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来西亚华侨。我练直拍横打两年又三个月了,我现在已经有王皓的技巧了,只是命中率要百发百中还在进步中。
对于直拍横打,刚开始学习时,我们学反打(直拍横打),要用有黏性的套胶,要是你用BUTTERFLY等等没有黏性的套胶,你的时间会花费在为什么球老是坠地。我刚开始练直拍横打时,正、反手套胶用狂飙3。
刚开始打直拍横打,我用了很长的时间琢磨到底怎样应付正反手之间的间隔,后来给我琢磨出来了。你看看横拍的球员,他们不可以站得太近的,因为太近你就看不到球是来到你的正手位,还是反手位。对一个过去是直拍横打的球员来说,换成直拍横打,我们的站的位置,有很大的倾象站回过去的直拍的站位。就是站得近近的,反正传统直拍是没有正反手的问题的。
可是换成直拍横打就有学问了。直拍横打的站位,是离球台越远越好。可是站得太远,又无法兼顾到近台的球。所以直拍横打的站位是,尽可能离球台最远,而又可以兼顾到近台的球的站位。就好像横板球员的站位(离开桌子要多长的距离)。
当你的站位的问题解决了之后,你要学些每一粒球都用正手来接。因为我们直拍横打用得太勤力,很容易的我们很喜欢什么球都用直拍横打,因为像我,我把直拍横打练得非常准确了,甚至比正手球还好。所以我很喜欢用反手来接。而这是最忌讳的。不管直拍横打或是横拍,都一定要用正手来接球,以正手为主,然后接不到才改为反手来接。
直拍横打最难打的,是你一开始时,你觉得老是来不及拉球,好象拉了一粒球,第二粒就来不及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球的上升期,我们就赶快拉球了。这样我们就来得及了。
直拍横打,有两种打法而已,就是拉下旋球和上旋球的打法。拉下旋球比较容易,只要角度放高一点,我们就可以安全的把球拉到对面了。直拍横打,对付下旋球,拉球比较比较实用。
可是对付上旋球,你们要注意两点了。
(1)你们要在球的上升期,拉球。
(2)你要把角度压低,至于要多低才能把球拉道对面去,你就要练习去体会了。
用直拍横打,第一个问题就是接发球。我们无法接正手侧身发侧选球,因为我们的拍不像横拍选手这么方便,可以把手推向对方的正手。我们的拍永远朝向对方的反手的。
所以对付正手侧身发侧旋球;对于“侧下旋球”,你可以很多时候不需要把球拍拉向对方的正手,直接对着对方的反手拉,也能过关,因为我发现下旋球的测旋的旋转没有这么厉害,你的球拍朝向对方反手拉,也不会出界(跑向对方左边台外),当然,最好还是在拉球时,拉向对方的正手,以防球飞向对方左边台外,出界。
至于正手侧身发“侧上旋球”,你要注意了,因为有很多人因为这一关不能过,所以每每遇到这个球时,就用传统的直拍反手推球来接,我们要用直拍横打,我们应该学习完了所有的技术,才来决定是否要采用或放弃直拍反手推球。所以,接正手侧身发“侧上旋球”时,你要用力的击打这个球,把它的侧旋打掉,打消失掉,非常用力的击打,那么它的测旋就会消失了,而且球还可以很快的飞到对方的桌子。既然你是用击打来打消测旋,那么你不用在乎球拍有没有朝向对方的正手以便抵消测旋,因为测旋已经被你抵消了,所以你的拍可以打向对方的正手或反手,你喜欢。
打直拍横打,我们很倾向于打到对手的反手。我们要多练习把球拍朝向对手的正手,把球打到对手的正手。要不然我们的直拍横打完全没有杀伤力,对手每每都知道我们要打到他们的反手,每一次他们都可以接回来我们的直拍横打的球,结果学会了直拍横打,却没有杀伤力。
直拍横打、正手攻时,无所谓你的手指怎么夹拍。反而是直拍横打、反手攻,打对方右手边时,你要把食指稍微翘起来,才能够自如地把球打到对方右手边。
打直拍横打,你的站姿很重要,你不可以站那种传统的把脚掌朝向前面,你应该把左脚朝向前面,而右脚朝向右边。那么你要飞身救正手球时,(我们要飞身救球时,我们会有一个小踮步的动作,然后才跳过去),把右脚朝向右边,是为了节省你的步法。如果你的右脚朝向前面,那么你会多了一个脚步,就是你的右脚本来在前面,你要把右脚移到右边,然后才来小踮步。可是如果你事先把右脚的站位一直都朝向右边,就可以节省你移向右边的步法,你可以直接就来一个小踮步。这个站位,横拍选手,和传统直拍选手也要学习。这才是当今中国独步武林的兵器。
如何利用有效的“步法”扑正手拉球?我们使用前交叉步---朝向右边的“右脚尖”脚蹬地。利用右脚尖,脚蹬地“按在地上”的力量做为支撑力量。然后左脚向右边跨出一步。右脚紧跟着向右边方向移动一步。
我已经把这两年三个月的经验心得,在这里倾囊相授了。我知道自己不是中国人,我只是马来西亚华侨,我讲的话一定会有人说我是山笆国家,什么资格相授心得,甚至鄙视我的忠告,我也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传授我的心得的,你们想听就听吧,不想听就当我是傻子好了,反正我也是傻子,哈哈哈。我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心得毫不保留的相授呢,因为我想这就是我们炎黄子孙乐于助人的一面,我受不了,我看到同一个人走过我过去的路,要走得和我一样心酸,要被人看不起,要被人把我们这些弱者当狗一样的嘲笑讽刺,我走过这一条路,(不过我现在还是一只狗的处境),我不想有人同样走得这么辛苦。还有我们炎黄子孙的心,我们喜欢帮助别人,我们看到别人有心要学,我们又懂得这个技巧,我们很想告诉他,和他分享,让他快乐,看到他学会,我们也替他开心。
最后,中国执世界乒乓之牛耳,我知道我是没有资格教你们什么的,还是那句话,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当我放屁。
同时,如果有更多的直拍横打选手,认为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欢迎你们在这个帖子补充。我也有不足的地方,我还在学习,我也想向你们学习。祝愿中国人快乐。
(注:这一篇文章说明给右手球员。如果是左手球员,则全部为相反的方向。)
保留位置,以便将来增加资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3 18:22:38编辑过]
题目:直板反胶复兴之王皓篇(解释:这篇文章教你,初期的直拍横打要朝什么方向练)我第一次见王皓是在一、二队升降级比赛的时候,王皓代表二队参加竞争,但由于技不如人没能升上一队。当时他给我的感觉是打法新颖但没有特点,所以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在1999年开始的超级联赛中,马林代表八一工商银行俱乐部打球,王皓与他在同一俱乐部,但仅仅是一个替补队员,基本上不了场。
第一帧
2000年1月,王皓升上一队,分到了我的训练组里,虽然王皓是直板,但他不会推挡只会反面,实际上更像横板打法,对他这种打法的训练我心里也没数,对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很茫然。我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干脆把王皓当直板训练,基本是按照训练马林的思路进行:首先是解决正手的杀伤力,着重训练对一短一长两种下旋球的抢冲,解决正手发全力抢冲时力量传递的协调性;二是训练接发球的快摆短和抢冲半出台球的能力;三是强化两面摆速的实力和正手全台跑动连续进攻的能力。当时我的训练重点是马林,对王皓的训练是偶尔看看,但我发现王皓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教练看他和不看他都一个样,他都认真按照我给他布置的要求进行训练。正是王皓这种勤勤恳恳的训练精神,使他在技术的发展上没有走弯路,进步很快。
2000年底,我们队开始实行队内竞争,谁是重点培养对象不再是由教练说了算,而是靠运动员自己的技术水平去争取。当时王皓就非常兴奋地对国梁说:“梁哥,队里搞竞争,我的机会来了。”其实当王皓说这番话的时候连队内大循环都没参加过。可是真没想到,在冬训的第一次大循环比赛中,王皓就进入了前四名,引起了教练们的注意。虽然王皓与马林的训练思路相同,但王皓前三板技术和控制球的能力远远不如马林,打法也有很大差异。记得有一天我在看王皓的训练,这时蔡振华主教练走了过来,给我和王皓提出了一个问题——反手小三角是直板的软肋,当你想反面拉却发现球不出台时,该用什么方法去处理这个球?是正面回摆还是反面回摆?但实验的结果是,不管正面还是反面都控制不好这种球,很容易被对方抢拉。在平时观察王皓训练的时候,我就发现王皓反面对球的感觉要强于正手,就建议王皓试一试用反面直接台内拉,不要再去回摆。没想到实验的效果非常好,直板反面在拉台内球时由于球板自然下垂,有引拍的空间,手腕和小臂能够发上力制造弧线,而且拉过去的球带一点侧拐,但当时对这个技术在比赛中是否能自如运用还不肯定,只能是先练起来再看。
转场
2001年在广东汕头举行的九运会乒乓球团体赛中,八一队出人意料地夺得冠军,王皓立下大功,从最初的三号主力变成了一号主力。有一天蔡振华主教练问我:“老吴,你想没想过王皓参加2004年奥运会的事?”老蔡一问,我心头一惊,“哎呀,我真没想过。”在我的计划里,王皓的目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队里有孔令辉、王励勤、马林、刘国正,王皓与他们相比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没敢想。老蔡这一问真是提醒了我,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甚至更多的努力。从此以后,我就把王皓去拼2004年奥运会列入了我的奋斗目标之中。平时的训练,我经常给他加班加点,在随后三年的超级联赛中,我都放弃了休假,全程跟踪王皓在俱乐部的训练。通过三年超级联赛的磨炼,王皓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九运会以后,队里加大了对王皓的培养力度,给了他很多参加国际巡回赛的机会,但成绩都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他特点不突出,很多球衔接不上,特别是反面台内拉球与下一板的衔接脱节,只能拉一板,对方快撕回来就对不上点,在2001年底的访欧比赛中甚至输给瑞典的小孩。访欧回来后,我意识到王皓的反面拉球肯定是他的特点,但关键是和后面的衔接要跟上。因此,我在训练计划中把王皓反面的第一板拉球和下一板的衔接作为一个整体技术来进行训练,强化他主动发力后的衔接,每一板的衔接都是快抽而不是快撕,逐渐形成王皓的特长技术。在发球上,让王皓学会了发逆旋转球,目的是不让对方摆短,只要对方搓长,王皓就有抢先上手的机会,随后进入相持的特长。经过冬训中的强化训练,王皓的反面技术进步非常快,在队内与横板的反手对抗中已逐渐占据上风。2002年2月,我带队到埃及参加国际巡回赛,王皓在这站比赛中一鸣惊人,先后战胜了格林卡、萨姆索诺夫、塞弗,夺得了他的第一个国际巡回赛冠军。王皓的全新打法让世界乒坛吃惊,用国际乒联网站上的话说,王皓给格林卡、萨姆索诺夫、塞弗他们上了一课。从此以后,王皓开始在世界乒坛上崭露头角,与波尔、庄智渊一起被称为世界乒坛的三颗新星。
