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话从前】第二回 中日重开战 李景光威震名古屋

来源网站:乒乓家园   发表时间:2001-08-11 10:23
第1楼

[这个贴子最后由龙文在 2001/08/23 10:51am 编辑]

                     第二回  中日重开战  李景光威震名古屋
在比赛阵图的另一边,东道主日本队在1:4落后的不利状况下,凭着顽强的斗志反败为胜,以5:4击溃欧洲劲旅南斯拉夫,取得决赛权。决赛又一次在中日两队间进行。这是自第28届世乒赛后两队之间的首次大规模交锋,中断了六年的中日大对抗重新展开。
四月一日这天,爱知体育馆内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中国队庄、李、梁三员大将向上两届冠军挑战。日本队应战的仍然是前两届决赛的阵容:伊藤繁雄、长谷川信彦和河野满。
首先出阵的是梁戈亮对长谷川信彦。长谷川是1967年第29届世乒赛的单打冠军,右手横拍弧圈攻击打法。他是第二代弧圈球高手,攻防自如,近台打前冲,中台拉高吊,远台防守时还放得一手极高明的或转或不转的高球。战幕拉开,两人都攻得凶,守得严,各得一局。决胜局比分交叉上升至18平,梁戈亮一板漂亮的抽杀得分,19:18。紧接着一板软削,不知是他力度拿捏得差了一点,还是观众席上哪位紧张得吐了口气,球打到网上的白边,蹭了几下,楞没过去,给弹了回来。真是可惜!好一个长谷川,不愧为世界冠军,抓住时机,果断地连起两板,为日本队首得一分。
第二盘由庄则栋出战日本第一主力伊藤繁雄。伊藤是上届单打冠军,东洋快攻高手,善于后发制人。庄则栋是三届单打冠军,中华快攻宗师,喜欢打在前面。所以这是一场新老冠军的比试,一盘两种快攻打法的竞争。两人打法上的不同之处,请您听我道来。
老庄的打法,讲究的是稳、准、狠三个字。可是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练起来难,相互之间还有矛盾。狠,讲的当然是速度快,力量大。早年为了练这个“狠”字,老庄用一公斤重的铁拍子,300下一组,每天挥拍多组。为什么用一公斤重的铁拍子,而不用别的呢?这里头有个讲究。人手臂上的肌肉有好多块,每一块的功效不同。因此您要是练错了,搞得跟练健美的人一样,打起球来起不了作用。比方说,打网球的人就不能练游泳,因为二者需要的肌肉还相互抵触。准,就是距离尺寸拿捏得好;稳,就是时间上拿捏得好。可是据现代物理学鼻祖海森堡先生考证,要是距离搞得准,速度就必然不准;要是能量搞得准,时间就必然不准,这叫测不准原理。海先生说距离误差乘以速度误差,永远不会小于一个普郎克常数,能量和时间也一样。当然,这个普郎克常数很小,那是再精确的仪器也做不到的事。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测不准量,往往要大得多。所以您常常可以看到象王励勤这等高手,狠命一板打去却连球的边儿也碰不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庄经过多年的琢磨练习,自创了“加速制动”的功法。“制动”,其实就是煞车。这功法说得简单点,就是快起快落。牺牲了一部分“狠”,赢得了“稳”和“准”,同时因为煞车及时,还获得了招数不使老,回拍快的副产品。老庄铁板功练出来的“狠”,收敛后仍然比别人狠。庄门功法的第二个特点是抢主动权。老庄天生是个当官的料,对于这个问题,总结起来有多种形象的说法,“打在前面”,“八面威风”,“发球本身就是一板”等等。只可惜老庄用“加速制动”法避开了球上的“普郎克坑”,可是忽视了人生路上的“普郎克坑”,因为想兼得鱼和熊掌而栽了进去。许多往事,至今仍然不能被一些人所原谅。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他本人。他花了几年心血练习研究的东西,也因此没有很好地得以保存和继承。他自己后来写的《闯与创》,由于出版年代和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后,搞了许多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在里面,远不如他七十年代初的一篇讲话那么淳朴真诚。每当我读到那身高要一米八,血要AB型的时候,常常会想,这到底是真的庄门《九阴真经》,还是黄蓉念给欧阳锋的那部呢?只怕庄老自己也搞不清了。所以这海先生的测不准原理忒厉害,管天管地还管人。祸福不可测,人生多坎坷。请各位看官小心您跟前的“普郎克坑”。
