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底板的知识——-王吉生老师(待续)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05-12-17 05:18
第1楼

了解王吉生 王吉生运动训练工作简历
1962年进入北京师范院运动系,北京乒乓球队;
1965年进入北京先农坛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1970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
1972年任新疆自治区乒乓球队主教练,于73年带队参加兰州赛区获一金一银;
1979年应聘索马里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在阿拉伯中学生运动会上获三枚金牌;
1982年任中国伤残人体育代表团乒乓球队教练在远东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上获两枚金牌;
1987年应聘巴基斯坦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在南亚运动会上获一枚金牌一枚银牌;
1988年被评为高级乒乓球教练职称,同时任北京市乒乓球单项领导小组付组长,北京市乒协付秘书长
1989年应聘巴基斯坦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在南亚运动会上获两枚金牌两枚银牌

曾被中国乒协和北京体委授予优秀教练称号
曾多次带队获得北京市少年比赛冠军
曾几次带队获得全国青少年比赛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好成绩
曾培养过闫瑰丽、魏力捷、杨燕群、赵小云等运动员获得世界锦标赛亚军,第三名、亚洲少年冠军、全运会冠军等好成绩
1996年调入66中学校后获得多项北京市中学生冠军、全国比赛前三名
2001年与著名乒乓教练岑淮光合著,出版《怎样打好乒乓球》

