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技术之分析1—发球
刘国梁,传统的直板快攻打法结合直板横打,他是中国首位获得“大满冠”的男选手。刘国梁的头脑灵活,属于智慧型选手,是用脑子在打球的,现已退役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下面我就来谈谈他的技术以及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原因。
发球:★★★★★
国梁发球的出色程度是公认的,其发出的球不仅速度快,落点刁而且旋转强,反差大。他的发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侧身高抛左侧上/下旋。另一种是侧身低抛转与不转球。前一种发球还常常与背面发球相结合,从而使对手在判断上更加困难,进一步提升对手接发球的难度,后一种发球通常在对手已适应第1套发球的情况下或关键时刻使用,而且往往都能取得巨大的作用。
这里,先介绍侧身抛左侧上、下旋发球,首先国梁站在侧身位,将身体的重心稍稍压低,左手托球于掌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垂直抛至2-3米,此时重心放在左脚,右脚跟稍稍提起,脚尖点地。同时右臂外旋,在前臂的确带动下,小臂向右后上方引拍(动作幅度比较大,运动轨迹为一大圆弧,由右臂引拍形成)身体与台面约成90゜,腰部向右移动,迎球时,右臂由右上方向左下方挥动,待球下落到接近网高时,若要发左侧上旋球,前臂加速向左上方挥摆,腰部配合向左下方转动,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用力摩擦球。发左侧下旋球的动作大致与发左侧上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发左侧下时向右后上方引拍,手臂向左下方挥摆,触球的中下部并向左侧下方摩擦用力。不管是发左侧上还是左侧下,动作要尽量做到看起来很相似,发球时触球的瞬间拍形略竖,发力的部位以前臂、手腕和手指为主,腰部则辅助用力。
此发球的威胁就在于球被国梁抛至2—3米高再落下,重力加速度使球发的又转又急,又由于回落时间长,出手突然,有节奏变化,使对手易分散注意力,难以判断球与球拍触球瞬间的变化,增加接发球的难度,造成对手接发球十分困难。并且国梁还能在此发球的基础上用球拍的背面发,所以更加强了这套发球的威胁。
下面,介绍国梁的另一种发球,侧身低抛转与不转发球,这个发球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转与不转发球,一般地我们会把发下旋和不转球,称为转与不转发球。而刘国梁的这个发球并不是发下旋结合不转球,而是发左侧下旋结合不转球。
此发球虽不像前面介绍的那个发球用的多,但它往往在国梁落后或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使用,并且收到的效果也相当的好。
首先国梁还是站在侧身位,随即他把自己的重心压的相当相当低,左手托球置于掌心并伸直左臂,靠近台面,身体约与球台成90゜,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方稍々抛起,随着球的下落,右臂外旋,并向右上方引拍,待球回落至接近网高时,右臂由右上向左下挥摆,触球中下部向左侧下方摩擦。若要发不转球,在触球的瞬间,撞击球而不要摩擦,并在动作上尽量保持与发加转球一致,使对手误以为发的是侧下旋,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从而使自己的发球抢攻得以奏效。
刘国梁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多的冠军,这与他有着出色的发球是分不开的,国梁使用的是正胶,其摩擦系数不如反胶,但是他依靠自身发力的合理性,将球发的很转,这是前辈中所没有的,也是其他使用正胶的选手所不及的。而且国梁会将正胶与背面的反胶相结合使用,同一种发球中,他的花样也比较多,良好的发球使国梁的发球抢攻战术得以频频奏效,也为他使用发抢创造了很多机会。
接发球★★★★★
接发球也是国梁的制胜法宝,一般来说发球好的选手,接发球也不会差到哪去,国梁正是这样,他的接发球手段非常多,台内的短球很突出,控制的相当好,能搓、能摆、能挑。其中国梁的摆短与回摆短更是十分出色,摆的既短又转,落点也很好,在抑制对手抢先上手的情况下,为自己的抢攻制造了良好的机会。而对于出台球,下旋及侧旋,国梁会采取拉小上旋或突击,上旋的话则会使用正手攻和推挡,刘国梁他自身对旋转的感觉相当良好,手感出众 ,因而其接发球才能做到如此出色。
