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08 14:27
长胶中远台大力削是我的拿手戏,由于刚开始训练时就是本着这一想法,当时特幼稚,就认为使用长胶就一定要削,一定是削球打法,一定削才厉害,后来才知道这是不一定的,即便是长胶削球打法的人也不见得只削,只会削的削球手不会是好的削球手,也不会是削球高手....而现在就因为独吃这一招,令我发现了自己横拍反面长胶打球中的好些弱点和不足.由此也引发了我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和思考,不妨和大家一同来探讨,也希望有此类问题的朋友引以为戒:
首先,为了使削过去的球更具威力,下旋更加强烈,就选择了退台,这是最致命的!因为不是任何球都是可以中远台接的.打习惯了中远台,近台的处理也必然慌张...所以我近段时间加强了长胶近台的控制虽然苦了点,但还是见到了成效,由于长胶快速回弹球比较怪异,怪就怪在了旋转和方向的变化上,我“倒板”到正手使用长胶发右侧旋球到对方反手,常常发出超级擦边短球,即使对方狼狈回过来也十有八九都是我反手位的半高或吊球,一般此时我会用反手反胶扣或推到正手直线,也可倒板用反手长胶侧切一板正手大角,如果能撇出正手位左侧旋,对方基本就只有叹气的余地了。不过,这只是投机的战术,一但对方适应了,也是很难以此得分的。。。对于中远台的大力削球,一方面姿势要做到位,而且不能只是用削球的稳定性取胜,如果遇到有耐心又技术过硬的对手,恐怕失分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什么样的球可以这样削适合这样削,对于对方的高吊弧圈球,削起来比较适合,因球速不是很快,只需耐心等待找好削球点,控制好落点,只要削过去,这种强烈的下旋,对方都是很难受的,像前冲弧圈来说,往往来不及准备,我个人认为档一板或是弹一板是比较合适的,但难度也是很大的,也可采用远台削,不过对方一但放出短球或找到机会,就没办法从远台冲回近台,即使接到了,也都没有准确性可言了。不过,如果此时倒板用反胶回弹,或是正手反胶回攻一搏,还是会令对方无奈的…
其次,对于对方搓过来的下旋,我想很多打长胶的朋友都会头痛,削搓都不好,一来力度不够容易下网,力度太大容易出台;二来即便力度适中,回过去的球也无威胁,由于长胶的特性,此时的回球多为不转甚至上旋球,对方如果会打的话,一板就解决了问题。如果弹击球控制得好,也是可以的,不过用“拱”这一招高级技术才是比较强的(感谢最初追球的启发帮助),不过也很难,因为力度角度和动作都很难控制,目前我正在苦练中。。。
再次,我发觉使用长胶的上抬球对于对方的不转长球时常会有特殊的效果,常会因击球时一点小差别,而使回去的球成为半高的微下旋或是很“顶”的无力球,对方不太好攻,也不太好防。当然,这也是打球中的一点小变化,不能经常用,容易陷于被动,因为这种非正规打法的怪球,完全是靠打对方一个不适应。。。
此外,长胶有致命的弱点,就是产生反转。如果对方了解这一特性,只需要一搓一推就使长胶疲于奔命,如果战术合理,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发球及回球而去控制对方的回球,此时旋转是上是下还是不转都在对方掌握之中。。。由此,长胶频繁的“倒板”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反胶和长胶的结合常使对方无从判断。不过这一技术的掌握也是有难度的。。。
而对于削中反攻,守中反攻,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多的,只要增加防守的稳定性,削球的低弧线,落点及转与不转球的把握,近台回短相持----总之要练好基本功,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相持中对方回你的长胶击球时总会有疏漏,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防得好,必然对方要出高球".而每到这时,面对机会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反攻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但对于这样的机会----削球手如何在这一刻体现出进攻型球手的素质?实际上很难,这是不可抗的矛盾,毕竟各有所长,你让攻球手打削球防守,这近乎是摧残,而让削球手打攻球,也不会总是一招致胜...坦然地讲,我的输球60%都是在机会球的把握上.防好了,对方一但放给你高球,你攻不攻?不攻就又一次被动,攻?心理就有了变化,对于自己进攻信心不足,一板过去,对方总不会就放弃吧?如果球回来,还是否再攻?当然这是要看情况而定的,我要讲的是----在这一时刻,如果你觉得进攻得分把握不大,倒不如选取自己的强项----再次转入防守,用自己的顽强意志拖垮对手,因为这时再用自己的不够强硬的进攻和对手硬碰硬的话,这是赌博式打法...不过最后还是要强调,不会攻,削球手就没有出路,这对于长胶削球手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十个削球手也打不出一个高手的道理...