第2楼

乒乓球底板的拍面形状与击球技术 来源 世奥的桌球世界   国际乒联的规则对乒乓球底板的形状、厚度、重量没有限制,因此人们可以根据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需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使用各式各样的底板来打乒乓球,但是球拍的板面形状与乒乓球击球技术有着紧密的关系。   世界上乒乓球拍的板面形状大体上可以分为:圆形、方形、方圆形和异形。绝大多数的横拍与中国式的直拍都是圆型板面,但是日本、韩国、朝鲜和台湾等地区的一些直拍运动员多使用方形或方圆形板面的“日式”球拍。球拍板面形状的不同与球拍的击球重心有直接的关系,所谓“击球重心”是指:球拍的重量与板面形状形成的击球重力集中点。良好的击球重心一般都保持在球拍中部靠前的位置上,有的球拍握在手里感到“头沉”,这是因为其击球重心更靠近球拍的前部的缘故。这样的球拍在挥拍击球时,虽然起动速度稍慢,甚至摆速也不够灵活,但是挥拍加速度大,击球力量大,容易提高“攻击力”,这也是通常横拍的攻击力量要比直拍大的缘故。握在手里感到“头轻”的球拍,其击球重心靠近球拍的中部,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近。虽然这样的球拍挥拍加速度略小,击球力量不容易加大,但是起动迅速,摆速快,调节灵活,更好控制球。   有这样一个现象,中国的圆形直拍自五十年代末登上世界乒坛榜首以来,它在近台和台面上击球灵活快速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世界上学用圆形直拍的外国运动员并不多见,甚至连周边地区朝鲜、韩国的直板运动员仍然不肯放弃他们的日式方形球拍。这种现象与其说这是因为“习惯”,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不同的“技术特点”。韩国选手的中远台大力抽杀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一次我们的教练向他们请教,那位韩国人半开玩笑地说:“用你们的球拍就是发不出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日本式的方板,拍面窄长,击球重心更加靠近球拍的前部,用杠杆的原理解释就是:阻力臂长,加速度大,自然抽杀威力更大,由此可见球拍板面形状与技术、打法的关系。无独有偶,当一些日本运动员请教中国教练如何能打好台内球、推挡球时,我们也感到使用圆形直拍学习、掌握这些技术要比使用日式方拍容易得多。因为圆形直拍击球重心靠近球拍的中部,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近,阻力臂短当然起动迅速、调节精确、控制稳定。   按照国际乒联的规定,今年10月1日起乒乓球进入了大球时代。在奥运会刚刚结束不久的21届世界杯比赛中,没有参加奥运会的我国选手马林获得了大球时代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马林有备而来一举夺标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刚刚在结束了的奥运会上还打小球的金泽珠、王励勤却在云集的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这里面应该有其必然的原因。金泽珠使用日本式的方板一向以大力抽杀著称,王励勤在国手中也是动作幅度较大,攻击力最强的选手,可以说由于球大造成击球速度的下降,对他们来说相对的影响较小。可以认为由于大球飞进速度下降,摆速的难度也随之降低。因此适度增大击球的动作幅度,选择“头部稍沉”的球拍,增大挥拍加速度,可以提高攻击力。但是有一得,必有一失,在21届世界杯决赛中马林以3:0轻易击败金泽珠(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有心人可以看得出:在决赛中金泽珠接马林的台内短发球大失水准,根本不象一个进入了决赛水平的选手。这种现象除了反映金泽珠尚缺乏对大球的训练外,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式方拍的弱点,由于击球重心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远,准确控制拍形、精确调节用力的难度要比使用中国式的圆形球板大许多。   日式方拍的板面宽度一般不超过135毫米,其长度(不包括拍柄)在160毫米左右;中国式圆形直拍的板面宽度一般不低于150毫米,其板面长度(不包括拍柄)一般不超过160毫米。在日式方拍与中国式的圆形直板之外,还有一种方圆形的球拍,日文为“角丸型”,这种球拍的外形长度虽然类似日式方拍,但是其板面宽度多在140毫米以上,这也许是日本人想汲取圆形球拍长处的一种设计吧。