定格
2003年,踌躇满志的王皓带着冲击世界单打冠军的希望来到了巴黎,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第47届世乒赛单项赛。没想到充满浪漫情怀的巴黎却给了他一个残酷的教训,在“进8的比赛中,他输给了代表奥地利参赛的削球老将陈卫星。在当年10月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王皓又输给了比利时老将塞弗,无缘四强。在那这比赛中,王皓正手近网短球的漏洞暴露无遗,成为外国选手对付王皓的突破口。由于这两次失利,原本仿佛前程似锦的王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击2004年奥运会的前景变得模糊了许多。2003年7月,刘国梁开始担任男队主教练,在王皓身上,国梁倾注了很多的心血,经常和我探讨王皓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在平时的训练中,国梁也经常给王皓加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王皓终于在2003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上力克群雄夺得冠军,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为备战2004年47届世乒赛团体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备战2004年47届世乒赛的封闭训练中,王皓主要从接发球着手,强化正手近网短球的控制与反控制后的衔接,以及挑打正手位短球后的衔接;发球抢攻,主要从发球的花样上进行变化,提高正手抢攻的使用率;反面进攻,强调直线的运用以及下一板的衔接;在相持球中,主要强调反面拉球的连续性和反面进攻后侧身进攻的连续性。通过封闭训练,王皓的技战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47届世乒赛上,主教练刘国梁给了王皓很多上场比赛的机会,王皓也非常清楚如果打不好,将彻底失去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内心参加奥运会的强烈渴望,大大激发了王皓的斗志,令他充分体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与韩国队的比赛中战胜了来世赫,在决赛中发挥出色,第一场就干净利落地战胜了波尔,取得了首场比赛的胜利。由于在团体赛中的出色表现,王皓最终如愿以偿地取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的入场券,并与孔令辉一起取得了男双的参赛资格。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王皓及时克服了双打提前出局的阴影,全力投入了单打比赛,连续战胜了自己的克星庄智渊和队友王励勤,进入了男单决赛。半决赛结束的当天晚上,蔡振华总教练专门召开了全队会为王皓卸包袱,赛前又与刘国梁主教练和我一道为王皓开准备会,反复看了王皓过去同柳承敏比赛的录像,做了细致的技战术准备。但是王皓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一上场就被柳承敏从气势上压倒,因此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最后以2比4屈居亚军,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从马林和王皓的成长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任何运动员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很多的风风雨雨,要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我和马林、王皓都将为之奋斗,我们全队都将为之奋斗,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鼓励下,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扬威北京奥运的目标,为祖国、为人民争得更大的荣誉。
摘自:《乒乓世界》2005年12期 作者:吴敬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十大环节无懈可击 王皓技术世界最先进最高端(解释:这篇文章教你,什么是完美的直拍横打技术)腾讯体育讯 随着王皓在巴塞罗那男乒世界杯称霸,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也就又多了一位男单的世界冠军。从整体技术(包括实战的战术、心理)层面上来讲王皓已经臻于完美,这名以直拍横打闻名遐迩的国手在技术没有任何死角,而他又娴熟掌握着当今世界最先进最高端的技战术。如果说王励勤依仗天下第一的正手攻杀和相持能力独步天下的话,那么从理论上讲技术最全面最高端的王皓更有资格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一、发球威胁性大王皓的发球主要是以侧上、测下短球为主,配合有反向摩擦的旋转球,发球后有一板直拍横打等着对手。应该说王皓的发球总能叫对手很别扭,不但要求对手接过来,而且还要回球质量好,否则王皓就发球抢攻。本届男乒世界杯王皓又试验正手位发球的新技术,这招在决赛与柳承敏一役效果明显,连续得到抢攻机会,并帮助王皓4-0横扫对手。从比赛得分分布看,王皓在自己的发球轮得分相当高,这再次印证了其多变的发球的杀伤性。 二、接发球环节精益求精
在总结王皓为什么2004雅典奥运会败给柳承敏时,接发球的完败被专家和教练们一致指出。恰恰是因为王皓接发球质量一般(这可能也与当时紧张导致接发球动作变形有关),才让柳承敏屡屡得到抢攻得分的机会。本届男乒世界杯半决赛柳承敏爆冷击败王励勤同样是依仗前三板抢攻的战术获胜的。很显然,决赛里王皓解决了王励勤半决赛没有解决的接发球问题,在接发球上王皓旋转和落点控制的很好,不给对手抢攻机会。 三、直拍横打炉火纯青这项技术不少直板选手都在练,但只有王皓掌握的炉火纯青,可以说这就是天赋!王皓反手推挡能力很差,年幼时一度不被当时的教练看好,但上帝为谁关上一扇门,就会相应的给他开一扇窗户。王皓反手直板橫打的技术非常娴熟,甚至杀伤力不次于正手进攻。从巴塞罗那男乒世界杯来看王皓正反手如此均衡,让对手根本找不到弱点,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被爆冷。 四、正手杀伤力提高很快
尽管王皓正手的攻击性很难与王励勤这样的天下第一正手相提并论,但他的正手攻击力的确提高很快。直拍横打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弥补了直拍反手不能进攻的缺点,但直拍横打因为握拍手腕的问题始终不能和横拍的反手相比,因此王皓不能过多地依赖反手横打,在巩固了正手的进攻力后反手横打的特长才能更好地发挥。王皓在世界杯上正手杀伤力提高很大,在与柳承敏正手对拉中丝毫不吃亏。 五、控制节奏游刃有余
都知道中国选手在绝对实力上无人能及,国外选手便在与中国名将较量里喜欢剑走偏锋,比如柳承敏用“狠”取胜,施拉格用“发球”取胜等等。像柳承敏这样的“不讲理战术”冲击性很强,打疯了就会连续打出不可思议的“超级球”,这个时候就要考验控制能力了,只有娴熟利用挑、撇、摆短、搓长等手段才可以压制对手,不让对手疯起来,王皓本届世界杯控制能力有目共睹。 六、中路球破绽得以弥补
针对王皓反手实力强的特点,各国名将与王皓交锋时喜欢给王皓的中路球,要是换成别人多半是用正手接中路球,但王皓面对中路球就会陷入左右为难。“怎样从中路突破,怎样加强中路,然后从中路过渡到正手,过渡到反手”是教练组主要讨论的问题,在世界杯决赛里柳承敏一度专门发中路球,王皓随机应变选择正手或者反手接球,效果不错。 七、相持能力突飞猛进
相持球分为三种,占据主动时的进攻相持,处于挨打状态的防守相持和彼此胶着状态的对攻相持。以往王皓在这三个环节都乏善可陈,这名以前三板抢攻闻名的球员,在相持能力上不能说太突出。而本次世界杯王皓正手抽杀充满自信,直拍横打炉火纯青,进攻和衔接速度和攻防转换能力都得到集中体现。环顾当今世界乒坛,除了王励勤,还真难找出几个人在相持对拉方面能压制住王皓的。 八、心理素质已足够强2004年雅典奥运会兵败让王皓戴上了“心理素质差”、“大赛恐惧症”等多顶帽子,在人们眼里王皓就是重大比赛缩手缩脚的形象。通过刘国梁指导特殊的日常施压训练,通过频繁比赛的磨砺,更是通过王皓自身的努力,王皓终于捅破了心理这层窗户纸,不但克服了弱点,而且在关键球把握上“神经非常硬”!在与意志顽强的柳承敏本次世界杯两次交手里,一次是先丢一局、一次是第一局被对手握局点,王皓都在逆境中奋起取胜了。 九、战术变化丰富
有“智多星”刘国梁亲自指导,王皓的战术变化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总可以随机应变施展一些计谋,从而化险为夷。现役国手里最聪明的球员无疑就是马琳,他非常擅长用脑子来打球,用邓亚萍的话说马琳打球就是靠算计!而现在王皓在刘国梁指导的点拨下,临机应变的智慧已经仅次于马琳,什么时候急、什么时候缓,什么时候偷袭一板,王皓驾轻就熟。 十、综合直板和横板特长