言归正传。如果说老庄的快攻是稳准狠的一剑封喉功的话,那伊藤的攻法则是只讲狠的一锤子买卖的干活。何以见得?先来看看他用的这东洋拍子。拍成长方形,比我们用的多出两个角来,所以拍子的重心偏下。这样击球的时候,力臂较长一点,因而突出了这个“狠”字。又因为有海先生原理的自然管制,所以“稳”和“准”必然就差一些。同时,如果用拿中式直板的握拍法去握日本拍的话,就会有些“吊”,而拿不稳。因此早期日本拍握拍法是把中指伸直顶住球拍的重心所在,手指短的人,往往还要把无名指加上帮忙。这一来推挡就不方便了。所以过去说日本拍无法推挡。可是乒乓球是圆的,什么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那澎湖小蛟蒋澎龙过去也是这么握拍,所以老是二流,跟刘国梁打,七战七败。后来拜师于重炮手周兰荪名下。周老师见他人高指长,就让他把中指自然弯曲,用中式握拍法拿日本拍,再传他一手周门韦陀锤┄┄大力推挡。一下子小蒋就挤身于超一流选手,推得刘国梁没脾气。如果不给您谜底,您能猜得出球搓过网后能自己跳回来的天骄郭跃华、高球一放十六个的虎妞曹燕华、削球哼攻球哈的神叨陈新华和这周门韦陀锤传人蒋澎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那就是,他们都是经过周兰荪剪枝打叶后才成为世界超一流高手的。关于周老的故事,我们以后请郭跃华出场时再细表。这里顺便作个交代,31届世乒赛是周兰荪最后一次参赛。这回他率众工兵排雷,同前几次一样,不慎被地雷所伤,提前出局。同庄则栋、李富荣功力相当,可战绩绝然不同。或是天意?令人无不为他嗟叹。
闲话少说,战斗开始。老庄站台中,伊藤站台角。老庄左右开攻,伊藤弧圈加扣杀。各胜一局后,庄则栋凭借反手攻球优势,以21:15为中国队把比分扳平。
第三盘是李景光对河野满。河野满这年25岁,师承佐藤博治,是第29届的世界亚军。佐藤博治乃东方快攻打法第一人,1952年第19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夺得东半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他非常赏识庄则栋的左右开攻打法,教河野满修习庄球,所以人人都说河野满打球酷似庄则栋。酷似,但毕竟还不是。遇到功力此刻已经超过庄则栋的李景光,只好甘拜下风。只听的“砰砰”两响,李紧砰2:0把河野满打下台来。第四盘梁戈亮的倒拍跺脚搞得老伊藤晕头转向,中国队3:1领先。
第五盘由李景光和长谷川争夺中场。真是长谷川水湍急。只见他一板又一板地把高吊旋涡放过去。李景光强攻不凑效,先丢一局,第二局又以16:19落后。好样儿的李景光,真不愧是我方主将。在关键时刻,凭借发球抢攻连得5分把局分追平。然后乘胜追击,又得一分。
这时候,场上比分已是4:1。一万多名观众屏住呼吸,鸦雀无声,都在默默念经许愿。信洋教的都在胸前划十字祈祷。无非是想收买佛祖和上帝,请他们帮忙,使得那半决赛时反败为胜的一幕重演。第六盘由庄则栋出战河野满。面对比自己小六岁的酷似自己打法的对手,老庄思绪万千。或是想起自己虚度的六载年华?老庄直走神,自己最为得意的反手攻球,居然板板出界,以0:2败下阵来。观众们稍稍地喘了口气,都以为自己的祈祷许愿初见成效。
第七盘由双方主将李景光和伊藤繁雄对阵。历史啊,请记住:这是一个世乒赛史上的记录和奇迹!这是一个西风落叶、摧枯拉朽的战例!两人的功夫我已交代过了,这里只告诉您比分:21:3,21:6!其余的让您自己想象。多年后,徐寅生回忆道,“真是打神了!”李景光如此厉害,又有谁抵挡得了呢?
中国队5:2金身重塑,阔别世乒赛战场六年后,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拄着拐杖观球的日本乒联主席后藤钾二先生,对身边的秘书长森武郎说,“我们邀请中国队的这着棋下对了。我早说过,没有中国人参赛,就不算世乒赛。”原来,这后藤先生本是日本爱知县的一个员外,办有爱知工业大学。名古屋乃爱知县境内第一大都市,所以人称后藤先生为“名古屋教父”。这回为了邀请中国队参赛,后藤和森武一起到北京请客,并且答应周恩来,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力排众议,辞去亚乒联主席职务,把日本乒联带出亚乒联,第二年和中国乒协一起创办新的亚乒联盟。中国队总算没有辜负后藤先生的一片苦心。
经过紧张的斯韦思林杯争夺战,各路高手都已出招。显然圣勃莱德杯的竞争将是更为激烈。各路老将雄风犹在,有中国的庄则栋和李富荣,日本的长谷川、伊藤,西德的舒勒,瑞典的阿尔塞等。正当年的高手们,如法国的塞克雷坦,南斯拉夫的舒尔贝克、斯蒂潘契奇,日本的河野满,瑞典的约翰逊等人更是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次与中国队同场较技,让他们自信心大增,也在同行中确立了他们的地位。而更让世人嘱目的,是一大批年青顶尖新手的浮出,如瑞典的本格森,中国的李景光和梁戈亮,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和约尼尔等等。这些人统治了世界乒坛的今后十年。他们人数之多,水平之高,打法之各别,空前绝后。
争夺天下第一的大决战开始了。阵图一出来,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最后的八分之一区。原来这里除了第2号种子长谷川信彦和第15号种子本格森外,还有威震名古屋的李景光。 抽签在这个区内的人都抱怨自己运气不佳,而在此区外的人则为这几大高手提前火拼而欢喜。
