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如何克服比赛中的紧张情绪(特别回复乒乓球兄,以谢先前之德

来源网站:www.sundns.org   发表时间:2003-07-19 02:13
第1楼

比赛,是平时训练的目的和动力,但是,当你拿起球拍,走到台前,面对对手的时候,却怎么也不能像平时打球一样集中精神,全力迎战。而总是容易急躁,手感僵硬麻木,不敢攻球,思想保守,一局比赛下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就输掉了。相信大部分球友都有过这样的感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第一,平时比赛参加的少,对比赛的紧张气氛难以适应;第二,没有随着进程调整心态,造成连续失误,越来越慌,越来越怕;第三,这其实是每位球友打球的必经方面,是一个打球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任何人都不能避免。

在比赛紧张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欧洲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而韩国日本运动员则又独树一帜。我们不妨分别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解决心态和紧张问题:先说中国运动员,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紧张程度是相当高的,即使在决赛,在关键球,他们的心态都很紧,在大比分领先的时候想的是不让对手追上,落后的时候想的是奋起直追,当然这与教练组和社会各界施加的压力也有关。然而,他们没有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原因何在?这就应了老瓦的一句很有名的话:“中国运动员都是练出来的,欧洲运动员都是自己打出来的。”有平时的训练量作保证,中国运动员想发挥失常也不容易,因此,虽然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但发挥还是基本稳定,紧张情绪只是偶尔在关键球上体现出来不如欧洲运动员那么潇洒,不如韩国日本运动员那么敢搏。在这届世乒赛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再说欧洲,欧洲运动员人高马大,加上被中国压了很多年,一到比赛根本不想什么冠军,拼下一个是一个,打到什么时候就算什么时候,自己高兴,打出水平就好,正由于这种比较放松的心态,使他们容易克服比赛带来的紧张情绪,也比较容易兴奋。欧洲运动员最大的缺陷在于平时训练水平和训练量与中国甚至日本韩国都不能同日而语,所以成绩相对不稳定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最后说一下日本韩国,这两国包括朝鲜在内,由于民族性格训练量都不比中国队少,比赛当中紧张情绪也大多转化为强烈的求胜欲和搏杀精神,打疯了势不可挡,是中国队和欧洲运动员都比较怵的类型,他们的缺陷和命门在于与外界联系较少,多属于闭门造车,圈子太小,以至于水平增长不快,近几年又开始研究歪门邪道(如怪胶,怪打法)的趋势,想出奇制胜,但在下看来未免太过功利(一家之言)
我国的乒乓球爱好者大多数为平时多打型的,所以与中国运动员比较像,但因为训练时间不能与专业队相比,技术上当然要大打一些折扣,也造成了比赛中感觉输得窝囊,发挥不出来等现象频频出现。作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虽然有一定经受专业训练时间,但是现在每到比赛还是会产生一些紧张情绪,久而久之总结出了一套对我自己来说比较有效的克服办法,不敢说对大家都有效,但我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比赛紧张一般要从赛前开始,第二天比赛,第一天往往就会极度兴奋同时带着焦虑,具体表现为,不时地设想比赛情景,不时地检查自己的球拍等等,第一天的过于兴奋往往会影响到第二天的状态,这时候要想办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从比赛当中转移出来,可以看看杂志,看看电视,做做健身等等,一切为了缓解赛前焦虑,保证第二天有足够的精神参赛。
在比赛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里,一般分为两种情况,我们逐一讨论,第一种是过于不自信,在比赛没开始的时候就把对手想象的过于强大,如果是熟悉的对手先前的套路又生怕对方熟悉,自己无优势可言,在赛前气势上就矮了三分,比赛中的状态自然不会太好;第二种是有一定水平,但想赢怕输,导致步步保守,打不出气势和状态,因为有一定的水平,所以不至于开始便被淘汰,但也很难走到最后,一般都是在硬仗前面败下阵来,这种类型的球友比较多。
在比赛中,如果遇到紧张情绪,即出现这几种先兆:呼吸急促,手腕僵硬,胸口发闷,一局比赛防守技术远大于进攻(削球除外),即可确定自己进入比赛紧张状态。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克服:
1. 深呼吸,借换发球的时间磨蹭一会,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才能继而调整心理“让跳动的心平躺下来,宁静的呼吸现在”。等到胸闷,气短等现象有所缓解,说明调节成功。(经典战役:刘国正胜金泽洙)
2. 比赛当中多跳动跑动,这样有助于找到兴奋点,当真正兴奋起来的时候,紧张也就无从谈起了。(经典战役:王楠胜张怡宁)
3. 尝试转移压力,发球和接发球前可以目光直视对方,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同时遇到有的自己能力之外的球打丢后也要流露出懊恼的神情,让对手感到这只是一个失误,不是水平问题,这样对手会忌惮你三分,赢球以后也可以为自己叫喊加油,但要注意不是低着头对自己喊,而是直视对手喊,声音不一定很大,但你的直视会让对手心里发毛。切忌不要激怒兴奋型的选手,否则后果难以预料。(经典战役:格林卡胜萨姆索诺夫)
4. 在开始第三第四个接发球时不妨直接强攻,因为第一第二个接发基本已经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发球习惯,直接强攻,即使打丢也能极大的打击对手对自己发球的自信心,认为你已经摸透了他的发球,这种办法在前面一直吃发球的时候个人感觉不宜使用,当然也可作为搏杀的一种办法。(经典战役:施拉格胜孔令辉)
5. 多使用自己有特点的拿手的技术,放弃华而不实,命中率低下的技术,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以后的球便容易顺风顺水。(经典战役:43届丁松胜佩尔森)
6. 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让自己主动得分大于被动得分,这是打击对手的最强里有效的武器,被动得分再多,气势打不出来,状态也是被压着,遇到准高手输球可能性极大。(经典战役:老瓦本届早早出局)
7.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打法要坚持以稳为主,不能急躁,不要轻易放弃,即使大比分落后,也不能随意打球,这样如果让对手通过这几个球打出状态得不偿失。
8. 遇到擦网擦边向对手示意的同时要表现出比较欣喜的感觉,如拍拍台案,摸摸球网,说几句幽默的话等等,可以让对手产生急躁心理,好处不言自明。