在传统的近台快攻时代,为了击球灵活圆形直拍的板面都设计得较小,(现在市场上粘好海绵胶皮的成品拍大多数还是这种拍形)。由于弧圈球的发展,近年来乒乓球的打法愈加凶狠,因此直拍的击球重心有向远变化的趋势。过去我国生产的横拍的板面大于直拍,如今直拍的板面明显加大、加长,特别是用于打弧圈球的球拍,为了提高中台进攻的威力,其板面形状都比传统近台快攻的球拍要长一些(多数专业级的底板都是这样的板型)。还有一种发展了攻击力的圆形直拍,这种板面与传统的板面形状略有不同,它的双肩略窄,板头略宽,形成击球重心略靠前端,从而提高了攻击力。去年北京女队在全国锦标赛中女团夺冠军,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主力队员贾贝贝(正胶近台快攻打法)就选用了这种球拍。日本“蝴蝶”牌的中式直拍多采用了这种板形,我国的“世奥得”牌直拍也有这样的板形。   相反欧洲人自从弃守为攻以来球拍变得比以前小了、短了许多,欧洲人身高力大,使用稍小的球拍会使击球重心靠近握拍用力部位,有利于提高调节、控球的灵活性、敏锐性。虽然横拍的板面都是近似椭圆形的,但是由于运动员对击球重心的要求不同,球拍板面的形状也有微小的区别,国外的品牌 “蝴蝶(Butterfly)”、“阿瓦拉(Avolax)”、“多尼克(Donic)”、“斯迪卡(Stiga)”中大多数“经典型”的板面和国产品牌“拍里奥”、“银河”、“世奥得”、“郗恩庭”、等板面的宽度都在150毫米左右、从板柄前端到板头的长度都在158毫米左右,板头略窄、板肩略宽。其特点是板面大小适中,击球重心在板面中部靠前的位置,攻击力与控制防守比较均衡,选择使用这种板形的奥运会冠军孔令辉、王楠和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等人也都是攻防比较均衡的运动员;然而前世界冠军盖亭使用的“亚萨卡(Yasak)”板面长度却略短、板头略宽,近似圆形,由于击球重心更靠近握拍用力部位,使这位以凶狠的正手抽杀闻名的法国选手侧身让位更小、出手更快,同时控球的手感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为了迎接大球时代横拍的拍面形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瑞典的“斯迪卡”最新推出“大号(Over Size)”球拍,其板面宽度增加到156毫米,长度增加到164毫米,球板厚度也有所增加。可谓打大球用大号球拍,只是板面大了许多,快速挥拍时空气阻力不知会增加多少。国产球板中“世奥得”也率先对板面形状进行了改进的尝试,推出的“L型板面”是在不明显增加球板面积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拍头宽度(增加有效击球面积),同时缩小拍肩宽度(使击球重心适度前移),用以迎战大球。 目前削球选手仍然使用大拍面的球拍,其板面宽度在155毫米以上,长度在166毫米左右,这种拍形不仅击球重心远,容易在中远台用力削球或攻球,同时由于拍面宽大使得击球有效击球面积相对增大,击球感觉更柔和,更加易于控球。   使用异形球拍的运动员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如:法国乒坛的怪才艾洛瓦,他的球拍左右各缺一块,形如小提琴状,使球拍的击球重心更加靠前,在四十四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上,艾洛瓦的爆冲弧圈球使王涛防不胜防,几乎要从中国队手中夺走关键的一分,虽然最终因为失误较多而败北,但是仍然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上述拍形虽然各异,但都是左右“对称、均衡”形的,然而国内外追寻异形球拍击球特点的大有人在,有些人改变了传统球拍的对称形板面,最多见的是改变了板面形状与拍柄角度如:国外的“水滴形”和国内的“曹牌Y—7型”、“三维牌96式” ,俗称横握歪柄球拍,其特点是:持拍手的手腕在自然伸直的状态下,使球板的击球重心比常规横拍向更加靠前,从而提高了击球威力;当然异形球拍还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大球时代的到来为球拍的改进出了一个大课题,作为手臂“功能” 的延伸部分——球拍,永远不会完全满足“功能”的技术需要,因此就永远会有新的“改变”出现。乒乓球运动就是在器材与技术的相互推波助澜中发展前进的。 问题:正胶球拍为什么在阴雨、潮湿的日子里弹性下降,击球容易下网?
答:正胶球拍的胶皮颗粒向外,因此在击球时它与球体的表面接触面积比反胶小,摩擦系数较低,适合提高击球速度,不适合搞旋转。但是除了扣杀高于球网的机会球外,在一般攻球的击球时都应带有一定程度的摩擦,因为带上旋的球在向前飞行时与迎面的对流空气摩擦,其形成的空气阻力集中在球体的上部,这种上压力使球的飞行轨迹呈弯曲的弧线,从而保证了击球的准确性。如果攻球时摩擦球不够,球在飞行中缺少足够的上旋,球体只能靠自身的重力逐步下降形成飞行弧线,这样的击球虽然弧线平、下沉,威力大,但是命中率会降低,容易下网或直接出界。正胶颗粒表面不粘,为了增加摩擦力颗粒顶部都有花纹。在阴雨、潮湿的日子里这些花纹中会凝结极细小的水珠,等于在胶粒与球之间增加了润滑剂,所以摩擦击球时“打滑”容易下网,这种“打滑”还使击球力量转化为飞行速度的效率下降,因此感到球拍弹性下降。一般的解决办法是使用乒乓球拍专用《速干水》喷在胶粒表面,使水份随《速干水》迅速发展挥发掉,如果没有《速干水》,也可以用粉笔涂在颗粒的表面上把水份吸掉,这样也能有一定的效果。

