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左撇子波尔、盖亭、王涛握拍法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08-06-08 17:34
第1楼

看了关于波尔握拍的讨论贴,说一下我的握拍体会,由于我是左手横板,这方面可能会理解更多一些。1.波尔的食指绝对是深入球板内部的。这个指法好处在于:侧身位撇拉,接发球台内撇直线,能很好控制住横向的滑撇发力。而侧身外斜线、外拐直线,正是左手威胁最大的线路之一。2.波尔的拇指斜插是为了反手摩擦。这个指法的好处在于:能压板压到很平,便于反手拉球。用食指和拇指发力,虎口“夹”住球板,拍形很压且外展时稳定易控,波尔的反手引拍时甚至可以压拍到0度左右。这个握法可以在发力时,能最大限度地向虎口方向外旋发力,摆出稳定外弧形轨迹,这样反手快拨和拉球会很转很平。也就是说这个握法是便于反手反拉弧圈的握法。3.波尔握拍缺点在于正反手换板动作慢。如果正手回反手还好说,拇指、食指联合发力用虎口“夹”住球板,再配合手腕内收就可以了。但是反手回正手,如果不换板,就成“捞”球底部的动作结构了。因此波尔正手回反手快,反手回正手慢。波尔在回正手时,也必须用中指控制旋转拍形,并放松拇指。由于正手有点“捞”球的原因,波尔正手上手第一板都是高吊弧圈,第二板才是正手充分压拍的前冲和外撇。这两板之间,也要换握。为了防止对手又回球到反手,波尔的上手高吊都会拉到对方右手的中间或反手位,这样对手为防止接高吊出界而打出斜线球,再回其正手的概率极高。而且波尔正手“夹肘”动作,以及依靠肩部发力甩动大臂的动作,都特别明显。这样的正手结构其实是为便于用正手时压拍形,但肩膀僵硬了,力量会传不上来,因此不尽合理。同是左手的 盖亭 的夹肘和肩部发力也特别明显,用上身小动作劈头盖脸地连续打击对手,用腰胯和肩部发力拉高吊,加上不讲道理的侧身。但是盖亭反手换握太慢,因此盖亭反手看上去的确不咋地,除了偶尔反手会夹住板子“甩”“砸”对方一板。4.关于王涛的拇指弯曲握法。拇指弯曲握法中最典型的应该是王涛了。拇指弯曲握拍,其实本质是便于手腕外展发力,也就是向手背方向发力击打。但是拍形很难压住,这样握拍必须用手腕大幅度内收来控制拍形,而且要弓背沉肩坠肘来配合压拍。当然这样手腕收很多的话,正好便于生胶的快拨和弹击时手腕充分发力。5.关于左右手区别的问题。波尔的握拍个人认为对右手球友而言并不合理,因为两个右手即便是正手用上滑撇也威胁不大,正好滑到对方反手去,对方不会太困难。而且反手压拍太狠会怕对手“下沉”的推挡球,毕竟两个右手对拼反手,不会出现特别上旋的球,也就没必要压拍到这种程度。补充一点,如果正手不玩滑撇的话,确实没必要把食指特别深入。个人意见,供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9 1:43:26编辑过]

第2楼

正反手换握多的选手,多用ST的直型拍柄,握法和柄型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建议左手球友在打磨ST柄的时候,注意把靠手心处的拍柄尾端打磨一下,会有利于转换。

第3楼

从左手横板的发展看,如果手腕灵活有力量,且突出正手进攻的话,王涛、王楠的深握拇指弯曲的方法值得借鉴。手腕发力多,反手动作则相应要紧凑一些。两面打法均衡的话,郝帅和水谷隼值得借鉴,握拍比较较松,正反手结合好一些,缺点是有些影响力量。打法偏反手则借鉴波尔,偏正手则借鉴盖亭。陈杞是个特例,最近他本人正在调整当中,今年换板子了,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现在还有点看不出来。个人认为陈杞反面应改生胶,或许能出奇制胜。

第4楼

很好的文章但是过分强调合理而字,是否失之中庸了?因为盖亭侧身确实具有这个能力,而老塞的正手半出台和老罗反手的凶狠确实有那个能力否定掉太多所谓不合理性其实也太保守了....另,关于ST柄的问题第一次听说。谢了。

第5楼

其实还应该讨论一下瑞典佩尔森的握拍方式。反手可以获得最大的灵活和力量。虽然他是右手,但是也值得借鉴!

第6楼

有深度!

第7楼

陈的性格特点也确实很适合打生胶。如果他打,估计是正手最好的生胶选手了,

第8楼

这个帖子有一定深度,值得探讨关于握拍方式,个人认为只可借鉴,不能照搬,毕竟,每个人特点不一样

第9楼

深握、浅握各有利弊,看个人的习惯。

第10楼

其實,波爾的第一板只能拉弧圈,不能拉前沖,是跟他預備擊球姿勢有關。小臂上抬太高,不易前沖發力。只怪他太小練球又太早定型,所以跟握拍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