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带来了攻削结合的新方向。虽然不是大潮流。但作为打长胶的球员,看见几个世界级选手有不错的成绩也是兴奋的。
我个人觉得一个能有机会赢世界冠军的长胶攻削结合选手要有以下技术:
1.很稳建的用长胶反手及正手削球。倒板用反胶削也要有一定质素。但对削球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控制一点旋转,主要稳建便可以了。
2.主要是先近台抢攻,抢冲。自己先尽量主动用正手反胶先起手,要像直板般多用正手。真的被迫向反手要能像邓亚萍般快拨。被对手先上手近台挡不住便退台削。
3. 削球过程中要可以倒板用反手反胶反拉,正手用反胶当然也要能反拉。
能具备这些条件的球员,才再有点机会用攻削结合挑战世界冠军宝座。
這是美好的願望。可惜一旦落實到具體訓練上, 問題就出來了。
到底是主攻還是主守 ? 主戰場是在近台還是遠台 ? 特長技術是攻還是削 ? 要求掌握的技術太多, 在訓練中如何去安排各自的份量 ?
運動員的技術組合, 和乒乓球拍一樣, 也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總是某一方面強了, 其他方面就稍弱。所以, 達到這樣要求的運動員, 是沒辦法訓練出來的。
当然是难度很大了,不然早就有很多这样的球员了。其实丁松的打法已很接近了。他在高峰期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不过攻击型的近,中台的技术已经在融合中,欧洲及中国的选手已经能够平衡近台,中台的技术,两方面的水平都已很高了。这个也是乒乓发展的大方向。
真有像你说的这样的人那肯定谁也打不过他。不得世界冠军才怪
目前国际上比较好的削球选手应该是朱世赫.他的技术特点可以概括为,正手反拉能力突出,反手削球死转.对方害怕正手反拉,就多拉反手,但反手又转,突破不了他的防线,反而容易自己失误.这样来看的话,朱世赫能攻能守,比较全面.但细看的话,漏洞很大.长胶在削很转的弧圈球时,回球下旋相当强烈,但如果来球不转,削球也不是很转。中国队目前抓住他这个弱点,基本上先挂反手几板,等回球不转时冲正手。另外,正手削球能力比较差,基本削不住。反攻线路死。中国队的运动员有时给他正手拉一下,封死线路,形成削球手连续进攻,对攻球就比较有利了。从传统理论上讲,削球得分的三个手段,发球抢攻;削中反攻;利用旋转变化造成对手失误。朱世赫的反攻就不必说了。但发球抢攻基本没有,旋转变化就更谈不上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他远没有全面。也就是说,仍有上升空间。发球抢攻不多,不在于技术,在于没有机会。说明发球还是不行,起码比不上丁松。旋转变化不多,和反手长胶有关系。如果学习一下,倒板技术,起码要把陆元盛那个时代的倒板技术掌握纯熟。对方轻拉反手时用反胶制造变化。对方拉正手的时候,用长胶增加稳健程度。当然,这练起来有相当难度,并且需要个人的悟性和灵感。
和我发的削中反攻新概念不是一样吗
ding!
这种打法,要想出成绩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也许还没等到练成,就已经过了运动周期。
这是理想中的人物,就好象如果能集中直板正胶所有高手的优点,直板正胶也不会没落。但现实呢?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物,那么我也可以找一个具有王励勤的正手、格林卡的反手、老瓦的战术意识……的怪物,你想象的完美削球高手遇到我的怪物又有几分取胜的机会?
如果日後有个完美的攻击球员,碰上完美的攻削结合球员,他们的对叠肯定是经典。球迷有眼福了。
削球一个字“难”
楼主的想法不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关键要有侧重点。
如果注重防守,那就是传统的削攻结合型打法,自然发球抢攻、台内小球、弧圈等水平有限。
如果以发球抢攻、弧圈为主,那么就是快弧打法。快弧打法完全可以削球。好像邱怡可和波尔比赛时就削了一拍。
如果属均衡型打法,样样通,样样稀松。那就输定了,攻不死,防不住。
要求样样精通,谈何容易?练到三五十岁也未必能练出来。
对乒乓球来说,进攻是取胜的法宝,所以,一定要进攻。即使被人家逼到后场,能拉起来的还是要拉,像阿沛伊伦那样,全方位弧圈进攻。实在不行了,再偶尔削一拍,并在下一板转入弧圈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