第3楼

我收集了很多王老师 关于底板的文章,自己读了之后也觉得收益匪浅,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研读一下,对自己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4楼

真是经典著作啊!谢谢!

第5楼

奇怪了,怎么没人来看的啊,真郁闷

第6楼

乒乓球拍的拍柄形状与击球用力 作者: 王吉生 来源: 世奥的桌球世界   乒乓球拍的拍柄形状与握拍用力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常规的直式拍柄形状可以分为三种:椎形、直形和日式柄(图:1—3),不同的拍柄形状对握拍用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直拍快攻型打法的选手喜欢选用传统的椎形拍柄,这种拍柄的特点是顶部较粗、靠近球拍双肩处较细。这种打法需要拇指、食指和中指在球拍的三个着力点协调用力灵活变化拍形角度,敏锐地调整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同时还能稳定保持拍形,精确发力击球。然而手指的用力必须依靠一个稳定的支点,因此必须让虎口的食指根部稳定贴靠在拍柄背面,上述几点的协调用力才能确保灵活调节、控制球拍的拍形角度,变化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椎形的拍柄顶部较粗,握拍时会使拍柄的较粗部位紧靠在虎口的食指根部,形成更加稳定的支点,因此球拍在击球用力时的感觉会更加稳定(较粗、较厚的拍柄更适合手掌较大的人使用)。椎形的拍柄下部较细,还能保证拇指、食指灵活用力。传统的直拍两面攻打法喜欢选用较细的的直形拍柄,为了保证正、反手攻球转换更加便利,他们通常都采用小钳式(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握得较近)的握拍法,例如六十年代的世界冠军庄则栋、七十年代的世界冠军河野满(较细、较薄的拍柄也特别适合手掌较小的人使用)。   近年来我国直板选手创新反手背面进攻技术,使这一进攻技术成为了直拍运动员的必备技术,许多运动员为了既保持原有的推挡技术,又利于掌握背面进攻技术,都将他们拍柄的背面磨薄,使虎口的食指根部紧靠的拍柄部位变细、变薄,在运用背面进攻技术时,转变拍面击球可以更加灵活、便利。   日本方形直拍的拍柄形状为窄长,正面的柄形呈较高的近似梯形状,这种握法是拇指贴在球拍左侧,食指轻轻扣住正面拍柄前端,形成一个小环状。由于正面的柄形呈较高的近似梯形状,食指与拇指能将拍柄扣的十分稳定。中指和无名指较直地以第一指节托住球拍背面,小指自然紧贴在无名指之下。这种握法虽然手腕不够灵活,处理快攻球、台内球、追身球及反手近台球比较困难。但是它能很自然地将手臂、手腕和球拍联成一条线,拍呈横状,扩大了右半台的照顾范围。在正手拉弧圈球和扣杀时,容易发挥手臂的力量。   还有一种称之为《反转拍》的直拍(图—4),它的拍柄不仅窄长,而且正反两面都很薄,握拍方法也与普通直握一样,只是由于拍柄又细、又薄,握拍时要转换拍面用不同的胶皮(如反胶或长胶)击球非常容易。况且由于这种拍柄较长,转换拍面时也不必担心球拍脱手。(图—7直拍握法手指用力的关键要点)   横板的拍柄大体上可以分为直形柄(ST)、收腰柄(FL)、葫芦柄(AN)和椎形柄(CO)四种(图:8—11)。由于横板选手的握板法主要是靠拇指、食指与中指用力和调节球拍(图—5)。直形柄(ST)的横板由于板柄前后部分均较厚,握拍用力时会感觉中指与拍柄靠得更紧,它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容易使拍形更稳定,击球力量通过手指传递到球拍击球部位的感觉也会更快捷、更敏锐有利于扣杀等快攻技术和削球技术的用。