吴敬平指导早就指出过,王皓有直板的特点,小球不错,摆短、台内挑球都可以;他还有横板的特点,反手能抽能拉能防能弹,有老外没有的特点。而他反手的天分、对旋转的理解比其他直板运动员都强,反手非常具有杀伤力,特点明显,老外没法适应,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拉弧圈球,什么时候拉带侧旋的球,什么时候带拐弯,什么时候又不拐弯,对不准他的点。王皓绝对是直板和横板选手的集大成者!(苍穹之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刘国梁专栏:王皓终蜕变成"蝶" ,王励勤调控稍慢(解释:这篇文章教你如何以直拍横打击败传统直拍球员)王皓让对手按自己的节奏打 从下半年的比赛来看,我们队伍的整体成绩和形势还是不错的。下半年我们打了亚洲锦标赛、世界杯团体和世界杯单打这几个关键的比赛。男线表现最突出的是王皓,他拿了中国公开赛的冠军、亚洲锦标赛和世界杯的单打冠军,现在他的世界排名也上升到了第一位。 从这几站比赛看,还是世界杯单打对王皓的锻炼大一些,他连续战胜了国外几个最强的对手,拿到了他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世界杯单打与柳承敏的决赛对王皓来说非常重要。2004年奥运会王皓输完柳承敏之后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来证明自己。2004年之后他错失了很多次机会,不单是技术或是心态的问题,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这次世界杯对王皓来说就是一个机会。他在之前很多次比赛中已经交了不少学费,学费不能白交。像世界杯这样的机会,不能总是错过。之前他已经连续两次打进世界杯决赛,都没有拿到冠军。虽然他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等着他,但是不能犯同一个错误。因为一次错误所造成的损失,需要很长时间、很多比赛来弥补。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一定要在关键时刻把握住机会。 目前王皓已具备了夺冠的实力,他的技术、心态、比赛经验让他进入男子超一流水平行列之中。但是他在自信和掌握大赛的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打这次世界杯之前,我也和他谈过这个问题。柳承敏赛前的状态非常好,他在前面的比赛中战胜了马琳和王励勤。而王皓在以往的大赛中总打第二,自信心可能会受一些影响,所以这次比赛对他的信心是个重要的锻炼和考验。 决赛前王皓对技战术的准备比较细,因为对对手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一直和王皓说,从技战术看柳承敏不占优势。这并不是说柳承敏的水平和王皓差距很大,而是打法的问题。王皓的打法是直板打法的克星。这种打法兼具直板台内的灵巧和横板的相持能力,直板和他打一般压力都会很大。所以说最关键的是王皓自己,柳承敏要想赢你,只有一个前提,就是把你打乱,只有你自己出了问题,他才能赢你。所以一定要自信,一定要坚决,要清楚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一旦你明白这些之后,就算对方搏得再凶,也不会对你造成很大影响,因为他不可能从头到尾一直保持最佳的状态,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心态的平稳。所以这次我对王皓的要求就是,不要怕对方拼你,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要主动去拼对方。 第一局王皓打得挺艰苦,上来有点紧,而柳承敏拼得很凶。但是只要王皓顶住第一局,后面的局势就朝着有利他的方向发展,柳承敏以后就不好打了。第一局王皓有一个高球没有打到,可以说这是这次比赛中最大的错误。但是没有关系,每个人在突破的时候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都会犯错误,关键是别犯原则性的错误。那个高球还是心态上的问题。以前王皓如果打丢了一个关键球,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发挥,而这次失误并没有影响到后面的比赛,我觉得在这点上是个突破。接下来的比赛,柳承敏的节奏彻底被王皓打乱了,很难从王皓的节奏中走出来。让对手按照自己的节奏打,是王皓在这次比赛中做得最好,最令人最满意的地方。 2004年王皓输给柳承敏之后,他们交手了很多次,王皓基本上没怎么输过,这对他自信心的积累有一定帮助,对对手的打击也逐渐加大。而王皓的这次胜利对柳承敏的信心是一次真正的打击。这次比赛对他们来说不光是一个比赛成绩的问题,也决定了他们在以后的比赛中谁更有心理上的优势。打完这次比赛之后,他们俩的心态就会逐渐平衡了。而一旦平衡之后,王皓在技术上就会领先于对手。 一个运动员的成绩会影响他的自信,他的自信会影响他在场上做出的判断。他的成绩越好,就会越自信,越自信犯的错误就会越少。自信和霸气从哪来,是从他的成绩中来。所以说这次世界单打冠军,对王皓的信心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他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机会,对他来说,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目标。他还要继续争取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 通过这次世界杯的洗礼,王皓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逐渐走向成熟。他能从2004年的阴影中走出来,取得今天的成绩不是一天两天得来的,而是需要积累、需要时间、需要一次一次的成功。他经历了身体上、思想上、心态上的多重煎熬和磨练。王皓是比较坚强的运动员,他屡次打进决赛,屡次失利,但这些没有影响他的信心。他给对手的感觉不是一次比一次软,而是一次比一次强大。世界杯冠军是他付出和努力的成果,这让他的信心增强了,让质疑他的人、关心他的人,都看到了他的进步。 马琳不能用老眼光看柳承敏 王励勤和马琳都输给了柳承敏。他们和柳承敏打的时候比较保守,一上来气势被柳承敏压住了,到后面他们再想拼就有点晚。因为对方已经打出来了,再加上比分和场上气氛的压力,他们就很难扭转局面,所以说先调动要比后调动好得多。 马琳输给柳承敏有自身的原因,他以前没输过柳承敏,所以比赛中把自己的位置摆得过高。而柳承敏赢马琳也不是侥幸的。2004年奥运会他赢了王皓之后,中国队对他的研究那么多,他还能站得住脚,说明他确实是进步了。他在萨格勒布世乒赛打入半决赛,这次世界杯又打进了决赛。较之2004年他的技术更全面了,也更细腻了。他的短球控制和反控制,整体实力的厚度,打球的意识、球的力度和速度等方面都在加强。他是一个很聪明的运动员,对比赛节奏的控制非常好,清楚什么时候该叫暂停。这次比赛中他没有教练,在这种情况下打成这样证明他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通过这次比赛大家对他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如果马琳还是用老眼光看柳承敏的话,球就会非常难打。以前柳承敏在前三板的细腻程度上比马琳差,而现在他的力量、速度和细腻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特别是杀伤力上,柳承敏要高于马琳。由于现在对方无畏失误少了,马琳在技术上就不会有那么大的优势。而马琳在这场比赛中的球的质量不高,对柳承敏的压力不是很大。比赛就是这样,你给对手的压力小了,你的压力就会大。 王励勤不要遇到困难再调控 王励勤和柳承敏每次都会打得很激烈,他在对直板的前三板能力上还需要加强。这次半决赛他打得太保守,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而对方一上场拼得就很凶,如果王励勤在遇到困难之后再去调控,就有很大风险。 柳承敏是那种越到大赛发挥越出色的运动员,这和他的打法和性格有关,这也是所有优秀选手应该具备的特点。我们的队员要学习柳承敏身上的这种拼劲。当然客观地说外界对他们的定位和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国对国球的期望太高,中国运动员压力相对比较大,比如马琳第一次输柳承敏,给人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柳承敏在单打的表现比他在团体赛的表现好得多,他毕竟是奥运会单打冠军,打单打更有自信。这几年韩国队在团体赛中并不是非常具有竞争力,柳承敏在单打中所承受的压力和在团体赛中不一样。而且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是有一个周期的,他可能是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调整在单打比赛当中。他善于在关键时刻把握机会,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大赛中的表现比一般的公开赛好的原因。 世界杯团体赛中,第一场王励勤输给了梁柱恩。我认为这不是太大的问题。由于时差的原因,王励勤的身体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在比赛中变化有点慢。但是在后面的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好,尤其是在决赛。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是每一场比赛都要赢,而是赢下关键的比赛,赢他想赢的比赛,我觉得这就够了。别的比赛都是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积累和锻炼。 团体赛决赛的双打马琳/王皓打得比较艰苦,这和马琳一上来就打双打,进入状态慢有关。而香港队主攻的就是双打,并且没什么包袱,发挥得非常好。对赛制的适应上,我们比别的国家走得要早。我们在超级联赛就采用了奥运会赛制,运动员通过这两年打乒超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主力队员在乒超上都是打前两号,而国际比赛中我们三个队员的水平比较接近,都有可能打三号。所以在这方面运动员还需要不断适应,教练也需要在大赛中不断积累排兵布阵的经验。 亚锦赛上郝帅输给了日本的水谷隼,我觉得这不是他的技术问题,而是在大赛时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一是不自信,二是患得患失,第三是胆子小。这几年他始终存在这些问题,同时在综合素质、待人接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存在问题。如果这些方面不提高,还像小孩一样幼稚的话,他就没法和别的选手比赛。因为乒乓球是一个高智商的运动,光靠小聪明打球是远远不够的。(刘国梁)
-----------
题目:如何放弃直拍推挡,全面用正面和反面?1.准备好在"正手"攻球的姿势,假如球这时打来"反手"位,就马上用"反手"带球(反射)过去.2.准备好在"反手"攻球的姿势,假如球这时打来"正手"位,就马上用"正手"带球(反射)过去.虽然道理简单,可是对于惧怕全面用正面和反面的球员,知道了这层道理,就不怕放弃直拍推挡了.