我现在使用的长胶胶皮是837,可现在的这张套胶用起来明显不如原C7长胶,有可能是换了底板增加了弹性的原故,也有可能是这两种长胶的性能不太一样吧,总是无法中远台削出低弧线下旋球,经常削出界。也许是每个人打法不同,胶皮的性能不同,所以挑选长胶及加或不加海棉,有很大差异。。。我个人的感觉,用C7的长胶打出像韩国选手金景娥或朱世赫的削球是没问题的,但837我就不能保证了,也许才换了不久还要适应一段吧。
长胶的使用和磨合至少要几年时间,而其基本功及攻球又需和双反弧圈的选手相差无几,近远台的协调,左右的调动,长胶反胶的配合转换,攻与防的转换,对于削与攻这对矛盾的处理永远都将是长胶削球手面临的难题。
2005-05-08 20:46
因为每间次打长胶时都会有新的体会......时间久了,想得多了,自然也能写出长篇大论,不过长归长,只是自己的思考,还有好多没有预见的问题及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所以想要适合每一个人或是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还可能有很多内容写得根本不对...
由于我是利用工作午休时间写的,所以时间很紧,也不太具体,等有机会我有了新的体会,它就会更充实了...
2005-05-24 07:56
最近一次打球,使用长胶有了一点起色,对下旋球已经不在发怵,不过真正打出成效还有待时间磨合.
影响我发挥的最关键因素:1.心态变化 2.技术不够稳定 3.基本功欠缺
总在研究长胶,练习长胶,打球时正手的运用少得可怜,本想用做反攻的正手变成了被动防守的死角...
在对一些不适应长胶及技术掌握欠成熟者,就对方很容易乱了阵角。不过关键的是:很多时候是自己先乱了节奏和阵角,这就不好办了
2005-06-04 18:44
其实就我的体会及所见之言论,拱----就是长胶变被动为主动上手的积极进攻或半进攻技术...打久了,虽不经人指点也会自然而然打出类似的球,因为初使长胶者,都比较怕对方的下旋,而对付下旋的最好办法应该就是"拱"了...很多时候,如果对方并非与你大打出手,而是与你斗小球,频繁搓下旋干扰,却又往往因不适应长胶的反转儿两个回合就出半高球,如果使长胶者并不善于用长胶进攻得分,就会很痛苦,眼看着机会却拿不下了,反倒让对方占了便宜.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出人意料主动上手得分的话,多半是拱或近似于拱的高级手腕在起作用了(当然在这里单指使用长胶来打,如果此时"倒板'用反胶,或让位用正手也是很好的手段)...由于长胶性能与反胶差异较大,很多还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当运用熟练后,可以将反胶的某些弱点加以弥补,或是作为得分的突破口.
对于长胶顶爆冲大板,长胶削前冲弧圈,这对于主专业运动员来讲都是技术中比较难掌握的一项,这个好像不单是技术的问题了,还有球感,乒乓用具的磨合时间,状态,天赋等等都有关系,总之,用长胶要巧,要能磨且"会磨"----用长胶削球更要加上一条,要具有常人没有的超强"耐磨"性及超人意志力!
