速.2.不容易受伤.这点也非常重要。有人说作为中国人应学习中国队的拉球。但中国体育向来是要成绩不要身体,咱们可得要身体,毕竟身体是打球的本钱,所以安全性应是首先的考量。根据以上分析试来对比一下格林卡和老萨以及中国队的反手拉球发力方式哪一个更合理.先说发力, 格林卡反手拉球的手臂发力方式是由背肌的收缩带动大臂的外旋再带动小臂向前上挥,有点类似于反向跳绳或摇大绳的发力, 大力的反手拉球是以身体带大臂,大臂带小臂的伸臂(收小臂的反向)来发力的,看大力的图中,腰腿发力充分,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但球并不冲,陈QI已经准备反拉了。如果格林卡反手拉球发上力,又有谁能反拉?老萨的反手拉球发力方式适合身高力大的人,哪位朋友够1.80并练过举重可以学,反正我不行.
中国选手的反手么力量差一些,但是连续性好一些而且与正手的衔接也不错好贴没人顶阿
楼主的文章图文并茂,是篇好文章.但我觉得楼主的评论过于主观,缺乏了客观性.我说这话并不是有意跟你唱对角戏.老萨那幅图有点非常规,他平时不是那样拉球的.我们平时打球什么时候会出现这个情况呢?就是在上步摆短后,对方劈长,我方退后用反手拉会出现老萨那幅图的情况.老萨图中的发力的确不是很对,原因是重心上下动,没有了重心交换.但是相对他自身打法而言,防守好,相持见长,攻防转换能力高,并不需要一板爆拉的搏杀方式.先把球拉到台是明智选择.第2幅图,格林卡拉的是上旋,动作当然和起下旋不同.起下旋要有足够的引拍距离,手要自然放下点.不过格林卡反手动作的确很舒展.再看王励勤的,击球点是高点期,这时的旋转最弱,最容易合上力.业余选手很多都不会拉这个点.我觉得王的动作没有什么问题,楼主说陈准备反拉,你看到王的脚下动作没有.王是以正手为主的打法,王在起下旋时先把重心压到左脚,起下旋后就马上准备侧身用正手.要是陈反拉,王也应该准备好对拉了.在这里多说一下,格林卡图中的拉上旋是站中远台拉的,击球点和近台的肯定是有区别的,格那个拉球是拉下降期的.个人认为格的反手是以力量大,旋转强闻名,并不是摆速快.大家如果想模仿摆速快的高手,我提议学庄志渊的. 关于不容易受伤这个问题,楼主说身高180,练过举重的才能学老萨的,意思就是说老萨的动作不能学,没有可取的地方.按楼主这样说肯定没有人能学,因为身高1.80的不可能去举重.楼主说学老萨动作腰酸背痛,王励勤的动作又容易被人反拉,就是说学格林卡的就没错了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领肘的动作做多了,学格林卡的反手学多了,一样很容易得网球肘.导致这原因和你拉到腰酸背痛的道理是一样的.导致运动损伤主要有三个原因1,柔韧性差.2热身不到位.3肌肉力量不够有些朋友打球前什么热身都不做,那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建议打球前不要省那5分钟时间,先把关节活动开,给肌肉预热.很多球友打球前只是随便做做,那也是不够的.但有些朋友平时都做热身的,为什么还是受伤呢?那是因为某些肌肉经常重复用力,而自身力量不够,最后导致受伤.其实大家可以自问下,有没有专门为打好乒乓球而去练力量呢?格林卡球的力量大,有一半原因是他练过体操.大力这名字的得来是因为他正手力量大,正手的力量来源离不开发达的胸大肌.今天多说了,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谢谢全速赛车手君的指教!拙文能得到先生的关注是我的荣幸.有些都是玩笑话,身高1.80的肯定不可能去举重,见笑了.
以我的能力来分析格林卡的反手拉球发力方式确实有点小马拉大车,但谁让我喜欢格林卡的反手呢!在论坛没找到相关文章,就不自量力发了此帖,以期能抛砖引玉,我也能从中受益.
偶还是认同 格林卡 式反手冲弧圈 更爆更钻!动作上 非常舒展 因为格林卡 的肘窝是天生外旋!根据他自身条件这样发力工作!很合理
你写的文章真的很好,引入插图,看得出你的用心.分析技术这东西没有规定谁能去做,谁不能做.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是件好事情.希望楼主继续努力,写点好东西和大家分享
其实老萨和大力都是我爱,举出他们只是为了说明格林卡反手拉球的发力方式与众不同,并不是贬低他们,是我没说清楚,让朋友们误会了. 大力的正手力量天下第一,以他的力量反手应该更强,于是就想到了发力方式的问题.假如大力拥有格林卡的反手,应该是雄霸天下了吧!
呵呵大家都喜欢乒乓有异意大家都可以发表呀
全速有些说法不太准确, 萨姆的反手动作本来就是那样, 萨姆基本功很扎实, 动作很少变形, 其实平时都是这样拉的, 多看几回视频就明白了. 你觉得动作很夸张,那是他身材太高, 动作舒展了, 手太长,所以动作幅度极为庞大.高个子可以练举重的, 在大重量级别里面, 国外, 还有咱们中国,都有身材高大的举重选手, 我们中国的那个XX华,身高好象是185,还是个世界冠军.-王励勤那反手动作是有问题的,主要就在脚步和小臂的运用上不太合理. 他是用反手推挡的脚步来拉反手球, 小臂不会甩只会拱, 引拍空间太小发不出力, 也不容易变线. 虽然他正手天下第一, 但反手在国内也算是差的, 国产横板里面, 尚且有很多人比他规范和合理,反手能力更强. 王励勤现在已经在改反手的动作和脚步了, 注意看他最近的比赛视频,有变化.-格林卡在世界上也算是顶尖的实力派, 一大堆亚军, 很多次大赛都进八强, 功夫是没有大问题的. 连国家队的人都得说个服字,球友们喜欢不喜欢,就无所谓啦. 王皓的全横打, 也曾经有很多人不喜欢的.你自己是直板推攻,就觉得格林卡这样的新颖反手动作不可理想,观念未免保守了点. 但有很多横板球友看了佩服不已, 热烈讨论, 那是很正常的, 格林卡的动作确实有效,容易发力还容易变线, 关键是很容易上手,连我自己现在都能练上手了,动作改一改,效果很显著.打法不同,观念和出发点也不同, 各有各精彩,这么大反应做什么?
如果有球友在练直板反手正面攻的, 可以对比一下反手正面攻的动作, 和格林卡的反手动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弄明白这个, 就明白为什么格林卡的动作发力这么好了.
以下是球棍君的发言:"格林卡的动作确实有效,容易发力还容易变线, 关键是很容易上手,"确实如此,格林卡的反手拉下旋和台内球都很轻松,中国 选手反手拉球有几个能拉台内下旋球的呢?
-格林卡的动作是横向摩擦,原理和反手侧拧是相通的,方向相反,但发力更顺畅.横向发力,整条手臂都不受身体的阻挡, 甚至可以伸到桌子上面,击球点可以在台外,也可以在台内. 这和传统反手动作完全不同, 比正手击球点还丰富.
格林卡 式反手 引拍 在人的正面 这点唐教学里也说到了。还有 引拍初始————深握拍手腕内旋(横拍柄-肘部-来球基本三点一线)————拍面迎球时机更充分————更利于发力
谢谢楼主的好帖!值得直拍横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