题目转帖)正反手衔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反手的结合问题是训练摆速的难点之一,业余选手在练习时,不妨注意以下问题:
(1)基本站位与球台应成一定角度。身体不可正对球台,与球台端线大致成60度夹角。与球台的端线距离可据自身打法调节,一般在40--50厘米之间。
(2)步法与球台端线呈一定角度斜向移动。这点是业余球手最易忽略之处,他们往往平行球台移动,这便造成击球空间和范围的缩小,使得重心交换困难,找不准击球点和击球时间,故失误很多,衔接不紧凑。倘能斜向移动,到了正手位由于斜移的结果,身体和球台的距离相对增大,这样能保证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转腰拉手,发力击球。沿斜移的轨迹回至反手,由于反手击球动作相对较小,发力距离也可相对减小。
(3)步法使用要合理。从左往右移动是顺方向移动,常使用并步,跳步和跨步,如果来球角度很大,也可使用交叉步,交叉步要注意左脚前交叉时,脚尖最好对准前方,这有助于还原。从右向左移动是逆方向移动,最常使用跳步还原,也可用并步。当然如果你是交叉步扑正手,回反手时也可用交叉步返回。逆方向移动是大多数人的弱点所在,应多练。还要注意的是,步伐移动时脚尖着地,不要整个脚掌都放在地面上。以上只是训练中常见的步法使用情况,可以因打法和球性的不同灵活使用。
(4)引拍拉手不要太大。反手拨(拉)球,引拍时前臂外旋,手腕内屈,引至腹前,重心放在左腿上。注意反手拨拉球时,左脚仍在右脚稍前处,没必要左脚在后,左脚若在后不易照顾到正手和全台的跑动,会影响跑动速度和衔接。重心的交换不能太大,因为又不是掷铁饼,重心的转换没必要太夸张,只要能流畅的在两腿之间交换使动作协调便可以。反手拨拉后,移动步法的同时转腰自然拉手重心放在右脚,拉手不要太大,拉手在腰处或稍后的位置,由于是上旋球的连续还要保证高手引拍,击球后,为了保证衔接速度,在向左移动时,可不必还原到基本姿势,直接外旋前臂和内屈手腕至反手位。
(5)注意前臂和大臂以及身体间的角度。为了保证摆速,可适当把大臂和身体间的角度打开点,原来要求肘和身体的距离是一拳左右,打摆速时,可让肘离身体的距离为一拳半或两拳左右。前臂和大臂的角度约呈90度左右放置胸腹处,即让前臂和球台大致平行。
(6)手法和步法要协调。千万不可用手法迁就步法,球到哪步法就差不多到哪。另外,正反手衔接时,身体要紧凑点,不要太散。
(7)练习方法可用多球,一点对两点,复线练习法或不定点方法。练习难度循序渐进。
以上是训练和比赛中有关正反手衔接需注意的基本问题,望球友们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以丰富和完善这一训练课题。
---题目转帖)正手拉球中的“拉“与 “慢”
在2002年起重新拿起拍子打球后,练球的兴趣点一直放在弧圈球上。在此期间,上网学习弧圈理论,上台验证动作、寻找和体会球感。由于练球时间相对短(平均每周1.5小时),也没专业认识指导,动作曾出现过偏差、反复,认识出现过模糊、错误,技术动作一直在不停地改变,弧圈球水平也起伏不定。在某些时间能打出了好的感觉,但下球台后说不清原因,动作要领不能固定下来,好手感不能恢复、维持。经过几番反复后,在两个月前才真正将动作固定下来,并且手感一直很好,不仅弧圈球的稳定性提高,而且质量大大提高。正因此,才上网与各位交流,希望对一些人有益,更希望得到印证、指正。 目前,我认为重要的、和自己体会的弧圈心得如下:一 拉弧圈的关键动作在于“拉”(顺便一说,“拉”字用得专业、传神);二、迎前是“拉”所必须的,别无它途;离开迎前寻找拉球的质量只会浪费时间(如此刻薄、严厉,是希望初练弧圈的球友不要三心二意)。三、迎前是身体的整体、全方位的迎前(德瑞客版主有帖子详细说明,不赘述)。我认为需要说明和强调的是:1.在拉重下旋的迎前过程中,重心、手臂水平移动移动多,垂直向上的移动少,在发力击球时才,拍子才走斜向上的轨迹。该动做要领与外弧打发有相同之处。形象的比喻例子是:飞机起飞过程(飞机沿跑道前移――身体近似水平迎前;飞机起飞―――拍子才走斜向上的轨迹)。 2. 迎前中“拉”的体会:
腰牵拉肩,肩拉大臂,大臂拉小臂,小臂拉手腕。在两个月前,前三个拉能左到,但没有重视(网上有是否动手腕的讨论,大多不主张动手腕)小臂拉手腕。注意到小臂拉手腕,并且会用手腕后,弧圈质量大大提高。小臂拉手腕的具体方式为:大拇指根部突出在整个手掌的前面(!!!),由此在整个迎前过程中保持手腕的外撇,一定找到手掌一直被拉着向前走的感觉。在击球时,手掌随随小臂发力同时由外撇向拇指方向收回。 如果难以理解,请回忆柳承敏台内挑打的动作―――大拇指根部向前突出,动作似乎怪异,但绝对合理,便于发出腕力。 为了提高腕的发力,可以采用浅握,增加腕部力量。如此,在击球时收手掌的感觉像甩鞭梢,能打出鞭击效果(过去已掌握收小臂的二次加速,但鞭击感觉不明显)。在正确的动作下,应该感到手臂、手腕(尤其是手腕)很沉(!!!,不是胳膊僵硬导致的手感,而是手腕拖后所致), 在击球前(水平迎前+斜向上发力)保持大拇指根部向前突出、手腕外撇的其他附带好处为:在转腰、手臂内旋后击球时,拍子能与球正摩擦,便于击出前冲弧圈,也便于扑正手后拉直线。 我的实践体会是,正确用腕能提高弧圈质量,不盲从别人,在弧圈进阶的路上不停前行。 再说一下迎前中肘部的动作要领: 在一般讨论中,要求肘部向着来球迎前,或强调肘部动作不要过大。我最近结合迎前的体会是: 肘部也应该主动迎前,即随大臂快速迎前(在向前过程中,肘部尽量贴近前胸),形成前臂外撇,由此对前臂造成牵拉力(曾听说波尔就采用别肘拉法,是否与此由相同之处?)。在最近的拉球中,我有意主动地快速前移肘部,已形成动力定型,弧圈速度、旋转提高。在步伐不到位的情况下,也可以拉出有质量的弧圈球。 按照牵拉出力量的观点,接下来强调一下迎前中肩的动作。有人说拉球时要送肩,并且说是无送肩是业余的通病。我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并且需要细致分析、强调。送肩不是击球后再送,而是在迎前时肩就应该向来球方向前送,到击球时,人就有用整条胳膊将下旋球“撬“到球台上的感觉,多转都能拉起来(我现在就怕对方的球不转)。 其他部位的“拉”有: 整个上身向前拉,不后挫,腰部向前贴,臀部向上翘(何峰版主曾强调过,我在跟帖中严重同意,并从此一直在打球时保持)。 挺胸也是一种拉的。非持拍手的肩也向外挺,对身体产生牵拉力。 (在顶何主的帖子中,也曾讨论这些问题)。