擅长台上反手弹击的前世界冠军王涛和世界削球名将松下浩二都选用这种直形拍柄的球拍。   使用收腰形柄(FL)的横拍弧圈球快攻选手较多,由于这种板柄前中部较细、尾部较宽,握拍时会感觉中指抓在拍柄较细的部位,它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容易增加球拍的挥动幅度,使击球力量通过手指传递到球拍击球部位的感觉更加柔和、更灵敏,有利于弧圈球等进攻技术,也适合手掌较小的人使用。世界冠军孔令辉、王楠等人都选择了这种柄型。   使用葫芦形拍柄(AN)的代表人物是瑞典的选手卡尔松,这种拍柄的特点介于直形与收腰形之间。由于拍柄的曲线状与手掌握拍的曲线十分吻合,所以握拍感觉不仅会比收腰形拍柄更稳定也十分舒服。拍柄的前端又和收腰形十分近似,因此比直形柄更加灵活。   椎形拍柄(CO)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拍柄,它的前端较细、尾端较粗,其特点灵活特点近似收腰形拍柄。但是由于它的拍柄前后表面呈直线状与直形柄近似,握拍的感觉不如收腰形拍柄舒服,所以现在使用这种拍柄的人已经不多了。(图—12横拍握法手指用力的关键要点)   在异形的球拍柄中有一种称为《四面攻》的球拍很有特点(图—5),这是一种明显偏重使用球拍背面来发展正、反手击球的异型球拍,从拇指与食指的位置看它很象直拍的握法,但是中指等后三指抓住球拍背面突出高起的拍柄又有点象横拍的握法。虽然用这种球拍的正面击球拍形不易控制稳定,中路击球也有困难,但是使用球拍背面做正、反手攻球时容易发挥大力击球的威力。而且由于动作新奇、突然强,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种“古式直拍”(图—6)它与普通直拍的不同地方是:球拍肩部在靠近拍柄的拇指握拍部位增加了一小块面积。使直拍反手背面进攻时拇指控制拍形角度,传递击球力量更容易,且不影响传统的直拍击球技术。   当然还有许多特异的拍柄形状,这里不能一一介绍,但是可以肯定的说,不同的拍柄形状必然会直接影响握拍的用力方法,从而对击球动作和用力技巧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也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握拍就会有什么样的技术。许多有经验的运动员为了保证自己主要技术的发挥,对于新球拍的拍柄要进行适当的修磨,使它更适合自己的用力特点。例如:用砂纸将新球拍双肩握拍处有楞角的地方修磨掉,使手指用力握拍的部位更舒服,与自己的用力更吻合。   现在世界上握拍方法的主流仍然是直握拍和横握拍两种。在这两类握拍法中,又由于打法特点不同,而在具体握法与用力技巧上有所差别,直拍的握法手指运用得较多,所以要比横拍灵活,因此直握拍在发球变化、处理台内小球和近身球方面较横握拍容易。横拍的握法手指、手掌接触拍柄、拍面的面积较大,因此握拍比较稳定,大力击球较为容易,控球范围也较大,特别是反手击球的威力大于直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现代弧圈球、快攻技、战术的发展,直拍握法为了提高回接弧圈球的稳定性,有将球拍握得更深、更紧的趋势,而横拍握法为了提高发球与台内球的灵活变化性,多数运动员都将球拍握得较浅、较松。现在随着大球时代的到来,选择什么样的球拍、拍柄,采用什么样的握拍方法才能发挥更大的击球力量是人们面临的新课题。目前观察直拍似乎有加大板面长度,使击球重心前移的趋势,而横拍却有加长拍柄增加挥拍幅度的动向,当然打大球对所有人来说都还是一个新事,不仅需要时间的检验,而且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实践,作为乒乓球运动的主要器材——球拍也会在实践与创新中发展变化。