2005-06-04 19:12
另外,对于长胶的选择,各有各的好.
我现在改用大维388D-1单胶皮,想再进一步体会长胶的特性,但我想,最终的归宿应该是C8长胶配0.8海棉吧,因为一来这符合标准,二来红双喜C8长胶是国内公认的"最佳",无论从回球稳键性,还是削球防守,攻击质量来看都是很棒的.当然对于我现在用的这款长胶,也是公认"胶粒相对较长,回球又飘又怪,过网沉球的那种.不过控制上就有些难度...
对于837,755长胶,练习及使用需要时间来磨合,胶粒较软,如底板再硬些,恐怕削不了弧圈球,回球多偏高,如果有把握就试试削出"大S形状的过头底线超高球,观赏性极佳,我刚换那款837时,为了接"Lei"的弧圈球,就玩命的削,但无奈太难控制,每削必高,结果就出现了那种戏剧性的表演赛一样的场面...不过话说回来,我的"长胶拱球"灵感是从837开始的,它的近台攻击性挺强的...
2005-06-06 09:49
昨天用长胶又有了新的体会,对于长胶攻击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
用长胶下切逼对方两大角的确是有效的战术...加力侧撇加拱攻也是可得分的手段,配合上中远台的削防,成了铜墙铁壁一样的阵式...有待总结和进一步探讨研究...
不过奇怪的是,我在比赛中的发挥总是和练球时的感觉不相谐调,很多技巧都发挥不出,而且频频失误在机会球上...
又面临难题,心态问题如何克服...
2005-06-08 20:03
我已经换上C8长胶,这回加了0.8毫米的海棉.削起球来感觉还不错...以后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就用这款了...当然也不排除将来使用蝴蝶长胶的可能性...
2005-06-13 10:07
昨天的比赛中,又一次感到海棉的作用和影响力,没想到薄薄的一层海棉会使球感产生很大区别,看来,我得再适应一下了,如果真是加海棉难削稳的话,我只好放弃使用海棉了...
2005-06-16 23:29
每次和Kennex打球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打法相同,练球时感觉就是不一样.而且我感到自己每次用长胶都有新的体会,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进步.我已经习惯并逐渐学会灵活运用长胶了...看来苦练+实战+研究 还是会有奇效的...期待自己越打越有心得,不和高手比,只和自己比,超越每一个自己,不断提高就是成功!
2005-06-17 14:07
长胶其实打法好多...
我现在掌握的技术可以归类为正式打法的有:
拱(对付下旋的有利战术,是长胶主动攻球);
减力档;
侧推(偶尔打出,难度大);
磕(这个技术动作我也许会打出来,但总是体会不出他称呼源何而来,我经常用的代替动作是上抬,也用来对付下旋,或在下降前期对付不太转的长旋球,回球较稳,但不具攻击力,不过如回球质量高的话,对方一攻就下网--理论上是不转或上旋的,但实际上比较怪);
刮(大力地用长胶侧刮球。这个是比赛那天得分的另一手段,和叶木练球时经常用此招攻击成功);
切大角;
中路顶搓(在来不及让位削球,故用此法回球);
削(削上旋时会回出难以想像的下旋下沉球)。。。
至于长胶近台搓球,我个人感觉很别扭,上旋不好近台来搓,对击球角度要求很严格,回球又不具很大威胁(遇此情况我都代之切大角招法来打),下旋一搓回去又是上旋或不转,对方如熟悉长胶一板就扣死了,所以一直很恐惧,故这一招也用得不多...
不过上面的招法其实真的是很难掌握。。。为此我郁闷了几个月,现在仍在磨合与探索中...
2005-06-18 09:07
我现在已经可以适应加海棉的长胶削球了...近期强化了削球姿势及击球角度的训练.
