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纪录片《乒坛盛开友谊花-第31届世乒赛》(部分)

来源网站:乒乓家园   发表时间:2010-09-05 03:51
第1楼

本帖最后由 春逝 于 2010-9-5 23:28 编辑

很遗憾,完整版(79分钟)搜到的都没有声音,只有这个50分钟左右的有配音.很珍贵的纪录片,发上来和大家分享.
71年我还没有出生,借此了解一下那个年代耀眼的乒坛名将.

第2楼

本帖最后由 春逝 于 2010-9-5 12:08 编辑

一篇关于此纪录片的背景文章:
1971年-《乒坛盛开友谊花》
      文革期间,江青挥舞其“文艺黑线专攻”论的大棒,对中国电影进行了全盘否定。在文革开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全国人民能看到的电影只有“三战”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在此期间,不少优秀的电影工作者遭到长期的关押,残酷折磨,甚至被迫害致死。像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国影协主席蔡楚生,著名电影导演应云卫,、郑君里,著名电影剧作家海默,著名电影技术专家罗静予,著名电影演员上官云珠、舒绣文等,就是这样含冤而死的。  对于50年代建立起来的北京电影学院这个培养了2000多名电影人才的高等学府,江青污蔑为“修正主义的大染缸”,于是彻底砸烂,解散学院,处理掉学校的校舍和设备。对于在电影发行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的中影公司,江青也污蔑说中影公司队伍不纯,不为工农兵服务,从而全盘否定。
  幸运的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新闻纪录片得以保留,为共和国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而《乒坛盛开友谊花》就是那个年代新闻纪录片的代表作。
  于1971年6月上映的黑白纪录片《乒坛盛开友谊花――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发行。编导为张孟起、李慧仙、马义,摄影是李振羽、苏中义、任福棠和屠国壁。这部电影以纪实性的影像风格真实记录了当年中国代表团在日本的所有行程和比赛。
  1971年3月28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拉开帷幕。中国队在名古屋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各国媒体追踪和报道的目标。一是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中断了一切国际性的体育比赛,而参加这届世乒赛是中国中断一切国际体育比赛后恢复的首次世乒赛。二是因为中国队早在1959年到1965年那段时间就以精湛的球艺享誉世界乒坛,在连续中断第29届、30届世乒赛之后,中国队还能不能再现辉煌,也是受广泛关注和评议的一个焦点问题。
  影片一上来就是日本的代表性建筑,配合着悠扬的音乐和解说词,影片开始。解说词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烙印,一届单纯的运动会也带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中方代表团先到了东京,日方接见中国代表团,中国队在大学体育馆练球,观看日方准备的舞剧《白毛女》。
  之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到达名古屋,早上出操,学习毛泽东语录,几乎和国内没什么两样。开幕式上,当中国队员迈着“正步”走进会场时,全场鼓掌,但是和其他代表队松弛的状态相比未免有些滑稽。
  女子团体赛,日本队的小和田敏子、大关行江和大场惠美子战胜中国的林慧卿、郑敏之获得冠军。男子团体赛中国的庄则栋、李景光和梁戈亮战胜日本的长谷川信彦、伊藤繁雄、河野满获冠军。
  获混双冠军的是中国选手张燮林、林慧卿;中国选手林慧卿、郑敏之获女子双打冠军;匈牙利选手克兰帕尔和约尼尔获男子双打冠军;女子单打在中国选手林慧卿、郑敏之之间进行,林慧卿获冠军;男子单打瑞典的本格森获冠军。
  最后影片在运动员欢聚一堂的友好氛围中结束。“我们为寻求友谊而来,我们将满载友谊而归”,这就是影片的整体基调。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也许也许只有艺术和体育才能带来一点心灵的慰藉。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也是新中国体育和体育史的最佳代表,铭刻了多少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的深刻记忆。聆听这首李谷一为本片演唱的主题曲《乒坛盛开友谊花》,也许你可以回味起当年的历史味道:
  小小银球连四海,乒坛友谊花盛开。
  辛勤浇注友谊泉水,难忘的相会永远记心怀。
  我们永远心连着心,我们的友谊相传万代。
  世界人民团结战斗,迎接那无限美好的未来!(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

第3楼

50分钟……
信息量不少了……
虽然不是完整版……

第4楼

终于看完了,很有意义

第5楼

很珍贵的资料
看看愤青们怎么说,政府的喉舌拼命歌颂中日的“战斗友谊”

第6楼

有个苏联女的打日直,弧圈球打法!

第7楼

也听不到声音。

不过还是谢谢楼主。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