国梁接发球一般都是站在侧身位用正手去接发球,这也是当今乒坛所提倡的,因为正手的变化多,更能发挥其接发球的威力。刘国梁接发球时的站位是站在侧身位,并且将自己的身体重心压的很低,距离球台约50公分,双脚分开约有一个半肩的距离,前脚掌内侧着地,后脚跟稍々提起,两膝自然弯曲(此时应该可以感觉到大退股四头肌有绷紧的感觉)收腹、含胸、臀部下坐,将重心压的比一般选手要低,此时重心落在双脚的前脚掌上。背部稍前倾,肩部放松,左手微张置于左膝上,执拍手位于非执拍手旁,球拍位置略低于台面。刘国梁这样的接发球准备姿势可充分发挥快攻的特长,并随时准备着侧身进攻。
虽然国梁的姿势可能让人看起来有点别扭,但确确实实它是根据其自身条件所形成的,是适合国梁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出色的接发球技术,刘国梁也是不可能晋升为世界超一流选手的,出色的接发球为国梁能成功运用各项战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拍横打★★★半
有别于传统的快攻选手,国梁的球拍背面粘了块反胶,用来直拍横打。由于第40届世锦赛中国队的惨败,徐寅生主席就提出了“直拍横打”这一构想,为增强直板反手位的攻击力位创造出来的一项新的技术,它主要用来对付反手位强下旋长球及回击弧圈球。
国梁的直拍横打不像现在的王皓能连续使用,它主要还是被国梁运用于回击反手位底线加转下旋球,使球转化为上旋球,从而进行对攻。虽然刘国梁不是第一个在正式比赛中运用此项技术的,但是把“直板横打”推向世界的,无疑是他。92年成都公开赛上,一战成名,击败了当时包括老瓦在内的许多世界高手,国梁一个靠的是发球,而另一个则靠的是直拍横打。他的横打并不是从小就练的,而是半路出家,是在进了国家队以后在主管教练尹霄的带领下才开始练的,所以还是存在于一定问题的,它只是起到助攻的作用,并不能像王皓那样相持,但是直拍横打的到来给了直板对抗横板带来了一线光明,再加上直板原有的手腕灵活,线路变化,使人们对直板打法的发展增强了信心。
直拍横打的站位、击球时间、击球部位及重心的交换均与横拍相似,不过击球时重心尽量靠近右脚。
国梁在击球前首先引拍至身体左侧,离台50公分左右,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或双脚平行)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右腿蹬地,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拇指压拍,使拍形保持略前倾约40゜,球拍背面正对来球,左腿蹬地向前,推动髋关节右侧向前用力,带动右肩略出前,前臂以肘为轴,向右前上方快速击球。触球时,手腕固定拍形,背面三指辅助用力摩擦球,进行横打时应防止手腕的翻动,拍形须保持相对稳定。
背面横拉高吊弧圈回击下旋时,大多是在球的下降期去拉球,拉球时动作幅度较横打来的大,引拍时重心低,手沉低一些,手臂离身体远一些,以摩擦球为主,辅以击打。若遇拉上旋时,击球点可在高点期。直拍横拉前冲弧圈时,击球点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打加摩擦,击打相对多一点。在当今,如果练直拍横打的话,必须得有一板横拉,因为它很好地解决了反手起下旋的问题,当然拉,横打多还是横拉多,那也是与个人打法特点和喜好有关的。
刘国梁前期横打使用的还比较多,而后期就很少用了,这主要与手腕上的伤有关,但虽然不用横打,国梁也没有很明显地被动,因此我想提醒大家在练习横打横拉时,掌握好一个力度,以避免受伤。另外我觉得在练好横打的同时,推挡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只有在推挡很娴熟的情况下结合横打,才能使自己的球更为丰满。
正手拉球★★★★
刘国梁在比赛中,拉球运用的也是比较多的,还是有别于传统快攻的,在他之前,江嘉良等快攻选手使用正手拉小上旋球的概率相对刘国梁来说算少的,国梁拉小上旋也是为其战术所服务的,主要用于回击下旋,既作为过度,使球转为上旋形成对攻局面,又有一定的得分能力。他拉的小上旋属于快拉范畴,站位稍离台,发力以自主发力为主,动作较小,以利于连续进攻。它与反胶拉弧圈最大的区别就是引拍的距离较小,击球位置靠近身体,出手快,它的发力特点是采取爆发力,当挥拍接近来球时,手腕突然加力并充分摩擦球,整体的动作幅度不是太大,但手腕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大,有一定的突然性。