不过偶尔还是会出现力度太大将削击出台的情况,不得不承认,不加海棉确实削球更怪,弧线更低,不易出台...但控制上也许有难度,也就是失误会多些,而加了海棉的长胶可能就本着力度适中,以稳为主吧...
2005-07-03 03:10
最近打长胶时,新的体会不是那么多了,状态也忽好忽差,训练的重心放在了最基本的技术----"削"上...
感觉到了一个难以再提高的阶段.很是郁闷
2005-07-06 23:13
昨天和某人打球时获胜了,打满七局决胜局11:9艰难胜出...而这个结果是从没想到的,因为长期以来此人在我面前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难以逾越,当然,谁都有发挥不好的时候,但其发挥不好时我也几乎没胜过他,这说明自己长时间的研究和训练出了成效,看到些进步.
有趣的是:体会随之而来...长期对墙练球的结果----练出了一种中台拱刮上旋球的特殊打法.不过还不熟练,难度也很大.对于弧线不并大的上旋长球,在其下降中期在中台距离,腹部高度翻拱球拍,击回之球飘动极为明显,过网后在空中轻摆后不再前进,就像是在空中做那十分之一秒的停留一样,只要不算太高或位置够好,对方一般会对此奇怪之球束手无策,但难度实在大,一是力度的控制,没有力度就不足以拱挡回球,力度大了球就那么直勾勾地飞出去,直奔对手上三路...至于旋转,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偏下旋的或不转的球,绝对不会是上旋,也不会是强下旋...而击球时间也较难掌握,(毕竟这并非正规打法...或许长胶本无正规打法吧.)如拱早了球就会飞出,晚了又不过网,球高了对手看准了撇一板甚至直接扣死.
现在我常用的配合打法就是拱\削\拍(近似于反手正胶的扣球),偶尔抬一板,再配合正手反胶削搓档拉,偶尔抢攻一板.
现在我又将C8长胶的海棉去掉,感觉明显不如加海棉的稳,而且并未显出飘和怪,于这一点上来看,远不如使用大维388D-1用得爽,因为后者实在顺手,也实在怪.其过网坠球的本事是C8不及的...也许是打法上的差异吧,我确实没体会到C8的神奇之处,唯一感觉就是C8加0.8海棉后的稳键,这恐怕是其它同长度长胶很难及的,而837胶皮厚些,胶粒软些,长度短些,虽说纹理比C8深,但由于径面积小,胶粒又软,"抓"球上倒不如C8,而论其纹路,388D-1更深些,似乎更靠近日本蝴蝶长胶,而且由于胶粒硬些,有助于攻击,长度又略微长于其它两种长胶.使其击球的感觉很棒,听着声音就不同,有着明显的"抓球"感...至于388D-1加海棉我还没试过.下一步准备试试.C8长胶区别于另两种胶皮的另一特点是:其齿粒间距更大,这一间距的大小对击球的影响如何我并不了解,但感觉上,与它的宽径面相配合,如果胶粒变短,则更像是一款薄胶皮的正胶...这是否是其稳键的源头呢?
呵呵...不知不觉又乱讲了一通...
2005-07-23 06:57
打长胶削球,削是基础,一切都要建立在稳削的基础上进行.打反攻,打相持,无一不是以稳定的削球作为坚强的后盾,如果对于长胶的特性吃不透,对于控球的掌握不到位,就无法"立足于削".
一段时间以来,全台反手长胶攻守兼顾,几乎等于用极易被对手抓取其特性而控制的防守长胶(相当于不到一支手)和对于的两支手在打!由此看来,正手基础如果不过关,该进攻时不去果断出击,就永远打不出水平!现在打削球的难,准得打成像朱世赫那样稳定,那样出色,反击那样凶悍,才会有一席之地,而他的"一席之地"的拥有,也是与其正手的强大攻击性离不开的...