第7楼

太专业了,我要好好研究才成~

第8楼

专业知识啊,我以前对底板都没多少了解!

第9楼

真我不错,谢谢!

第10楼

希望把字号设成较大一点的,看起来舒服些!文章还是不错的!

第11楼

知识又长了不少,球却没长,唉

第12楼

专业的东西就是好。顶了!

第13楼

乒乓球底板的木层结构与击球性能(系列之三) 作者: 王吉生 来源: 世奥的桌球世界   乒乓球底板采用的木层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采用独木结构(一层木),传统的日本式方板多是由一层较厚的桧(柏)木制成;质量好的桧(柏)木板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与加工处理,不仅必须木纹直,且排列密而均匀,而且还需要经过脱脂加压等多种工序。因此木材的出材率十分低,所以价格也十分昂贵;而大多数木制底板都是由五层或七层木结构的多层合板制成,这些多层合板的结构一般都是以纵向纤维的木层与横向纤维的木层相互粘合在一起的。但是由于选择的木材种类和结构设计不同,会使底板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差别。   有经验的人喜欢通过敲击底板发出的声音来区别底板的硬度与弹性,有人还会用手指拿着板面两侧,让拍柄轻轻敲击自己的头部听其发出共振的声音来挑选、鉴别。外行人看了会感到很神秘,其实内中的道理并不难懂。有一次,我们球拍厂的新工人在切割底板时搞错了方向,锯出了几个“横纹”的底板,这样一来,原本应该是三层纵向和两层横向木纤维的底板,变成了三层横向和两层纵向的相反排列,结果敲出的声音非常清脆,音调比正常底板提高了许多。究其原因是球板中横向排列的木纤维比纵向木纤维短得多,短纤维受到敲击后振动频率较高,如果横向排列的木纤维在球板中占的比例大,敲击发出的音调自然会较高。与此相反一层独木结构的日式底板虽然很厚,但是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却会较低(当然底板中横向排列的木纤维木质较硬,虽然木层较薄也会使底板发出清脆的声音来)。七十年代著名的红双喜牌032型底板很受中国近台快攻运动员的欢迎,就是因为底板中较厚的两层柳安木是横向排列的。柳安木硬度较高,在球板中占的比例又大,所以这种底板非常适合正胶快攻选手,因为近台攻球喜欢击球瞬间使球脱离球板所需时间较短或称“脱板速度快”的球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突然速度的威力。因此那个时代的许多直拍快攻运动员为了追求更快的击球速度,他们还会在底球板背面贴上一层纤维横向排列的桐木,增加底板中横向排列木纤维的比例。有人曾经问:为什么中国人爱用圆形直板并夺得那么多的世界冠军,但是日本、韩国、朝鲜这些离中国很近的国家却很少有人使用中国式的圆形直板呢?其实他们之所以喜欢使用方型底板是因为他们多采用中、远台弧圈球抽杀的打法。日式方板虽然很厚,但是由于底板全部是较长的纵向木纤维制成,击球时自然要比带有横向木纤维的多层板变形大,恰好满足了弧圈球需要底板吃球较深的要求。再者纵向木纤维变形大,储能也大,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会释放较大的能量,因此弹性也大,这一特性恰好满足了弧圈球进攻退到中、远台击球时所需要的“底劲”。   国际上流行的多层木制底板不仅多数是五层板,而且五层底板的中间一层多数又都很厚,人们称为“大芯”,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纵向排列的木纤维在此种底板中占主要部分。这样的底板都具有吃球较深、弹性较好的特点,是适合弧圈球进攻的底板。由于弧圈球进攻技术已经是现代乒乓球运动中的主流技术,这种五层木的底板自然成为国际上底板结构设计的主流,乒坛长青树瓦尔德内尔用五层板,乒坛王子孔令辉也用五层板,凡是弧圈球技术运用较多的运动员多数都喜欢用五层板。然而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打法、技术的多样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传统近台快攻的巨大影响使许多人仍然坚持近台、坚持以打为主(结合拉弧圈球创造机会或过渡),因此脱板速度较快的七层硬板仍然有广泛的市场,也特别适合广大的球迷爱好者。其实著名的世界冠军邓亚萍连珠炮一般的进攻、扣杀;前世界冠军王涛极俱威力的反手弹击都得益于七层底板。