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就听说这本书,一直没看,庄则栋、谁呀,老古董!以为是那种自我包装、挣版税的书。但如果我早读这本书,我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我的乒乓水平和意识也不会停留在现在这个程度。。。。。。。。。。
庄谈他的家庭的部分可以略过。
读这本书,可以看出庄是一个勤奋的天才,他对乒乓的理解和创新来源于比赛、又验证于比赛。庄的很多乒乓技战术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一点也不落后。他是一个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人。他对乒乓的热爱、他对乒乓的全身心投入以及他对乒乓的理解今天很难有人达到。对庄是很难用”聪明“2字就可以轻描淡写地概括之的。
先摘录一段:快攻运动员只有侧得开身,跑得出去,回得来,连续进攻才不辱“快攻”的称号。
移动步法首先是移动重心。支撑重心的这只腿可以做蹬踏、跳跃动作,却不便于做移步动作;不支持重心的这只脚,可以做移步动作、却不能做蹬踏动作。在乒乓球运动此起彼落的快速运行中,重心的变换是步法的核心。重心换得快则步法灵活、淮确,因此不注重重心交换的运动员步法是不会好的。
脚对地的蹬踏力是步法的基础力量。
1、机会球来了,打算一板子砸死对方时。如果没有对地面强有力的蹬踏力是不会杀出很重的板。
2:在连续进攻中,人体运行完全依靠步法,如果没有足够的蹬踏力量,步法移动的速度则不会快,而连续进攻会必然脱节失误。
加强蹬地力的训练,掌握蹬踏的技巧——蹬与旋的结合——蹬地与脚掌旋转起动是连续在一起的动作,所以蹬与旋要紧密地结合。
掌握刹车——击球之前右脚蹬地起动,重心转移至左脚,左脚也要相应恰当地用力蹬地,这样,左脚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就象刹车一样,使身体导致相对的平衡。否则,随着身体由右脚蹬踏力量的惯性人会跌倒,左脚的刹车不仅能使身体保持平衡,也为迅速还原和为下—板的进攻做好准备。
再摘录:“三急法”的运用
就是用臂在进行攻球动作过程中,发力上采用“急起动’、“急刹车”、“急还原”的方法。其核心的技能是爆发力的巧妙运用,收益之处在于动作的小中更小,从而缩短了臂在击球中挥动的幅度和距离。这样与一般的正手攻球动作的幅度相比可节约财间,为准备下一板抢先上手攻对方在时间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快攻选手来讲、时间就是主动权,快速就是有利条件。
提前半拍击球法的运用
在对攻中前臂的进攻与还原,可以比喻做音乐中2/4拍的一节,那么,从击球的节奏来讲,就是要提前、抢先半拍击球。 比如,前臂手腕在正常节拍的第一次击球之后、马上急刹车.动作不再还原后收,等第二次击球时.从急刹车处,突出用前臂和手腕的爆发力,组织动作击球。从而节约了正常动作所需要的还原、回收的半拍时间,而又提前了半拍组织进攻。这种球一般在中近台的对攻中使用,是击球的上升期。在击球之前。左脚向前跨进一步.迅速捕捉球在落台后的起跳之际。
大胆简化动作幅度
在比赛实践中,没有事实上的板板抢先和主动.而经常伴随着的却是相持式被动。在左右连续博斗的快攻之中,为了赢得较充裕的时间和速度,要注意“两靠”的运用。一靠爆发力以小动作取代大动作;二靠攻球动作幅度上刻意的简化。如在连续攻打左右来球时.首先在步法上(在较近的距离内),有时不再去做重心交换。步法移动了,尤其两面攻选手在左右击球时,臂在击球前的后引球拍要相应地减少.而运用爆发力去还击来球,借用这种变通手段来体现一个“快”字,否则,球迅速地飞过来,再用大动作还击是来不及的。何谈“快”字。
1.什么是“离球近发力”训练法
在腰部后转、臂向后引板、然后腰向前转动,并带动臂加速向前挥动时,肌肉较放松;当球板快要接近球时,前臂.手腕再体现自身的单独发力。我们称这样的发力是“离球近的发力法”。
2.离球近训练的意义
既是初学打乒乓球提高命中率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爆发力、建立正确动力定型,向技术高深阶段发展的一条正确途径。
3.离球近是否能发力攻呢?