当然,业余爱好者打球全是一个"玩",但此"玩"非彼"玩",玩也要玩出心得,玩得明白,心中有目标,才会不断超过自己,打得更好,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2005-07-31 00:28
正手在加强中...胶皮已经更换了,换成银河的了...粘性很强,胶皮和海棉都很厚,不过很软,据说拉和削是比较有利的...这款塑料薄膜又厚又硬,是反胶的原始自然护膜,而且皮子上的"银河"二字实在太好看了!!!
明天,我就要去试试,看这回换的正手反胶皮好不好使...
2005-08-08 00:05
最近在改进反手长胶削球姿势,使其更能挺住大板前冲球(加大前送幅度及控制弧线\角度\落点);
同时开始加强反手与正手的衔接.正手的对拉及反胶削球也在不断练习中;
反手长胶减力挡还需继续体会,接发球这个环节,基本上算是过关了,但离高水平接发球差距还很大...
总体上讲,最来状态有所恢复,但身体状况依然有待休养.
2005-09-01 01:38
终于在清华一哥们儿手中求得TSP P1R长胶,以及蝴蝶Long2长胶...其中P1R仅用过一周,新得很.
两块长胶加在一起用了240元...
那位兄弟购买时一共花了390元...
试试吧.谁知道花这么贵的钱买块进口长胶值不值呢?!还好是二手的相对便宜好多...
状态好一点时,我会多抽时间打球的...以化解或暂时忘记某些事情带给我的伤痛!
阿宁想充分享受球趣!!!
2005-09-04 04:15
我已经横下一颗心苦练削球了...
周五在学校试用了一下"TSP P1-R"长胶(加0.8海棉套胶).下面将测评结果粗略描述:
--胶粒细长色泽发暗,有点像防弧材质;
--柱体直径比国产长胶都小(除837外),长度相同与其它长胶无别(1.6)或许长些?不过肉眼反复对比未觉得有别,粒间距同国产长胶大至相同(C8除外);
--摸起来手感较软,但打起来较硬,有子弹般的力道...
--攻击起来较好用,攻击手感有如生胶正胶.稳定性尚可;
--对击球的技术要求较高...似乎无中间值.即:动作到位即可轻松打出高质量地打到对方球台,但动作稍有变动或欠一些时,便无保证.击球时力度较难掌握,几乎无中间值可寻,或无力或强劲.最明显之处是用来削球,只要动作到位,出球会既稳定又飘逸,但欠一些时便很难将球击到对方球台.即所谓容错性很差...(个人感觉)
--削球时有类似C8的手感,有类似388D-1未加海棉的强烈下沉,过网急坠.擦网几率很高...但对削球动作要求很高.
--档球时体现出其超强的能力,反旋转极明显.在本人用过的国产长胶中还未有一款长胶的档球回球率如此之高...尤其当对方大力冲攻时,其档球后不会像国产长胶一样将球弹飞,而是充满韧性地平行推回,飞行弧线的后半程速度骤减,经常回出对方底线看似出台的球...
--磕球,提球时需加力,与国产长胶差别较大...
--拱球很顺手,颇具威胁.
总体评价尚可,有待近一步练习及体会感觉后再来谈.