总结:拉弧圈,力量的源泉在于拉,好的技术动作就是同时产生这些“拉”的身体、拍子位置。证明之一:科班的小孩可以将球拉得很暴,但绝对力量比你我差,人家就是会“拉”。证明之二:国家对员拉得很暴,但表面上轻松,人家也是会“拉”。证明之三:德版主最近看到了追赶专业的曙光,体会是“慢”,在我看来,满眼的词汇都表达“拉”的意思。转腰――腰拉带肩――肩拉大臂――大臂拉前臂――前臂拉手腕。把这些“拉”的动作做完再拉球,然后再出手击球,结果自然慢。 3. 拉球中“蹬推” 前面强调“拉”,过分了就错误了,还必须结合“推“。推的力量来自脚、腿。但认为要用好“推”。 首先,先用小推力将身体推向迎前位置(我对这种蹬转理论有异议:首先发力蹬,上部身体各部分都不处于有利的“拉”的位置,造成发力不集中),在前面所说的上身“迎前”、“拉“的动作做到位后,再同时发力蹬、发力手大臂、小臂、手腕(此时,小腿与前臂尽量(!!!)在一条直线上,所谓上下同向)。有腿的蹬力支撑,由收臂才有根基、有力量。 再讨论:由此可以再次说明,德版主的“慢”的有理。先等上身各部“拉“到位,脚下再发力,慢动作出暴力。急匆匆的发力蹬转,造成脚、手发力不同步。 4. “拉“的延伸应用――台内挑打、反手正面拉(直拍单面)、发球 在注意将肘部前拉、拇指根部“前拉“之后,我的台内挑打能力产生飞跃。 在反手正面拉中,肘部自然在前面,不需要再拉肘,而是需要注意拇指根部突出“前拉,很容易将球拉起来,也可以将球拧起来。在能采用反手正面拧台内球后,我的球很不适应,嘟嘟囔囔地抱怨“这是什么球”。 在发球时,能用上腕部力量无疑将提高旋转,过去不会用腕,球的旋转弱,只能通过强弱变化控制对方,现在会用腕了,我就发强下旋,挫强下旋,对付一般业余对手也是一招。另外,为了增加发球、搓球的正压力,我还采用了外弧手法,提高旋转。 LP催我回家,就写这些,欢迎斧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3 18:20:57编辑过]
题目:全面的直拍横打球员,技术补充
反手近台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1)反面挑打
(2)反面侧旋
(3)拧
(1)反面挑打
要“运用整个身体向前冲的力量”,球拍去到近台,用球拍的反面去拉球。(如果只是单纯的运用手腕的动作,没有配合身体向前冲的力量,没有办法在台内做到反面挑打)
虽然贵为台内拉球,可是击打的成分多于摩擦的成分。
(2)反面侧旋
当我们要使出反面侧旋时,我们用球拍的反面,去摩擦乒乓球的旁边。乒乓球左侧的部分。
挥拍路线是,球拍先引向球员身体部分,向前摩擦乒乓球的左侧,拐向前面右边。有一点弧形的动作。
球出板后,是“下旋”。
(3)拧
反面从顺时钟方向的30分(时钟里的第六的号码),“转”向15分(时钟里的第三个字)。 拧用于台内下旋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手远台有两种打法,击打球和拉球。
对于拉球,你要越打越后退,以便有足够的空间让你继续拉球,因为拉球的话,它的球会越拉越远,你需要更多的空间继续拉你的球。
对于击打球,你就不用越拉越后退了,你可以继续站在你原本的站位距离。不过不可以太近,要像横拍选手的距离。
而你们喜欢越打越后退的打法,还是继续站在你们的站位上,就用这个根据决定反手远台是否要“拉”球还是要“击打”来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拍横打,反手拉下旋球有两个方法:
(1)前冲弧圈球
引拍时,球拍拉向台下。
球拍角度接近“平放”的角度(角度接近,把书本平平地,横放在桌面上的角度)(不过球拍角度不是完全的平放到0度),角度大约10度。
拉球时,球拍向上挥出,动作结束时,球拍角度保持平放。
(2)加转弧圈球、高吊弧圈球
引拍时,球拍拉向台下。
球拍角度接近“垂直”的角度(角度接近把书本垂直地,直立在桌面上)(不过球拍角度不是完全的垂直到90度),角度大约80度。
拉球时,球拍向上挥出,动作结束时,球拍角度保持垂直。
(注:跟“正手”拉这两类弧圈球的方式相同。)
(过去我都是拉加转弧圈球的,因为把球打过去的巴仙率比较高。我也不知道原来直拍横打,反手拉球也可以拉前冲弧圈球。可是老是拉加转弧圈球,你的杀伤力就弱了,有的人看我反手要拉球时,甚至已经准备好杀球了或反手推球了。现在我直拍横打用前冲弧圈球,杀伤力增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帖子,对直拍横打反手,提出的问题,有很深刻的见解。
帖子:询问大家,反手拉球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fpage=1&tid=125333
问题:
对手正手侧身发“侧下旋球”时,好象有一股很强的左旋力量将我“横拉”过去的球带到对手的反手,要吗出界,要么到他的反手。总之我是找不到一个理想的方法卸掉他的左旋力量,请多多指教。回答1:不用理会它的侧旋,直接拉球中上部并向上部摩擦,使球向前,摆速快一些,就可抵消侧旋之力,拉出中路、中路偏左或中路偏右的球,在此基础上,调整手腕和对球姿势,拉出直线球。回答2:看来pp95还不懂"借力"(知道球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吗)。你会"借转"不会"避转"{侧旋球应多向前用力}
作为直拍横打球员横打时:
对手正手侧身发“侧下旋球”时,向左下腰处引拍,关键是拍面略正对前上(略翻拍),向球中下往左上发力"打磨"。----这样既借力又借转,威力不言而喻。
问题:
我发觉反手拉球不带有威胁力。尤其是拉上旋,速度旋转都不行。人家反手用力一推,我们就制于被动了。你同意吗?如果不同意,你是如何把反手横拉,变得有杀伤力的?
谢谢大家的指教!回答1:近台拉上旋和不转用“快撕”比较好。上旋相持中多用弹打、弹推、弹拨,既借力,又发力。若使用横拉要注意好两点,一是手腕要活,即有弹性,拉的时候手腕放桑?滞蠖?鞑呕峥欤?种敢?炔庞辛Α6?抢?氖焙蛞欢ㄒ?ち舴⒘?嗬耄?坏┍磺虮谱牛??髅怀隼矗?蛞汛グ澹??缶投唷@??蚴倍?鞫嘞蛏希??迩蚴倍?鞫嘞蚯啊?lt;br/>要求杀伤力,还是要正手多侧身,应注意侧身时步法能支持拉冲两条线,视对方动静决定是直线还是斜线。
回答2:拉"("磨打")上旋,速度旋转都不行,你应改为上升期"冲"("打磨")上旋。打成份多点就是了("打磨")。这样既借力又不容易吃转,自己又发上力,威力也不言而喻。
这点和2楼说的类同----"近台拉上旋和不转用“快撕”比较好。上旋相持中多用弹打、弹推、弹拨,既借力,又发力"------------------------------因为以上的回答有太多乒乓术语,你们可能看不懂以上的教导.这里有解释:问题:什么是“快撕”?快撕的含义,是不是,拉球的一种。不过“打”多于“磨”?
回答:快撕与拉球差不多,磨擦较多,动作比拉球小,以甩手腕及摆小臂的力量为主(拉球侧以身体的力量为主),击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由于拍形较前倾,若在下降期就“撕”不了了。
问题:请问这里,你要表达的“借力”的定义是什么?