刘国梁正手使用的是正胶,用正胶拉出的弧圈叫做小上旋、小弧圈,虽然没有反胶拉出的弧圈旋转强,但是拉出的球比较下沉。发力时,拍面微前倾,约与台面成80゜,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发力方向是向上为主略带向前,最后的加速是以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发力时蹬腿转体,重心移至左脚,整个动作结束。
下面谈一下具体动作,当对手回摆下旋时,刘国梁在判断来球的旋转强弱后,开始向右侧身转体,当球刚弹起时,执拍手已做好了充分地预摆,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非执拍手自然前摆维持平衡。手臂自然下垂,引拍幅度较小,触球的时间是在下降前期,发力过程是以腰部的转动,带动肩部,上臂、前臂由下向前上方发力摩擦球,可以看出国梁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击球点,待动作完成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的进攻。
拉球对于打正胶的人来说,只是一个过度、辅助技术,不能把它当作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当然也可以视个人情况而定),过多的拉球势必会造成正手攻击力的下降,虽然国梁拉球的成分不算少,但这往往是为后面的连续进攻和扣杀服务的,他的大部分得分还是依靠发球抢攻中的连续快速的攻球而来的,其前辈江嘉良、陈龙灿等更是如此。
正手突击★★★★
正手突击其实是一种攻球技术,它的特点是动作下、球速快、线路比较活,突然性强,是我国快攻型选手有别于其他类型选手独特的先进技术,它在对付下旋球和削球型选手的比赛中,常常能克敌制胜,直接得分或为扣杀制造机会,若将其与拉球有机结合的话,则更具威胁。
当来球已过网时,国梁在判断清楚来球转与不转的程度和距网高度后,前臂稍向后拉与身体平行,转动腰部协助用力。前臂加速挥动,在来球高点期,击球中下部,手腕控制拍面制造弧线将球击出,待击出后,刘国梁迅速地还原,准备下一次击球。
低球突击起板抢攻是直板快攻打法的特色,曾对欧洲选手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不过近几年此项技术已近失传,“以拉代打”倾向相当严重,因而造成直板快攻打法攻击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所以恢复和提高对付下旋球的低球突击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树立只搓1板就要进攻的思想,对付下旋,重点应加强低球突击,克服只拉不打,以拉代打的倾向。应坚持“低拉高打,转拉不转打”,“站位不合适拉,合适打”的原则,在练习的同时,应充分掌握此项技术的难度,一是来球下旋比过去强烈,且角度大。二是搓一板就得突击,否则易被对手抢先上手而失去进攻的机会(换而言之就是搓的板数不能过多,觉得可以的话就得先上手)。尽管目前掌握此项技术的难度比较大,但只要肯下工夫,也是可以成功的,比起反手攻来讲,它还是相对较为容易练的。如果来球下旋特别强烈的话,应及时调整拍形(稍后仰些),这样可以提高进攻的命中率。
作为业余选手,要求当然不需要和专业的一样高,但起下旋突击也是个难点,练好了,那就是你的杀手锏,以击打为主,辅以提拉,那威胁就大了,所以喜欢快攻的朋友绝对有必要练一手出色的突击技术,这样的话,就能为后面的连续进攻创造出好的机会。
推挡技术★★★★★
推挡技术是快攻打法中不可获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刘国梁的推挡也是十分出色的,虽然他的成名和横打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因为是后来才加进去的技术,之前国梁练的是推挡,如果没有过硬的推挡技术,那他也是不能登顶的,这也是后期刘国梁手腕上有伤,不能使用直拍横打而只能用推挡,并且能取得许多好战绩的原因。历来直板的反手位都有个明显的漏洞,即反手位攻击力比较薄弱,和横板选手对反手的时候明显处于下风,但如果有过硬的推挡技术,就能缠住对手,并且依靠变化来争取主动。