一时间只想起了这么多,欢迎大家补充,如果我又想到了什么心得我会随时来告诉大家的,这篇文章特别送给乒乓球兄,希望各位球技大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2楼

很感谢~写了这么多真的是很难得,看了让我受益不少.........

第3楼

比起您先前的宽容大度,这点小事又何足道哉呢

第4楼

又想起来一点:

一般来说打球时的紧张程度是和文化水平成正比的,越是文化水平高,就越容易紧张,水平高的比水平低的容易紧张,可能我们有时候看到打野球的人,或是随便抓起一块球拍,跟谁都边打边聊天的人们打起来一点也不紧张,这就是经过训练,有战术思想和没有战术思想的区别,也是文化水平差异的体现,他们的胜负意识不是很强烈,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心理存在紧张,其实那些人真实水平并不很强,主要是在心态上优势很大,我们主要调节好心态,赢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第5楼

谢谢少帅老弟的好文,受益非浅!再接再厉,多写几篇,让大家共同受益!!!!

第6楼

我感觉紧张,似乎不是大脑的反应,而是小脑的反应,因为他不听指挥。
我经常告诫自己,放松一点,没有什么关系,但就是不管用。
尤其在生人、再快赢球时出现。另外,对方找到弱点,把自己打懵时,或自己的长处发挥不出来时,就开始紧张了。
当然,我也会给别人制造紧张。有一次,通过上下旋破坏了对方的感觉,他没法打了。
紧张,因可能跟人的生性相关。爱计较的人、小气的人、重输赢的人、好面子的人、把打球当事业的人,总是会紧张的。我就是这种人。

第7楼

深有体会,每次比赛水平总是只发挥了50%

第8楼

怪不得我打球这么紧张,实在是我的文化水平太高了……

第9楼

我以前打球爱紧张,现在不紧张了。。。。。。。。。。。。

第10楼

打比赛多了,随着经验的积累,就不会那么容易紧张了。

第11楼

打球时,只要边上有人观看,我就紧张,怎么办

第12楼

没人看我还不爱打呐!!!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