离球近不但能发出力、 而且能够发出相当可观、出人意料的力。谁都清楚增大击球的力量,需要力臂长。离球近则力臂短,力量就会减弱,这是对的。然而,在激烈的比赛中,不可能是什么球都能争取到击球的最佳点和次佳点.达就要求充分地利用力臂长来攻出大力量的球;不少情况是对方快速攻击或严密控制时,争取不到较长的力距和力臂去发力攻。此时就需要用小动作,离球近来发力攻。如果我们平时训练没有掌握这个技术,进攻能力自然就会减弱,比赛威力必然小。所以,大动作的发力进攻要掌握好,而离球近的小动作发力法也应该具备。使用离球近的训练法虽然力距缩短,但前臂、手腕的力量集中,速度快,可以弥补力距短的缺陷。处理一些主动进攻时,位置不够或快速打回头的高难技术,尤其是当对手快速进攻时,我们用小动作,离球近用尺距法、爆发力,还击对手来球。谁都赞叹打回头然而,如此厉害的这一板球却是靠着“离球近训练法”得来的。两面攻选手中路是天然的弱处,如果不会运用离球近击球技术,会永远被对方咬死,压得喘不过气来,陷入被动。那么,主动地连续进攻便无从谈起。
千万不要以为庄则栋只会快攻,庄认为”快“是一种意识、”攻“也是一种意识。有人认为庄强调的是手的小动作,并非如此,庄强调重心的运用、强调步法的运用、也强调基本攻;但他认为在基础扎实后,要建立”快攻“的技战术形态,此时,手的运用就重要了。否则光练手,也是枉然。
再摘录一段:对攻技术有了几十板的基础后,近台正手快攻、使用爆发力进行尺距法训练或提前半拍法进行训练。步法的要求是两脚站位约一肩半或两肩之距离,前脚掌内侧着地,双膝弯曲.每攻—板球开始时、左脚内旋、右脚外旋;当即将触球时,左脚外旋、右脚内旋,带动、配合腰、髋、躯干、臂、腕去攻击球。做到起动快,重心交换快,还原快。
腰髋鞭打式发力法
一、力量的来源
这是一股内涵的力量,是内功暗用之法。主要是靠腰髋协调一致,突然地发力,使之急起和急停.产生一股象鞭子抽打时弹击性的发力方式。
二、动作的运用
起动之前,身体的重心较低,腿脚则紧随着腰髋,先向右后方移动。右脚爆发力蹬旋.左脚刹车。而臂也是随着腰髋急起、急停的节奏。上下协调一致、统一舒展发力与收缩急停。
掌握扣懂得腰髋鞭打式的内功暗用。能提高击球速度、力量和命中率。
1.求准时.力求减少击球所运用的运转关节。比如:让我们拿三节棒去击中规定的目标.显然是很难的。若拿两节棒去击中规定的日标,则会稍容易一些;若拿一根棒去击规定的目标自然是最准确的,我到技术较成熟阶段,自己发现在接发球前,连接大臂的肩关节几乎是相对静止的.肘关节却又几乎是贴着右侧腹的;接台内球时,小臂有一根棒子般的形象感.但却发现命中率较高。
2.求狠时.我的感觉是组织多关节的综合性的配合发力、才能击出最大力量的攻球。其动作如前文中“杀手锏”式发力的方法:我们会发现这—板击球是动用了人体至下而上的很多关节才打出了重板的。
3、要想狠准兼备,技巧是在于击球前身体的重心要下降,这样可以找到稳健的击球点,能够吃住球,先在技巧上求得“准”字;随着击球动作,身体重心也要随着转动和升高,以求得居高临下的位置,来发力,达到狠准兼备。
再把庄的独门功夫摘录一段:练好六个扣合功
所谓扣合,就是要协调一致。大致有三个外功能力的扣合和三个内功能力的扣合:
三个外扣合
(1)脚与手的扣合
(2)膝与肘的扣合
(3)胯与肩的扣合
2.三个内扣合
(1)思与意的扣合
(2)意与气的扣合
(3)气与力的扣合
比如三个外扣合。这些肢体配合得不协调,不一致,必然产生分力,肢体之间自然出现一种对抗作用,而不是一致性的合力。不合则必反,有反则必乱。出现的现象就是攻球无力、攻球不淮、身体失掉平衡、速度慢、力量小、无法连续进攻、从而破坏了快攻的形态以及其应有的威力。
再看三个内扣合不协调时的现象
1)、思与意的不协调,有时表现了思与意的盲目性;有时是对一板球思与意不一致,三心二意、意念摇摆不定中失误了。
2)、意与气的不协调。比如,当我们用杀手锏发最大的力攻击时.最成功的一击常是气与力协调一致,一泄而出的。也就是,击球前先憋住一口气,随着击球发力时,合气和力于一致发泄出来才感到能攻出重板球。如果边呼吸边击球,显然力量就小多了。又如,我们搓一板球时,求稳健,当球板触球的一瞬间,我们的呼吸往往是静止一下的,这也是一种气与意的有机配合。
3)、气与力的扣合。比如吊小球,吊长了,杀高无力或出界了,对远球虽去扑啦,但步法缓慢没到位等。
所以说,连杀恶斗不乱形,乱形是缺扣合功。
我的狗尾巴:感觉真正的高手就是”气“长,死不了,最后总是赢家。
一直揣摩贴亚娜的球,两面攻、摆速快、连续性好、平时还不怎么苦练,但成绩和发挥一直稳定。按照庄的上述理论,发现贴亚娜的”胯与肩的扣合“非常好。
这本书我认为是最精点的乒乓巨著, 我已看过两遍,庄的理论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的总结, 不像别的书,空理论一大堆。
网上有下吗?
有。
精英 网 有
楼上的给个下载地址先
http://www.pingpang.info/bbs/dispbbs.asp?boardID=27&ID=4556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