横板选手在对直板选手时,往々抓住直板反手位不擅进攻的弱点,死々压住直板的反手位,因此直板选手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加强反手位的进攻与防御能力。反手推挡技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具有快速、用力、多变的特点,但目前直板快攻打法反手推挡最大的问题就是:粘不住对方,往々打不了几个回合就失误,而且变化少,难以抵御弧圈球的进攻,所以直板快攻打法反手推挡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推挡的实力,要有打多个回合的能力,推过去的球要求弧线低、能轻能重,会运用加力推、减力挡以及推挤(切)对付弧圈,加力推和减力挡,重点练好加力推,在有真正加力推的基础上,减力挡的效果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下面为大家讲一下国梁推挡的大致要领。
刘国梁在运用反手快推时,站位偏于球台左侧,身体正对球台,重心较高。手臂靠近身体右侧,自然放松,球拍稍高于台面。当球从台面弹起,手臂迅 速向前伸展去迎球,同时手腕向右转动,拇指略微放松,使拍面逐渐前倾。当球拍接触球的中上部时,前臂从屈到伸向前用力将球推出,球离拍后,迅速放松手臂,将球拍回收身前,准备下次击球。
加力推挡:此技术回球力量重,球速快,有落点变化。比赛中运用加力推挡,常可迫使对方离台后退,陷入被动防守的局面。加力推与减力挡配合运用,能更有效地牵制对手,取得主动。加力推挡适合用于对付速度较慢,旋转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较轻的攻球及推挡。
刘国梁在出现机会球的情况下,他前臂上提,球拍略高于台面,拍面垂直或略后仰,手臂向前下方用力推球,在球的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击球,拍触球的中部靠下位置。加力推发力的部位不单单靠的是手臂的力量,更应该加上腰部和腿部蹬地的力量。
减力挡:减力挡球又称为“吸球”。它的回球弧线低,落点短,力量轻。一般是在加力推或正手发力攻迫使对方离台后使用。加力推和减力挡配合运用,是对付中台两面拉弧圈球打法的有效战术。运用减力挡时,国梁的前臂稍屈,球拍略为提高,拍面稍前倾向前移动迎球,重心略升高,球拍在上升期触球,拍触球瞬间,手臂稍向后收以减慢回球的速度和力量,动作完成后,准备下一次的击球。
推挤,即推侧旋,国梁一般以它来回击高吊弧圈球,来球尚未落台时,右上臂迅速地迎击球,前臂提起,使球拍高于来球,拇指放松,食指压拍,使球拍前倾(约与台面成50゜)
当球从台面刚弹起时,刘国梁的前臂快速向左前方发力,手腕固定拍形,在上升期沿球的左侧中上部往左下方摩擦推球,用这种方法对付对手拉的弧圈,使回球不往前冲而是向下沉,使对手不易连续冲杀,因为触球的部位是在来球的微转区,所以它是对付高吊弧圈球的一种稳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推挡时,食指压拍,拇指放松,中指顶住球拍背面。
虽然现在有直拍横打这一创新技术,但推挡的一些变化是横打所比不了的,它在加强击球点变化的同时,可以调动对手前后左右移动,等出现机会后迅速地侧身抢攻,在推挡的基础上加一板反手攻或横打,可以为侧身制造机会,争取主动,所以练好推挡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针对业余选手,有一手良好的推挡技术绝对会在实战中占到便宜(至少可以不吃亏)。另外,就目前直板快攻选手来说,推挡加横打的这种组合显得十分合理,传统的反手攻球作为辅助技术还行,但是要将它作为主要技术来说的话,就不如横打了,毕竟难度太大。我个人认为推挡+横打的这种组合中,应以推挡为主横打为辅,这样的话可以在加强反手的同时,不致减弱侧身的威力和频率。
刘国梁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骄人的战绩,从表面上看靠的是出色的发球和突出的前三板技术,所以有些人说他赢球靠的并不是实力,其实不然,事实上国梁的实力也很强,基本功也相当扎实,只是前三板技术特别突出,如果没有很强的实力的话,那国梁即使发接发再好,也是打不到这么高的水平的。
