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横拍正反反长配置,一直喜欢削球打法,也在不断的更换配置找感觉,前段时间一直使用388d-1单胶,因为单胶用力容易透板,手感清晰,削球比较稳定,但是削球的旋转变化单一,对手很容易适应,反而不如近台防守作用大,近台采用反手挡、拨、拱等防守技术通过球的不同旋转和落点的变化使对手失误频频,真正做到以防代攻,起码可以控制对方进攻。退台削起来反而容易被对方控制,感觉单胶削球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变化,近台、台内无法削,如果用反手的挡拱拨等技术,就退不开台了,削球的技术使用就很少了,甚至不用了,这样又违背了我的本意。通过观看朱世赫、金景娥削球视频,发现他们在削球时能削全台,短球、不转球照削不误,而我的单胶却不能。在大本营里反复阅读高手们有关反手削球的高论,并不断的实践,尤其是关于加不加海绵、加多厚的海绵的问题,费了很多脑筋。概括来说大本营里分三种说法:一是单胶、二是加薄海绵(1.0以下)、三是加厚海绵,其实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单胶回球沉、怪、近台防守好,且手感清晰有数(即使失误也能清楚问题出在哪里);薄海棉能吃球、回球稳定,可以打进攻;厚海绵反旋转好、可加转,削球威胁大。 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使用同一块979单长胶分别不加海绵、加0.6、0.8、1.0的海绵和同一个对手进行试打,也许使用单胶习惯了,加了薄海绵后感觉对对手的威胁不如单胶,单胶可发挥沉、怪、易控等特点使对手难以适应。加了海绵后变化少了,本人长胶进攻是弱项,明显不如单胶给对手的压力大。削球的那种能削全台的理想感觉始终没有找到,看到营主削球手的关于用厚海绵削球的建议,抱着试试的想法:我把从过去老红双喜651的海绵(约1.5~1.8,感觉比较硬)贴到了979的后面,用七层纯木底板(配置很低档:从一破红双喜老拍直拍个人加工成横把,削球底板还未购),和老对手一试打,呵,感觉特爽:反手退台削球很转而且稳,即使回球很高,对手也很容易失误,同时也敢发力,回球有下坠感(这是我削球以来首次能削出下坠球);对手的失误有时是下网(太转)、有时不落案(可能不转);短球可以搓或削(得用力送否则下网)球不大往前走,有时下坠,不过能看出球不太转,对手极不适应。尽管初次使用,削球水平很低,但确确实实体会到了削球的感觉(有些感觉不是很准确)。真的钦佩削球手营主的高见,十分感激大本营为我这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我知道我的这些感受都很肤浅,各位高手的体会深入多的多,但作为一个初学者,我愿意虚心的向各位求教,把自己亲身实践的感受汇报以下,请各位高手继续指教。另外我试打的配置都很初级,相信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实践,希望削球手营主及各位高手能就长胶配厚海绵的配置及打法给出具体的建议。
希望削球手给建议:长胶+厚海绵 那款长胶适合(薄或厚)? 海绵那款适合(硬度、厚度)?比较接近TSP P1R 或long2
同意二楼的观点。
不知道一般的硬7夹碳板或者硬5夹纯木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听起来很不错 但是我不敢试 我用的是0.8的海绵
请削球手推荐一下 好吗
我也弄个厚海绵看看
第一削球要好有耐性,第2要手感好強我2樣都沒有><
厚海绵削球我的感觉也很好,就是削正胶打过来的球感觉容易下网,还有不知道各位用厚海绵长胶时搓球感觉怎么样?我感觉容易下网,以前用1.0海绵没这感觉
赞同,削球时尽量削高点期,多使用“劈”“砍”的技术,会使球速加快。 注意:绝对不要使用俗话中的“海底捞月”。
厚海棉处理台内轻球时,手上没有感觉,容易失误啊。以前半搓半推下旋这一招用不出来了,一不小心就下网,手上都没有感觉一样。不过退台后的削球好,以前单胶削不住,现在可以削上十几板,将对手的弧圈削得没有气。
我用的是较厚的,用习惯了就适应了。完全与个人的打法与习惯有关系。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我以前用的是的0.5薄海绵,感觉球很怪,但是在反手上短球时,控制球很差,现在我的海绵是1.0的,感觉在削球和搓球上的控制很好,弧线很低,我也建议大家用1.0-1.2的海绵
我也是从单胶用到1.0海绵的。现在感觉尚可,准备去弧圈堆里试试,如果不成,再加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