回答:借力是指在来球的上升期,球触板后会反弹回去。因为球是从触台的点向上空射,这是来球自已的力,可以借用。若来球处于下降期,它是从最高点向下射,这个力触拍后反射向台面,借用的价值不大。
问题:什么是“反射角”?
回答:来球触拍后,不可能粘在拍上,必定向某一个方向反弹,这个方向与拍面之间的角度就是“反射角”,好象镜子反射光线,既有光线入射镜子的角度,也有镜子反射光线的角度。
问题:什么是“入射角”?
回答:参考上点
问题:什么是“借转”?
回答:借转就是利用来球的旋转,顺旋转击球,例如削弧圈球,拉下旋球,正手撇左侧旋球(正手撇右侧旋球就变成逆旋转击球,不能借转)。可见用同一种技术可以应对不同的旋转,例如削弧圈球与削下旋球,拉下旋球与拉上旋球,撇左侧旋与撇右侧旋,分别就是借转与不借转。
问题:什么是“避转”?
回答:旋转来球有一条看不见的“旋转轴”,球体依轴旋转,旋转轴的两端,旋转的力量最小,好比地球的南极点与北极点理论上是不转动的。击球时击在旋转轴附近就可避转。例如台内下旋难拉,于是开发了“台内拉侧旋”技术,就是避转。--------------------------我问完术语,我紧接着问下去:我发觉反手拉球不带有威胁力。尤其是拉上旋,速度旋转都不行。人家反手用力一推,我们就制于被动了。你是如何把反手横拉,变得有杀伤力的?
王皓的应对方法是:反手“拉上旋球”时,第一粒拉过去后。第二粒球对手挡回来,它的旋转是很强很暴的。在这种情形,王皓就退后一步,再反手拉,再反手位退后一步,退到一定的位置,基本上,这是乒乓球可以退的最远底线了,不用退了。然后王皓就继续用反手拉。
问题:
(A)你用反手拉上旋球,有没有像王皓一样,一面拉,一面退?
(B)如果你没有退,你怎么应付它越来越强的上旋球和速度?
(C)什么是“快撕”?快撕的含义,是不是,拉球的一种。不过“打”多于“磨”?
回答1:1."拉"("磨打")上旋,速度旋转都不行,你应改为上升期"冲"("打磨")上旋。打成份多点就是了("打磨")。这样既借力又不容易吃转,自己又发上力,威力也不言而喻。
这点和2楼说的类同----"近台拉上旋和不转用“快撕”比较好。上旋相持中多用弹打、弹推、弹拨,既借力,又发力"
2.上旋球:能打则打、否则"打磨"、“快撕”等』哈哈你选择了最差方法了"拉"难怪被人家反手用力推。
3.不要以为王皓是反手之王、奥运会被柳反冲、世界杯被马琳反冲、被王励勤反冲....只有一面拉一面退了。
4.大家反打要学格林卡的意识、反手多"打磨"反手才有一板杀的威胁。要知道乒乓球以速度为主、旋转次之。
5.如果人家反手用力一推,反手位直接快带直线啊、必死无疑。正手位还用说吗、冲。回答2:(A)你用反手拉上旋球,有没有像王皓一样,一面拉,一面退?
要预判,例如你送出一个出台球,预计对方上手时,就要退台,退到中台就不用退了,因为退到远台的话,就只好放高球了。王皓一面拉,一面退,是用近台快撕后,马上退台准备拉冲下一板。
(B)如果你没有退,你怎么应付它越来越强的上旋球和速度?
因我两面能拉,所以除上步处理台内球时,一般都退到中近台准备相持。来球速度快旋转强,即顶手时,一般用小动作回击,如弹打、推挡;来球速度不是很快,动作就可以稍大一点,如弹拨,快撕;来球速度较慢的时候,就可以冲出去,拉冲或横打,动作大一点也不怕,当然动作大就会要求发力距离足够。相互之间不断交替使用,例如快撕后不退台的话,就要准备弹打,若准备发力拉就只好选择退台。问题:
快撕是: “磨”多,还是,“打”多?回答:
快撕:类似快拨但比快拨更快、有鞭打的感觉、明显应“打”多些来
----------------------------分开回答:问题:
对于正手侧身发侧下旋球,如果球速快:(1A)要不要反手拉球?回答:当然可以用反手拉球了,如果你对自已的反手有信心的话。如果功夫未到,就用其他的接发球技术好了。对于带“侧”较厉害的发球,不要老搓,搓容易冒高,用推、撇较好。当然最好是用拉了。
问题(1B):这种情形“怎样”反手拉球,过的巴仙率比较高(有一股很强的左旋力量将我“横拉”过去的球带到对手的反手位,时常出界)?
回答:主要是站位了,站位不要太近台,短球就上步,长球就直接拉,参考第二楼所说的方法。要命中率高,无非是稳。发中等力量会稳,握拍手指减力会稳,加强磨擦减少击打会稳,用腰力控制就会更稳。但须注意手上的动作要快,即球拍摆速快。拉球时要注意动作标准。
问题(1C):还是说,遇到这种情形,每一次都把球削回去?
回答:参考1A
问题(1D):如果用正手侧身拉球,要怎么做,命中率比较高?
回答:正手要有很好的基本功,动作较小,发力集中,涉及脚掌、膝、腰、臂、腕、指的发力和协调问题。判断要准确,步法要到位。非一日之功。
(2):我看王皓的反手拉前冲弧圈球。第一粒反手拉球,第二粒反手拉球,第三粒正手侧身拉中路,然后第四粒正手拉球攻对方正手位。整个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很好看、很美丽、很壮观。
可是“缺点”是,如果人家知道你很拿手这一套系列的动作了,对方第二粒球就不放你反手(放你正手),你就无法完成这一套系列的动作了。
问题:
(2A)练习这么一套系列的动作,是否实用?
回答:这是相持中的正反手转换,没有规定第一球去哪里,第二球又去哪里,全是不定点的。脚下的功夫也很重要。王皓退台后,马步很稳,已经作好拉冲的准备,这时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来球到了反手,正好拉冲。若来球到正手,这个站位也正好可以跳步或跨跳步或交叉步去正手。甚至还可以侧身。但倘若他左脚在后,全部的步法都会锁死,必须要再来一个小垫步或小换步才能恢复对全台的攻击威胁。
问题(2B):反手拉前冲弧圈球是否实用?
人们吃了第一次亏之后,他不见得第二粒球会放你反手。你两只脚向后跳一步,引拍准备拉反手前冲弧圈球时,对方这时候却把球放到你的正手位。你的反手第二粒前冲弧圈球,就失去攻杀作用了。
所以,反手拉前冲弧圈球,在实战中,“实用性”是否高?(仿佛美丽有余,实用不足。)
回答:当然实用,前冲的威胁要比加转大,因为它速度快而且带旋转,反手相持不会吃亏,对手不敢轻易变线。因为对手在反手位变直线,对王皓来说是正手小角度,王皓很轻易在正手位小角度拉回斜线,这是大角度斜线,如果拉侧旋的话,角度更大,对手很难防。所以高手对决一般不会轻易变线,除非有足够的信心或准备。
问题(2C):如果第一球反手拉。第二球要侧身正手拉,来得及吗?
回答:这要看胆量,第一球反手拉出质量,对手就不能轻易变线,第一球拉后马上侧身,绝对来得及。要待看清楚球路再侧身,那是来不及了,除非这是一个机会球。
-------------------------------
问题(1):对方正手侧身发侧下旋球,球速快。我们要“反手拉球”,而这时我们站得近了,要用什么步法退后一步?以下哪一个对?
(1A)左脚向后退一步。
(1B)“两只脚”同时向后“跳”一步。
回答:计划用反手拉球,站位不宜近,须知上步容易退步难。倘若你一定要这样做,(1A)会容易一些。问题(2A):一般上,世界级选手,反手拉下旋球后,第二粒到反手位的球是怎么应付?
回答:打反面反胶的,就会准备反面冲;打生胶的,大多准备弹打。
问题(2B):马琳反手拉下旋球后,他是怎么应付,第二粒到反手位的球?
回答:很少见马琳连续用反手,而且现在他不再拉下旋了,基本上都是冲下旋,下一板的连接就是正手侧身冲了。
问题(2C):有没有你认为特别的、或者优秀的个案,反手拉下旋球后,第二粒处理得优秀的列子,深深印在你的脑海里的?
回答:嘻嘻,不好答,答不好。
现在反手拉下旋大家都不用了,都是反手冲下旋的多。有可能的话,多冲少吊。-----------------------------问题:
请问大家,
(1)什么是“冲”?
(2)“冲”和“拉”,有什么分别?
