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席敏杰的发球"的几点说明!

来源网站:www.sundns.org   发表时间:2001-12-02 20:26
第1楼

关于席敏杰的发球,相信有很多人都见过,而且对于此人的发球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下面我就针对此人的发球发表几点关于我个人的看法。
一、有很多人说:他的发球有些象螳螂拳,我不太清楚此人是否练习过,但是体育当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息息相关的,特指发力,不少球友都对在打球过程当中的发力方法感到头疼,其实,在任何参与到发力的比赛活动当中,人的腰部是关键,因为在你所可以利用的部位当中,腰是最粗的,同时腰也是全身的中枢系统,少了此部位,就一定不会很协调,所以在体育运动当中,一定要注意腰的运用,席敏杰的发球就是将腰部和腿部的发力很好的衔接到一块了,所以这种发球可以制造更强的旋转和速度,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二、发球当中,不仅仅是旋转与速度的体现,同时也是时间差的利用。席敏杰的发球就是如此,大家看到他的发球,预备是的准备姿势很大,可以说有一点近乎夸张,其实,我认为有两点原因:1、他个人的习惯问题。2、目的是迷惑对手,使其过分的注意你的动作,而忽视了你的击球时间(在高水平的比赛当中,被对方的动作所迷惑是最致命的)。
这种发球,由于其准备姿势过于繁复,所以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就会有很多的时间可供你的出球:
首先,他可以将击球的时间提前,这样,在你还在看动作的时候,球就已经出来了,无论是长球还是短球,你都需要马上启动,调整好步伐接球,被动的接球自然效果不会很好。
其次,他可以将击球的时间推后,当球下落到最低点的时候击球,也可以给你一个措手不及,因为,你随时都在准备接对方的发球,而球“迟迟不来”相对而言,会在心理上给你一个惰性。
最后,因为他的动作有些象螳螂拳,所以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有些虚实不分明,在比赛当中,给你一种神秘感。
三、针对他的每一种发球作一说明:
1、发奔球,也就是那种很快的球,我的经验是有两种手法,其一是,用拍子的正手一面发球,在做动作的时候,趁对手不注意,用球拍的上部分去摩擦球的上部或是侧上部,这样发出来的球,第一落点不是很快,但是第二落点,当球一上案子,会突然的向上一拱,所以对手经常根据常识,去接发球,结果是即便匆忙当中碰到了球,也是用拍沿碰到,不知情者,经常以为自己的手慢。其二是,用拍子的反手一面发球,也就是用拍子的背面发球,这需要很好的手感,但是很有效,当球下落时,看准时机,突然发力摩擦球的上部,过去的球,很快,而且也有一个上拱的弹跳,但是更多的是向前冲,所以对手经常是动作刚做,球已经出去了,很容易造成漏球。
2、发下旋球,用球拍的任何一地方击球下部,尽量发短球,球速很慢,而且由于你的准备姿势很充分,所以发出来的球也很转,相对而言,对手吃发球,不是吃在判断上,而是对于这种球的旋转估计不足,因为这种准备姿势发球比想象当中的转。
3、发上旋球,出球后动作也是向下,给对手认为,你所发的是下旋球,发球动作与触球部位如下:手腕固定不动,给拍子和球一个被动的力,用拍子的上部去摩擦球的侧上部,由于你的拍型,决定了你的出球必然是上旋球,因为按照这样的握拍,只能用球拍的上部去摩擦。同时因为此球带有侧旋,所以向前的力不是很大,球在第二落点后,不会过分的向前走,很多人误认为是不转或是下旋,吃球率很高。
4、发侧旋球,在触球的一瞬间,内收手腕,向前摩擦,也就是用拍面直接摩擦球的侧面,这时发出来的球是纯粹的侧旋,但是不向任何方向拐,很多人可以判断是不转,但是对于侧旋的估计不足,经常从右侧出台。
以上发球均是右手,同时也都是反旋转的球,在你发完后,尽可作好准备拉,因为回球一般都是回到正手位或中路。
这就是关于“席敏杰”的发球的几点结合我的经验的说明。

:em11: :em11: :em11:

第2楼

好象偶的新发球就是这样哦:)
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

第3楼

请问所谓“被动的力“,此话怎讲,请解释?

第4楼

将发球和生理力学结合起来,有道理!

第5楼

被动的力是指,在你发球的时候,自身不去发力,而是依靠自然的做动作,很自然的发力.,

第6楼

能否找到席敏杰发球的视频?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