刘国梁的倒板也对对手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他使用的是正胶,但有时候会倒板用反胶来击球令对手不适应,这也是他对直板快攻打法技术上的创新,当然拉,相对的难度也比较大。国梁的手感出众,可能大家会觉得他的某些动作不太美观不够标准,但是毫无疑问他的手感是第1流的,国梁注重的是击球时的感觉,而不是很在意动作的美观和规范,所以说打乒乓球要想打的更好的话,必须重视击球时的用力感觉,而一味重视动作的规范而不强调手感的培养的话,那是打不好球的,而且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的动作最标准,它都是根据个人不同习惯所形成的,所谓标准也只是相对的,当然了不管怎么样,赢球才是最重要的。
刘国梁的头脑灵活,控制好且多变,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乒乓球就是要强调一个“变”字,如果变化不够多的话,纵使你技术再好照样会输球。刘国梁的台内球很突出,战术意识也很强,推挡与横打相结合结合的好,其中以推挡为主,横打只是在反手起下旋时横拉一板。突击下旋、盖打弧圈的能力强,这也是他能成为世界超一流选手的原因,如果想成为一名超一流选手的话,技术上就不能有明显的漏洞。
刘国梁的步法虽然不够突出,但他以良好的预判加以弥补,当然拉,也不能讲国梁就没有漏洞,他的防守和相持能力比较差,不过相持能力差是每一个直板快攻选手都存在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只是看每个人的处理好坏了。另外在看了国梁N场比赛后,发现了个问题,就是他的反手攻还不过硬,往々对方调动他反手的时候,运用反手攻回击时,质量不高,被对手抓住机会反冲、反攻。我想国梁是不敢发力,加了保险,因为也看过国梁发力反手攻,但是命中率不高,经常下网,而当他求稳把球回过去,反倒给对手创造了机会,不过话又说回来,反手攻本来就有难度,也怪不了国梁,只要靠其它特长技术来弥补的话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了。刘国梁能取得许多出色的成绩还与他把握机会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关键时刻敢于搏杀有很大关系,他也很喜欢研究每一名选手的技术,所以他在比赛中能做到知己知彼,国梁股勇于挑战的性格,对他的比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刘国梁曾是一位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他曾经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辉煌,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他的教练生涯也能像球员时代一样出色,希望他能带领中国队取得优异的成绩,尽管外界对他褒贬不一,但是他还年轻,身上负担也很重,请大家给他些时间,我相信时间是证明一个人能力好坏的最好证明。
最后想说的是,喜欢直板快攻的朋友们,你们要想在自己打球的圈子里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就必须练好前三板,因为发球及发抢是快攻的制胜法宝,再加强反手位的实力,并发扬主动进攻,先上手的特色,以进攻作为特长技术才行,因为快攻选手守是守不住的,以攻代守则显得更为积极主动。另外得提高正手连续进攻的命中率和杀伤力,因为快攻真正可怕的地方是连续的正手进攻,将对手压的喘不过气,被迫防守,还有提高突击下旋,对付弧圈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当今弧圈盛行,不提高对付弧圈球的能力,快攻就发挥不出其威力,而且应该把重点放在攻打不太转的弧圈上(指弧线略高,旋转不强的弧圈),至于步法嘛,那也是很重要的,步法到位,才能发挥正手连续进攻的优势。
只要技术过硬,直板快攻也是能取得好成绩的,我相信在大球时代,只要你技术上没什么问题,直板快攻也能延续小球时代的辉煌的!!!
LOVE国梁&江嘉良FOREVERの杰
刘教头,真正打出了直板的特点,偶像.
看来正胶快攻的确是不受欢迎了,都没什么人进来讨论讨论。。。
真不想看见若干年后这个曾经中国最引以为傲的打法
消失。。。。。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信国人一定有新东东出来的.楼主不必伤感啊!
小时候练的就是正胶,可惜现在连提拉小上旋都不会了!
悲哀啊。。。。个人喜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