回答:平时都说前冲弧圈球,就是你说的"冲" 正因为全称里有"弧圈"二字,所以它里面还是有拉的成份,"拉"我个人认为就是"摩擦",所以,冲!就是大部分的击打再加上一小部分的摩擦之出去的球,就是冲.
至于你说拉和冲之间有什么区别,我想这还是以前的提法,由于现在反胶打法的大行其道,就使冲和拉的界线分的不是很清了!回答2:小弟说几句!~~
正如所言,现在弧圈大行其道的时候,冲和拉的区别确实不太大了,但要细分的话,还是可以区别的!~~
(1)练习乒乓球,在正手位的话,还是应该从练习正手攻球开始,这样可以掌握好的球感,可以很好的理解撞击的含义,可以掌握好很好的以腰腿发力为主的运动模式,关键说来就是以腰腿用力带动手臂和手腕击球,使身体形成一个小弧线。
(2)当你练习好这个技术以后,你可以退后半步,在正手攻球的基础上加强摩擦的比例,还是在以腰腿发力的基础上,带动手臂,此时,你可以稍向下引拍,通过身体的转动多向上用力,注意体会摩擦的作用,弧线可以不必追求,可高可低,要尽量的多摩擦球,使球尽可能的转一点。
(3)那么现在好了,你有了攻球向前发力的习惯,又有了向上发力摩擦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养成了以腰腿带动手臂为主的发力方式!!!(很关键)你就可以尝试在在攻球的基础上加点摩擦,使摩擦和撞击同步进行,这也就是打磨结合了!
(4)拉磨结合的比例的多少便是拉和冲的区别了!打的多就是冲,磨的多就是拉!冲可以对付上旋,下旋所有旋转,就算对手暴冲过来,对手强打过来,你照样可以冲,只要你有这个能力;而拉就不一样,拉一般都是对付下旋,侧下旋来球,或是步伐不到位的情况下的来球。
小弟懂的也不多,先说这么多,您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助者发问我的问题:
问题:
你的球拍有多重(共重,底板重),正反手分别用的是什么胶皮?
我的回答:
我的球拍是AVOLOX 700。我打快弧。球拍重量 95 grams。球拍和套胶共重多少不晓得,不过因为我用日本套胶,估计这有助减轻球拍整体重量。
---------------------
问题:
正反手分别用的是什么胶皮?
我的回答:
正反手用的是BUTTERFLY SRIVER 2.1mm 的套胶。
---------------------
问题:
直拍横打、正手攻时,大拇指和拍柄的夹角大概是多少?
我的回答:
直拍横打、正手攻时,无所谓你的手指怎么夹拍。
反而是直拍横打、反手攻,打对方右手边时,你要把食指稍微翘起来,才能够自如地把球打到对方右手边。
---------------------
问题:
你认为是大拇指与拍柄几乎平行好,还是大拇指与拍柄有约30度的夹角好?
我的回答:
我本身大拇指与拍柄几乎平行。
我曾经看过乒乓指导的VCD(VCD名字:跟我学乒乓球)。它说把拍柄,用拇指和食指夹得紧紧的,夹得拇指碰到食指,形成一个环状。这种握拍法,适合打弧圈球打法。
而把拍柄,用拇指和食指没有夹完,中间有一点间隔的。这种握拍法,适合打快攻打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传统直拍打法 vs 直拍横打打法
当我领悟掌握运用直拍横打后,它让我思考,为什么我用传统直拍时是这么威猛,而用了直拍横打后,感觉上威力已经不如传统直拍了。过去我用传统直拍时,甚至有打败横拍选手的记录。这些横拍选手为什么会输给我呢?他们不是正反手都可以攻吗?这些问题在横拍选手和直拍横打选手不断输给韩国传统直拍选手柳承敏时,时常隐隐约约在我脑海中徘徊。
简的来说,我掌握直拍横打打法之后,仿佛威力没有这么勇猛了。
今天这个道理给我想出来了。不论横拍或直拍横打,我们都要确定来球落在某一点后(正手还是反手),我们才采取攻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慢半拍了。慢半拍就慢了制控权。慢半拍就失去了掌控天下的机会。横拍选手和直拍横打选手,他们采取一种万事以最安全、最稳当的打法来打球。他们失去了制控权。他们每一球都落在被控制的地步。基本上都是左来左条,右来右打,侧身很少,即使打了威胁也不大。什么叫步法他们不懂。出现直拍横打后,有些影响侧身,这个问题要解决好,才有可能实现积极主动。
让我们看看直拍传统打法的打球策略。他们就不用等球了。不论到时球落在正手还是反手,他们先侧身,在反手准备拉球,如果来球落在反手位,他们可直接拉球,威力可谓相当惊人。万一他们在反手位侧身准备,可是来球却落在正手,那么他们就飞身过去正手位(运用小踮步跳身过去正手位)。虽然他们反手推球缺乏攻击力。可是他们这种敢攻敢侧身的打法,横拍选手有时会被他们惊人的作战精神拉下马。
要抓好当前的乒乓球训练,首要的是要强化意识训练,力争积极主动、抢先进攻的意识。各个技术,某些运动员来说,可以掌握和使用,但如果在意上不积极主;动,就不可能打到高水平。在单个球中被动不一定失分,如在总体上被动就会挨打失败,而主动就标志着胜利的希望。
现在培养运动员首先要灌输这种积极主动的思想。看比赛,首先看意识。乒乓球意识的很需要性在于有了它,才有可能把平时练的技术充分发挥、表现出来。表现在激烈的争斗中,能不能争取积极主动,能拉的拉、能抢攻的要抢攻,不能抢攻的也要争主动。如不去争不去抢,过渡一下就会输。要力争做到我打不了就控制你,也不让你起板,之后再千方百计抢攻。运动员的脑子里不可能想到很多战术,但要想到主动,不光是进攻型的,防守型的也一样,快慢节奏、长短变化、转不转、逼角等变化。认识问题要从小培养。如果在基础阶段不具备,调到国家队就很困难了。
意识问题要反复给运动员灌输。这也是我们几大“顽症”之一。如何树立意识?这有一个认识,也有一个实践过程。要多讲,要看录像进行比较。你让人家上手同你自己上手哪个滋味好呢?把道理和认识讲清,否则技术落后就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这个问题要解决、要实现积极主动,靠提步法。要有非常灵活的步法,光有意识没有步法怎么上手?所以,步法是实现积极主动意识强有力的武器和最有效的手段。
大家如果要知道关键的步法,去看看我这个步法的帖子。
------------------------------
帖子题目:交叉步--专业和业余主要的技术区别
专业和业余,最主要的分别是,懂和不懂交叉步。
业余不会交叉步,所以他们总站在球台中间,以便可以兼顾到正反手位的来球。而专业球员懂得交叉步,他们总站在极左角,这样可以使他们加大正手攻击的范围,增加他们的杀伤力。
如何有效的做到前交叉步呢?
首先,你的站姿很重要。你不可以站那种传统的把脚掌朝向前面,你应该把左脚朝向前面,而右脚朝向右边。那么你要飞身救正手球时,(我们要飞身救球时,我们会有一个小踮步的动作,然后才跳过去),把右脚朝向右边,是为了节省你的步法。如果你的右脚朝向前面,那么你会多了一个脚步,就是你的右脚本来在前面,你要把右脚移到右边,然后才来小踮步。可是如果你事先把右脚的站位一直都朝向右边,就可以节省你移向右边的步法,你可以直接就来一个小踮步。这个站位,横拍选手,和传统直拍选手也要学习。这才是当今中国独步武林的兵器。
如何利用有效的“步法”扑正手拉球?我们使用前交叉步---朝向右边的“右脚尖”脚蹬地。利用右脚尖,脚蹬地“按在地上”的力量做为支撑力量。然后左脚向右边跨出一步。右脚紧跟着向右边方向移动一步。
(注:这一篇文章说明给右手球员。如果是左手球员,则全部为相反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为什么有的球员攻不倒?
当你遇到一种球员,不论你怎么攻,他都攻不倒,他总可以把你所有的球抵挡回来。你这时要惊觉了,“关键”出在你击球的“落点差”。
什么是好落点?打在边、角上的就是好落点。
对付直拍选手,我们打对方的左右两角。对付直拍选手,千万不可打对方中路。因为直拍选手的中路是最稳固的。
对付横拍选手,我们除了攻对方左右两角,也可以打对方中路。
如果我们交锋时,累得不能思考把球打到球桌哪个地方。把球全部打直线,也是很好的落点。一般人都习惯对手打斜线,如果你全部球打直线,一定有一些球,对方估计错误的。
乒乓球代表质量的要素是:力量重、速度快、旋转强、落点刁。落点好,也是乒乓球技术质量高的标志。高水平的球只要差1厘米就会影响到主动与被动。落点和其他要素组成了乒乓球相互的辩证关系。所以,优秀的乒乓爱好者要对自己有好的落点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王皓的打法,应该改一改
微笑,有,我也曾经陷入这个误区,什么球都想用直拍横打去打,以至于正手打都觉得有点别扭了。你知道练横打横拉,到最后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吗?就是把直拍横打,当成只是一个摆渡。
以正手攻为主。把正手当成主要攻球手段。
要怎么摆脱这个误区呢?
