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球打法的方向——从马特的削球谈起 近日央视转播了2009年宝龙杯U17挑战赛男单决赛,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采取削球打法的内蒙古的马特竟然打进了决赛,。虽然他以2:4的比分输给了辽宁的吴家骥,但他的削球打法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马特横握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他有两个突出特点:1,反手的长胶除了以削为主外,还能拨能弹进攻,更能倒板用反胶拉;2,反手削接发球交替使用长胶反胶。 一般削球手反手长胶就是削,进攻仅限于机会球,而马特的长胶进攻能力较强,这样反手的变化就多,尤其可贵的是倒板用反胶拉。过去的老一辈削球手,如陈新华等人,使用两种不同性能的胶皮,倒板技术都十分熟练。现役选手中,帕夫诺维奇倒是反手经常倒板,但那仅限于削,虽然有变化,毕竟威慑力不强。现在的削球手正手大多都有较强的进攻能力,为了避免反拉,进攻型选手对付削球较多采取连续拉其反手位,马特除了正手进攻外,反手能拉一板高吊,技术比较全面。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今后的削球打法应把反手的削中反拉作为重点技术来练习,横拍如格林卡的中远台反手弧圈,直拍如王皓可近可远的反面拉,都可以成为努力方向。 反手长胶削接发球,对削球一方的防守功底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发球一方不可能发出旋转强烈的上旋球,长胶借不上转,自然也削不出加转下旋球,这就往往给对手直接扣杀以机会,增加了削球一方防守的困难。马特反手用反胶削接发球使用比例不低,接完后立即倒板再用长胶,既避免了长胶削球旋转固定的不足,又发挥了反胶主动制造旋转的优势,两种不同性能的胶皮相互补充,易于控制场上形势。 所以我觉得,马特的削球风格,是削球打法的方向。这里面既有马特本人的努力,更有他的教练们的功劳。 马特才14岁,我也发现他有不足:1,防守不够稳健;2,无谓失误不少;3,正手兜的那一板球使用过多,兜一般应该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打出的过渡球,如果侧上旋的力度不够,对手很容易发力。 愿马特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快,也愿有关方面为这种打法早日成才创造一些条件。
吴家骥 这孩子有发展 我见过的
他是排名赛第一,从而一直就在决赛里等着对手呢。不是“打进”决赛。 不过排名赛打第一,的确不错。
好帖子!
前世界冠军王浩反手可以拉下旋球,现在又有所发展。
观察地很细。
我仔细看过那场比赛,马特倒板用反胶在反手拉的次数很少,而且威胁不大,且我觉得马特在比赛中的进攻意识不强,一味的靠长胶削,被吴家骥的弧圈冲的只有招架的能力,最好后吴翻盘,可能是马年龄尚小还没练到那功夫吧。
后生可畏!
好帖,,,顶一下~~~~
看他的特点和陈卫星很像,变化很多,但是都不精,可能以他的年纪,要想做到变化和稳定兼顾,还有些难度吧
我看过《教你打削球》,我觉得削球打法应改为全面型打法,近台如卢传松的磕、切、档,陈新华或丁松的发球抢攻,李根相的削球防守及灵敏步法,朱世赫、丁松的削中反攻,加上倒板反手的格林卡式的进攻,都全了,这些技术在业余来说都可以的,只是火侯不到家,只要精通三样都可以立足在业余高手当中,如果样样精一点就可以进省队了,我就是全面型打法,只是火侯不到家,呵呵。
削球现在的处境就是这么尴尬,的确,削球需要全面,但如果一个人真这么全面了,他会选择削球做为自己的打法么?肯定不会,除非真的对削球很热爱,否则一切还是要以实际收益为准. 理论上说,练削球需要更灵活,手感更好,可真有这样的人材,肯定都去练攻球了
从一个教练的角度讲,带一个削球手到出彩,下的功夫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