果然不出所料,前两轮无事。第三轮本格森出战李景光。这提前到来的圣勃莱德杯争夺战,吸引的观众格外的多。日本人都想看看这个当众扒下他们世界冠军裤子的支那汉子,是杨靖宇还魂,还是李元霸再生?更主要的,要是有人能替他们报仇,岂不妙哉?中瑞首次论剑的第二回合就在观众一边倒的彩声中开始了。正如预期的那样,“砰砰”几下,李紧砰拿下第一局。“什么?您问怎样拿下来的?我没看清。……没人看清。……球太快,看不清。”那时没因特网,记者用电话发稿,电话里就听到他们说这些。不能怪他们,真的看不清。我告诉您我都看清了什么吧。我看到李景光一整局中发球的动作没有重复过;我看到本格森为救一个球满场跑。一局下来,观众的吼声小了许多。
对于打乒乓球的人来说,打球是一场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你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打对方让你打的球,十有八九会输。发球发得好的话,就逼着对方按一定的方式回球,从一开始就牢牢的把握住了主动权。反之则是把主动权交到别人手里,任人宰割。因此中国队人人都有一套发球的绝活。一个动作至少要发三种不同的球,而同一种球至少可以用三个不同动作发出来。发球是中国乒乓球的一大特色,不少人都有一局发球动作不重复的本事。到了稍后的发球大师许绍发手上,就更是了不得,一场世乒赛下来,还有半口袋球剩下下回再用。
第二局换边再战。小本已不再吃发球。吃足三局苦头后,他似乎找到了办法:专拉李的反手,同时利用他年轻力壮的优势满场跑,救了不少险球,跟老李相持。李景光打球,向来三下五除二,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持,显得有些急躁,频频失误,让本格森扳回一局。本格森从一局只得十来分打到能胜一局,信心大增。观众席上喊声震天。接下来两局大致相同,互有胜负。2:2 平。
欧洲选手对付中国直板快攻的一绝招,是向反手拉强力弧圈球。而中国快攻选手对付弧圈的办法,一是谢赛克的盖,二是陈龙灿的挡,三是周兰荪的推。盖是借力打力的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要求对球的落点和旋转有极准确的判断。挡则是哪里来哪里去,没有多少主动权,比盖慢一步。推呢,则是主动出击。但由于球已起来,击球点较高,需要高个子和很强的腕力。前几局中李景光以挡为主,所以不得不打相持球。看来想赢的话,得变招。
决胜局开始。好一个李景光,再次发挥中华推挡神功,以推为主,“砰砰”,一路领先,14:8,胜利在望。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心理作用?不知为什么,老李连打几个软球,被小本抓住机会,又开始相持。也许老李盘算着,相持球我赢7个他赢10个就够了。但是事违人愿,14:11,16:12,16:14。李发球。这组球没处理好,18:17。换发球,小本连续几个下蹲发球,老李几次失误。19:21,李景光饮恨名古屋。一个非他莫属的圣勃莱德杯就这样飞了。竟技体育之残酷,由此可见。 压抑着满腔的失望和悲痛,李景光笑容满面地和本格森握手,向他表示祝贺,赢得了观众们满堂的彩声。人人都说,“中国队风度真好!”可是,当年又有谁能料到,十多年后的中国队,留给人们的却是完全相反的精神面貌呢?
本格森经此役后,信心大增,勇猛无比。16进8,遇第二号种子长谷川信彦。 这回,他把刚刚从李景光那里学到的进攻诀窍一古脑儿地用到了长谷川身上。只见他利用自己左撇子的优势,正拉反打,逼得长谷川满场跑。长谷川在观众们的鼓掌声中,一次又一次地救起险球,然而始终避免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最后,本格森又一次在第五局以21:19获胜。
两轮惊险下来,本格森功力大长。8进4与捷克斯洛伐克老将孔兹相遇,不费吹灰之力,以3:0大胜,获得半决赛权,夺冠之势,初现端倪。

第2楼

老兄笔法细腻多姿多彩,使人如身临其境!老庄在文革时的一些所为,也非个人能左右的。

第3楼

龙文 于 2001-8-11 06:23 PM 写道:
他自己后来写的《闯与创》,由于出版年代和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后,搞了许多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在里面,远不如他七十年代初的一篇讲话那么淳朴真诚 老哥说的是什么讲话?说来听听

第4楼

ww 于 2003-1-21 02:44 PM 写道:
老哥说的是什么讲话?说来听听 31届世乒赛回来后的巡回报告。那是我的第一本“经书”。

第5楼

很好的文章啊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