你的站位尽可能站在极左角。然后掌握交叉步。你会发觉原来除了直拍横打,还有新的天空。你会发觉站到极左角后,反手球用正手拉,而正手球用交叉步扑正手,打球原来是这么写意。
喜欢用反手,或者反手球反手打、正手球正手打的人;我们都要判断来球落在正手还是反手后,我们才采取攻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慢半拍了。慢半拍就慢了制控权。慢半拍就失去了掌控天下的机会。结果,他们每一球都落在慢一秒、或者被人家掌控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左来左条,右来右打,侧身很少,即使有打,威胁也不大。
王皓的示范,本身就是一个误区。要把它比喻成电脑的话,王皓的技术层面是奔腾200。他还过于强调这个反手的宝贝。
而横拍选手,他们已经进入奔腾四百了。他们已经摒弃反手,全部用正手。反手最多也是一个摆渡,抵球抵挡为主,然后就赶快用正手攻球了。
西方横拍选手,或者中国顶尖横拍选手,都是以正手拉球为主。反手只是过渡,正手才是重要得分手段。连马琳也是用正手为主的,虽然他的反手不好,反手推挡结合直拍横打,可是正因为他强调了正手攻球为主要得分手段,使他鼎立世界乒坛而不倒。所以反手不论你是推挡,或者直拍横打;实际上,上升到顶尖的高手领域,它们实际上没有什么分别。因为你的步法可以补救你的反手推挡。假如,你没有优秀的步法,所以你强调了直拍横打为主要的得分手段,进入高手如林的乒乓世界,你同样兵败如山倒。
王皓会害死很多人。因为他做了很错误的示范。他向人们展示了直拍横打漂亮而不实际毫无实用价值的打法。不只他会身受其害,连电视机前的各个观众们也受到错误的影响。王皓不但害死自己,还把错误的影响,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相信王皓自己也知道吧,强调直拍横打,以直拍横打做为主要的得分手段,比赛的时候,是多么的吃力。有多么吃力,相信王皓自己心里深深了解。可是因为这个手段,让王皓得了许多奖项,让他吃了许多甜头。所以明知是错误,因为有前面的辉煌成就和优异表现,它们做为自己不想面对和搪塞的理由。他的心里抱着苟且偷生,侥幸过关的心理态度。而要改变,需要多么的艰辛和毅力,乃至于等于完全放弃自己的特长。所以王皓继续着,明知是错误的打法。
或许,中国国家队教练,是爱王皓吧。看到了王皓直拍横打是主要得分手段。如果叫王皓摒弃直拍横打,而把正手做为主要得分手段。害怕这样做,将会造成王皓一无是处,一无所有。因为王皓的强项就是在于反手。叫他学正确的正手得分手段,不是等于把过去的心血化为乌有吗。可是不面对、不检讨,有一天你还是要面对和检讨。这一天还是会来临。等你输得叫妈时,你就知道要改变打法了。更可悲的是,当你输得叫妈时,要领悟检讨的时候,可能那已经是2008年奥运会结束的时候,你乒乓驰骋的日子已经要终结了。
呜呼,一个人,因为要持续他光鲜亮丽的外表,投资太多时间进去这个层面,而忘记了待人处世、内涵美德,才是做人的根本。
一代优秀的乒乓选手,为了要继续他那漂亮美观的直拍横打;而忘记了或者刻意不理,正手攻球,才是应该做为主要的得分手段,结果断送前途。
时间是不等人的。你不改,很快你乒乓驰骋的日子就到终结的时候了,你浪费了许多有机会发挥的珍贵时刻。你可以固执、你可以懒惰思考、你可以以忙为不面对的理由,可是你最终要面对的是你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机会和大好前途。
---------------------
《我们来看看以正手当成主要攻球手段的策略。他们就不用等来球了。不论到时球落在正手还是反手,他们先侧身,在反手位准备正手拉球。如果来球落在正手位,他们可运用交叉步扑正手拉球。不论在反手位,或者正手位,杀伤力可谓相当惊人。虽然他们的反手没有过分着重。可是他们这种敢攻敢侧身的打法,对手时常会被他们惊人的作战精神拉下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贴:(全乒乓)你的反手厉害吗?谈谈你的体会吧。其实,反手才决定你的乒乓命运!
dispbbs.asp?boardid=12&star=1&replyid=413022&id=5834&skin=0&page=2
stevecai
反手相当重要,不过主要是为了过渡,为正手进攻创造条件。不过反手技术超过正手技术,谈何容易。如果比较均衡,有时中路也会另你无所适从。所以我觉得侧身攻或拉,然后步伐到位补正手位。造成全台攻。这样威胁更大。
cliflandcn
“反手决定命运”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选手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正手。只有正手杀伤力大,命中率高,应用范围广,在此基础上,加强反手,使技术趋于全面,扩大攻击点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克敌制胜、游刃有余。如果单纯反手强,正手偏弱,很难跨入最顶峰。奥运会比赛女单决赛中朝鲜的金香美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手决定命运”其实质就是“正手决定命运”,两者不矛盾,只是出发点不一样。
xinnol
反手是为正手创造机会的!只有正手好了~才有可能会被称上为高水平的运动员.你可能会说格林卡,可他是乒坛上的异类.欧洲运动员的力量普遍比中国选手要强出不少,这是人家的体质,天生的决定的,你没办法改变,所以人家才能那样,正反手,近中台的都可大力是,注意也只是他一人.你看格林卡与施拉格的对拉过程中,都是正手相持的多,格林卡能用正手对拉的话,他绝对不会用反手.只有他的身法回不来了的时候,才会用反手拉.这只能就是他比施多一手吧.
pp95:
业余选手可以站在偏左位置。打球时尽量用正手接球,以正手作为主要攻球手段。正手接不到,才用反手去接球。所以反手不可太弱。不过前提是,把正手当成主要攻球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正手快点
正手快点是用于攻击台内小球的技术。一般击球的最高点。
来球下旋强烈,拍面可适当后仰,触球中下部,手腕配合前臂向前上方挥动。
来球略带下旋,拍面基本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手腕在向前发力的同时稍向上摩擦球。
来球上旋,拍的位置应稍高于来球,或与来球在同一水平线上,拍面可适当前倾,触球中上部,手腕向前发力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直拍横打,正手无力,的原因
我们每个直拍横打的选手,都有正手无力的感慨.包括王皓.
不是你的球拍有问题,而是你的技术问题.
我们直拍横打无时无刻都是用"反手"准备攻球,你要改变过来.这就是你的正手没力的原因.
从今以后,你要改变过来.你每一粒球,随时随地用正手准备攻球.
准备好姿势,转腰,球拍摆在正手后面.准备在正手攻球.
有了这么足够的正手前夕准备姿势,那么你的正手球就有力了.
80巴仙用正手.
10至20巴仙用反手.
-
题目:为王皓的影响感到担忧
正确的直拍打法,应该以正手为主,反手的直拍横打为佐。王皓的打法以反手为主恰恰是错误的。王皓最近获得连串的胜利,喜欢用反手的人便欢呼拥戴,纷纷认为,强调反手是正确的。最令人担心的,是王皓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人民群众会因为王皓的连续胜利和将来的胜利,而逐渐根深蒂固地以为王皓的打法是正确的,大家起而争相模仿和学习。结果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直拍兼横打球员,他还没有出现。他是以正手为主;反手横打为佐,放弃推挡。大家要以这个版本学直拍横打,别学王皓。
-----------
对不起,我看错了.我重新看过视频,王皓已经做到正反手均衡,王皓已经强调正手.我可以预见王皓的前途无可限量.王皓已经是直拍的灵魂人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7 21:49:07编辑过]
保留位置,以便将来增加资料.
保留位置,以便将来增加资料.
保留位置,以便将来增加资料.
保留位置,以便将来增加资料.
保留位置,以便将来增加资料.
保留位置,以便将来增加资料.
`
谢谢能分享先生的心得。内容深入浅出,又加上Q&A和现时高手特点,分析清晰,使能容易吸收和明白。我获益良多。
获益良多。
真是厉害,看来楼主真是认真体会了,我还需努力
乒乓横打太高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