楼主用的C8可能是新版的吧。我以前在精英买过一张C8,颗粒是我看到过的长胶中最细的。而据楼主的说法,楼主用的C8颗粒还是比较粗的。我用C8加0.8海绵的感受是容易下网。削球时可以用大力而不担心出界,但近台和台内处理球时稳定性不好,经常下网,用力过头又要出界。
以下是引用烂长胶在2006-6-21 15:51:00的发言:
对方连续拉我反手一般我用长胶连续削,感觉守不住了(对方是体校以上练家子) 出汗——那你如何轻易守得住啊。不过和他们练球你的进步才会快。越是难接的球越是想办法接回——削球的精神,就是一次次拼命地将球救起。。。 我就大侧身正手反拉回去,拼死总比被拉死好呀。对方放我短手,正手我一般冲上去反拉,反手快速回台拱搓,如果冒高正手反手进攻。 好!有拼搏精神。。。不过啊。建议你再看看我最后提到的削球时需要注意的。就是你必须要削中有变,本来你的基本功就不如人家,稳削就守不住,那你还不变?完全可以通过削球的落点控制对方,让他无法稳稳地拉你。在你还能招架的时候主动去变,比如转与微转,长与短,高与低,轻削与重削。建议你可以试着削两板反手,再变线削他正手,再找机会反拉,打他个不适应!或是两重一轻。。。总之,只要你肯,总会打出变化的。拼,不是不可以,不过你有多大把握呢?作为战术的拼,我们当然推崇,但作为被动无奈的搏命式的拼,就不提倡。这也是太在乎输赢的心理在作怪。你打赢了对手就进国家队了?主要不还是交流嘛。。。球打得漂亮、开心就够了。功到自然成,欲速则不达! 本人水平有限,现在侧身用的多些,当然反手出现又高又不转这样的机会球时反手也攻,邓、福式不退台两面均衡打法没有学会。现在感觉就是侧身用正手解决问题效果比两面均衡进攻打法效果好,不愿意去尝试创新,因为尝试创新开始时肯定老输球,怕别人瞧不起长胶,不愿意和你打。这是毛病所在,我以后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恩!加油啊!
——作为战术的拼,我们当然推崇,但作为被动无奈的搏命式的拼,就不提倡。这也是太在乎输赢的心理在作怪。你打赢了对手就进国家队了?主要不还是交流嘛。。。 说得好!回贴认真,50博币鼓励之!
以下是引用lii在2006-6-21 16:24:00的发言:
另外側切兩個小三角也是可以考慮的接法…
好主意!多调动对手,变幻落点和节奏!
以下是引用攻削之间在2006-6-21 9:48:00的发言:
----接下旋球时,我逐渐改防守为攻击。由于长胶的性能使然,对于下旋球回球较快,也更容易攻击。用长胶频繁地搓回对方的下旋球,无疑是一次次陷自己于被动,并给对于一次次的进攻机会罢了。而且,对于急下旋,往往来不及做出动作,球已经下网了,值得注意的是,长胶是颗粒胶,其接触球的面积远不如反胶。就不能利用摩擦来改变对方来球的旋转,所以长胶还是吃转的。所以,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不会搓下网、不会搓高球,不然还是选择回击吧,至于动作,我选择上抬式的“撩”球(在近台便是“挑”球),这样,即便对方在放短时,在中远台削球的你也可以及时地从低过球台的半空中将球反戈一击。当然速度不够快,但只要控制得好,弧线不会很高,而且第二跳下降明显,虽说是微上旋球,但对方不容易强攻得手----碍于球低、无法借力等,这也是很多时候看似机会的球,对手总会拉出界的原因。这种回球既能保证相持,也能适机攻其无备,是积极的策略。 下旋來球,使用拱、彈結合的方式來接球,是比較有效的接發球手段,能不搓盡量不搓…另外側切兩個小三角也是可以考慮的接法… ----再来谈谈福原爱式的“抢点压攻”,这种球让对手会很别扭。球的下沉明显,而且只要抢点及时,基本上不吃对方的转。应该是长胶攻击型打法的发展趋势。至于他使用的胶皮,我还不太清楚,应该是海棉比较厚,至少在一厘米以上。对于这种技法,我在平日用得不多,也没有完全掌握,所以肤浅的理解就是反手近台抢点,上升前期击球,立住了(托住球),压下去,再送一程。。。有志研究或学习这种打法的朋友不妨试试,或是您已经有了心得,我愿向您讨教学习! 撥、彈、拱是反手長膠進攻型打法一定得熟練的技術,再配合上削、磕、側切等防守技術,會使得對方更難適應你的打法。註: 非常佩服老兄對削球的堅持,一個削球手最難突破的就是攻防的轉換與銜接,若這個部份能提升,我保證你會是業餘削球的第一把交椅…哈…加油了,共勉之。