大满贯得主刘国梁不仅发扬了传统的近台快攻技术优势,而且创立了直拍背面横打的新技术,他也用的是七层底板。许多国外品牌的底板系列产品中原本没有七层板,但是他们为了适应中国的市场也打破常规生产出自己的七层底板,例如:日本蝴蝶公司就为了陈静专门出了他们的七层底板。   人们经常可以在购买乒乓球底板时看到标明相关性能的参考指数如:速度、控制和底板的软硬等。有人不禁会问:就一块木板而言它自己怎么会有速度?据我所知目前行业中还没有关于底板性能测试的统一方法和相关仪器,标明这些指数只是为给消费者在购买自己的系列产品时提供参考而已。其实就底板的性能而言,所谓“速度”应该指击球的用力透过球拍作用于球,使之转化为球的飞进速度的效率;所谓“旋转” 是指击球的用力透过球拍作用于球,使之转化为球自转速度的效率;所谓 “控制” 是指用相同力量和方法击球时球脱离球拍需要的时间长短(这与底板的“软、硬球感”有关);所谓“有效击球范围”或称之为“击球甜点”是指击球力量能够集中传递在底板上的位置和范围(这与底板的形状、结构、材质有关)。上述四个方面的性能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在选购底板时,不仅要看外观,数层数,而且还要看底板的木纹排列结构;不仅要听声音,而且在敲击时还要用手指感觉它的软、硬度;不仅要阅读底板上注明的相关指数,而且还要用不同的力量来掂球,以便感觉它的用力效率及综合性能。   自2000年10月乒乓球运动已经进入了大球时代,几层木的底板更适合打大球呢?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根据40mm大球带来的变化,我们多少可以看出点趋势:大球重了0.2g,重球对底板的冲击会更大,因此底板的硬度应该相应提高;但是球变大了的同时也变软了,因此一味增加底板的硬度也不行,因为过硬底板对球体的局部压力过大,用力击球时会使球体的瞬间变形过大,反而使击球力量转化为球速的效率下降,很多打大球的人都会有种感觉:大力扣杀时球似乎破了。因此许多运动员都选择更厚、更软的海绵来打大球就是因为这个道理。现在秦皇岛的金棕榈公司已经推出《拍里奥》厚海绵薄胶皮的反贴套胶系列,用整体优化的创新思路来迎接大球时代,改变了反贴套胶市场上多年来只在胶皮上做文章的现象,很受市场的欢迎。   北京采和体育开发服务中心也在2000年就最先针对大球变重、变软的特点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世奥得》RG系列底板和《龙之剑》底板,后经过国家乒乓球队和部分优秀运动员的试打,被认为完全可以和任何国际名牌的产品比美,现在已经成为热销产品。应该说大球时代的到来给中国的乒乓球器材行业带来了极好的机会,因为以往无论性能评价多么优越的球板也都是小球时代优化出来的产物,大球时代的到来对球板应该有一个重新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产品牌与洋品牌已经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来了,大家机会均等。事实上我国的球板行业对大球特点的研究最早、改革也最快。这不仅因为从一开始中国就积极推进大球的改革,而且中国的球板行业中还包括了许多专门家全身心的投入。这些几乎是终身从事高水平乒乓球运动、训练和竞赛的人加入到球板制造业中来,彻底改变了打球人不懂做球板,而造球板的人不懂打球的现象,这无疑是中国球板行业的巨大优势。然而国外的洋品牌,为了维护他们已经拥有的市场份额,从一开始就对大球改革持消极态度,没想到2000年3月在吉隆坡国际乒联能一举通过改大球的决议,使得他们措手不及,因此在“大球”面前动作缓慢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市场的考验,我国已经出现了许多有能力向洋品牌挑战的国产品牌,在2001年中国乒协器材委员会的会议上,我国制造的乒乓球、球台、胶皮和底板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和质量均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这已经得到公认。现在我们的运动员和球迷爱好者已经有了更大范围选择的可能——可以花更少的钱在国产品牌中选购到自己钟爱的球板。

第14楼

wonderful essay, thx

第15楼

kanguo yiqian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