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食指放鬆也不可能都不碰拍吧?以我現在的握拍而言,不論是食指、拇指或是後面頂拍的手指,都不是壓的很緊,而食指是相對放鬆的,但第二節側面還是要靠住拍肩,也不需要勾拍,姆指有些壓拍,後面則以中指及無名指頂拍。以兩根手指頂拍,可能不符合正規握法,不過感覺中指壓力沒那麼大,打完後手指沒什麼感覺。 其實個人認為如果以腰帶手,實際上握拍不必握的很緊,也能發出力量。但是如果是只用手打,手的肌肉要花費很大力氣,手指也跟著握緊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7 9:49:11编辑过]
是的,即使食指放鬆,食指的第二節側面還是要靠住拍肩。 食指放松照样可拉弧圈,我身边一位球技高超的朋友就是这样拉弧圈的。这没什么不可以,只是和马琳和王皓拉球的握拍有明显的不同而已。 我正在尽量用扣住拍柄的握法拉球,但在直拍反打后衔接时,还会不自觉地继续用松开食指握法去拉球。要完全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地练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7 11:05:13编辑过]
非常感谢my6725338朋友,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乘五一长假还有一点剩余时间,就这里有争议的话题,再详细地谈一下我的个
人观点。希望对于有兴趣讨论问题的朋友是抛砖引玉。 1)关于本话题 我本来就想提出正手球需要拇指和食指同时压拍的讨论话题。参照图片再三思考,
觉得还是对正手弧圈握法进行讨论更为稳妥。对于这个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我
还特意加了问号。 2)关于有握拍介绍的书 在市面上能接触到的某些有握拍介绍的书,其握拍讲解都是面向普及的、粗线条
的,主要是介绍快攻型握拍方法。由于乒乓技术的不断发展,套用快攻型握拍法
来解释当今使用先进技术的世界顶尖选手的弧圈击球细节未必合适。 例如,唐建军编著的《图解乒乓球技巧》一书中只介绍了直拍握拍的一般方法,
未提及快攻和弧圈的握拍区别。 再如,由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怎样打好乒乓球》, 将直拍握发分为
“快攻型”“弧圈型”两种。介绍快攻型握法时写道:“进行正手攻时,拇指压
拍与中指顶拍两指协调用力控制板型(食指相对放松)”。在介绍弧圈型握法时
写道:“直拍弧圈型的握拍法和快攻型的握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正手拉弧圈球时,
中指和无名指略微伸直”。该书在谈到日本方形拍的握法是才提及“食指轻轻勾
住拍柄”。 也就是说,我还没有找到在使用中式直拍拉弧圈时用食指勾住拍柄的任何相关
介绍。好在大家看了马琳和王皓图片后,没有否认勾拍柄的情况,仅就勾拍柄
和压拍的区别有所争论。 3)关于手指压拍与手指放松 早些时候我的握拍参照了书上的介绍。我的理解是,压拍意味着手指不翘起的
接触球拍,放松意味着指尖可脱离拍面而呈翘起状态。在刘国梁的教学片里给
出了非常清楚的演示。这样,我早些时候的正反手握拍和刘国梁基本一致。我
想,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球友所采用的握拍方式。压拍当然要用力,但用力可轻
可重,视需要而定。 4)关于勾拍柄 如前所述,还没有见到关于直拍正手拉弧圈时应该食指勾住拍柄的介绍。但我
觉得马琳和王皓的一致,应该引起广大球迷注意。其实,中式直拍拍柄与日直
不同,没有可勾的地方,要想勾住,食指压拍是必然之举!
希望通过大家的讨论,对直拍握法及其相关术语能有更明确的说法。感谢各位
根贴的各位朋友参与讨论。 感谢搏乒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人气旺盛的讨论环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8 6:40:41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mzml在2007-5-6 17:58:00的发言:
楼主此话就偏激了,写教科书的可都是职业专家,不是我们这种凭经验体会来发贴的球迷,怎可能没做过细致的研究?我最早拉球就是食指用力,好不容易才适应不用力改过来的。同意食指起卡拍的作用。食指用力手腕不活你拉不出足够旋转、高速对抗时易失板型失误,不信就比较下。 你的话有道理,书上说:“食指轻轻扣住拍柄”。多谢指点,需要体验的是我!
以下是引用dihua在2007-5-6 17:42:00的发言:
教科书上的内容难免有跟不上实际技术发展的地方。作者也未必特意对直板弧圈型握拍做过细致的研究或达到相当高水平的体验。 如果不发力又怎能勾得住?也许你亲身体验一下勾住拍柄拉球的感觉,就会发现食指的发力无异于拇指和中指的情况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7 9:42:38编辑过]
看似小问题,实则很重要。现在我打球的时候也碰到类似的关于拇指食指的问题。可这个问题很多教学片里都没有专门详细讲,所以,真希望博乒网里的大侠能够出来就这一个问题指点一二
以下是引用dihua在2007-5-6 17:42:00的发言:
教科书上的内容难免有跟不上实际技术发展的地方。作者也未必特意对直板弧圈型握拍做过细致的研究或达到相当高水平的体验。 如果不发力又怎能勾得住?也许你亲身体验一下勾住拍柄拉球的感觉,就会发现食指的发力无异于拇指和中指的情况了。
楼主此话就偏激了,写教科书的可都是职业专家,不是我们这种凭经验体会来发贴的球迷,怎可能没做过细致的研究?我最早拉球就是食指用力,好不容易才适应不用力改过来的。同意食指起卡拍的作用。食指用力手腕不活你拉不出足够旋转、高速对抗时易失板型失误,不信就比较下。
以下是引用mzml在2007-5-6 15:28:00的发言:
劝楼主还是相信教科书说的吧,我早就注意这类握拍,的确有部分人是食指勾住拍柄拉球,但那是不发力的。 教科书上的内容难免有跟不上实际技术发展的地方。作者也未必特意对直板弧圈型握拍做过细致的研究或达到相当高水平的体验。 如果不发力又怎能勾得住?也许你亲身体验一下勾住拍柄拉球的感觉,就会发现食指的发力无异于拇指和中指的情况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6 17:44:32编辑过]
发大力量用正手,必须要用食指钩住拍柄的斜面,保持拍柄与虎口和手指的接触的紧密手感.防止球板脱手.发力越大,食指钩的越紧.
食指明显压拍就不好了.中直拍应轻压重钩.不压也钩不住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6 22:17:15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dihua在2007-5-6 10:59:00的发言:
在早些时候我就是食指放松,指尖离开拍面拉球的。拍子从来就没飞掉过。 正因为使拍形前倾的需要,食指的压拍才变成了紧扣拍柄的表现形式,但绝不是食指放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7 9:43:03编辑过]
劝楼主还是相信教科书说的吧,我早就注意这类握拍,的确有部分人是食指勾住拍柄拉球,但那是不发力的。
楼主可以仔细看看所引用的两张照片中,两个人均是用食指勾住拍柄,因为都是发力击球,如果没勾住拍子,说不定拍就飞掉了。所以我支持5楼兄弟的意见! 反过来又可以说明,两张照片中食指不是用力压住拍肩的,如果真的食指用力压拍肩,那么拍面怎么能做到前倾呢?
完全同意楼上两位朋友的观点,拉球瞬间应该清晰地感觉到:拇指、食指和中指同时发力以保持球拍的稳定性。 我在想,我们的中式直拍拍柄是否应该改成类似日直的拍柄,使之便于用食指勾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6 8:39:34编辑过]
基本的几何知识:三点决定一个平面。 失去任何一个支点,结果是失去稳定性或失去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