十分感谢! 我知道立志做一名削球手,甚至要做一名优秀的削球高手,至少得有个五年以上的积淀,我这半路出家的野打法,路还长着呢.其实我打削球就是喜欢这种快慢的变幻和衔接,这种特殊的节奏,非常的吸引我.这也是为何我从打了二年的双面反胶改为正反反长的原因。从改打法到现在,我接触长胶的时间只不过一年多。但对其的痴迷令我总是不断有新的理解,进步也很快。长胶也一天比一天用得顺手。 在攻削之间,我可以享有无限的乐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1 16:46:23编辑过]
对方连续拉我反手一般我用长胶连续削,感觉守不住了(对方是体校以上练家子)我就大侧身正手反拉回去,拼死总比被 拉死好呀。对方放我短手,正手我一般冲上去反拉,反手快速回台拱搓,如果冒高正手反手进攻。本人水平有限,现在侧 身用的多些,当然反手出现又高又不转这样的机会球时反手也攻,邓、福式不退台两面均衡打法没有学会。现在感觉就是 侧身用正手解决问题效果比两面均衡进攻打法效果好,不愿意去尝试创新,因为尝试创新开始时肯定老输球,怕别人瞧不 起长胶,不愿意和你打。这是毛病所在,我以后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好文章
楼主这是您的日记啊? 请问究竟哪款长胶比较适合削球啊?大维388D-1么? 再问,您没天的训练方法是啥??打多球么?
以下是引用kket_gpdi在2006-6-21 11:26:00的发言:
楼主牛人 呵呵。哪里啊。。。不要这么说啦。我就一痴迷的爱好者。体会不见得都对啊!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啊!
以下是引用烂长胶在2006-6-21 11:34:00的发言:
我现在暂时用这样打法:如果对方冲我反手只要力量不是很大,我常常会退中台削一板,但是削完后马上回 台找机会进攻,并不是一味削球,那是死路。 你说得方法某些时候是很可行的。要有积极进攻的意识。
不过,要是对方在你削过一板后采取近乎成了高手打削球的专用方法,连续稳拉反手位。那还是继续稳削等机会吧。比如他回球偏中路你就有时间正手反拉。搓你个短球你就可以快步上前反手攻。不过反攻是很高级和有难度的。当你善于打反攻了,你的水平就很不一般了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1 11:43:53编辑过]
我现在暂时用这样打法:如果对方冲我反手只要力量不是很大,我常常会退中台削一板,但是削完后马上回 台找机会进攻,并不是一味削球,那是死路。但作为横拍长胶不会削一板我不得不说是非常大的遗憾。因为 对方打你反手的球并不是每一板你都可以弹拨进攻的,另外特别是快削一板的质量比近台挡磕更好,对方不 容易起大板,挡磕常常冒高。我现在是反手位对方冒高又不转的话坚决弹拨或侧身攻。正手我弧圈很稳,一 般正手位我都拉,包括对方发球。效果不错。
楼主牛人
呵呵,不是日记。是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体会,有很多地方说得不够专业,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拿出来一同交流,仅供大家来参考了。最重要的是一同探讨学习,不断修正。 只要不是标明“攻击专用”的就可以来削。什么长胶都可以啊。主要是多练多体会多总结,就会有自己的打法磨练出来哦! 大维388D-1很好啊。不过我个人感觉不加海棉会更好,至少厚度不要超过0.5 要稳的话,你可以试C8+0.8海棉。稳定性很好的:) 我就是个业余爱好者。倒不至于每天练。呵呵。不过每次练习一定要认真。但可以从轻松随意的放、吊开始,逐渐进入正式练习。这样有助于松弛肌肉、提高兴致、增加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