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削球打法及相应的器材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11-09-20 07:25
第1楼

本人是正反反长打法,严格来说算不上是打削球的,就自己玩过的器材结合削球打法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第一种:稳削型,代表人物金景娥,朴美英,武杨等。这种打法突出一个字“稳”,底板:大板面的削球板。正手配软海绵的反胶套胶,反手海绵1.0或以上厚度的长胶,生胶,或正胶,也有人用防弧,甚至反手用反胶(比如郑诗畅和王婷婷),但是反手用反胶难度颇大。此种打法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高,正反手均要掌握稳定的削球技术,业余的比较难练。 第二种:削中反攻型:代表人物朱世赫,范瑛,丁松。这种打法和第一种相比正手进攻的比例增大许多,甚至直接发球抢攻。底板以及反手的配置和第一种一样,正手反胶的海绵可以适当增加硬度,也可以用涩性套胶来增加中远台的进攻力量。 第三种:反手稳削,正手反拉反兜为主,辅以倒板进攻。代表人物陈卫星,侯英超,希腊的吉奥尼斯,德国的鲁文费勒斯等。反手配长胶或正(生)胶套胶,正手套胶的配置和横板弧快打法的配置一样。所用的底板不仅仅局限于大板面的削球板,也可以用稍软的弧圈板(如一些五夹板或薄一点的芳基板),甚至可以用软一些的七夹板,如果反手太弹的话,可以通过反手套胶的海绵来改善。 第四种:以中近台磕削,正手进攻为主,辅以反手拱,倒板攻等技术。代表人物,瑞典的法比安 阿克斯特罗姆, 阿根廷的刘松,中国年轻的削球手马特等。底板选择的范围比较宽,从削球板到快弧板基本都可以选。反手配以薄海绵或者无海绵的长胶。正手弧快套胶。这种打法相比较横板双反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横板正反手转换不好的缺点,且球路怪异,比较适合业余的。 希望此贴对大家的器材配置方面有点用处。

第2楼

总结的很全面!谢谢楼主!

第3楼

支持,我用0.5厚度的海绵配长胶

第4楼

我请教过一位省队专业削球手,他说:正手削球,不只对业余球手来说难练,对于专业削球手,想练好,同样有难度。 有一篇文章中提到“朱世赫:我的削球尤其是正手削球还需多加练习。” 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看过,如果有没看过的有必要看一看。 丁松误导了一代人?朱世赫的步法第一?--十问削球 http://sports.sina.com.cn/o/2003-09-26/1814598407.s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1 0:23:22编辑过]

第5楼

同手型有关,要从基本功练起,业余难练好,原因是找不到适合的陪练专供正手练习.

第6楼

第一种,正手削球真的很难练。我还没见过有业余削球手,正手反胶削得稳的。大部分都是以兜,档,反拉为主。

第7楼

那也太不经打了..一板结束,对方的弧圈也太差了吧?

第8楼

却是正手很难练。没有合适的陪练。 特别是没有能拉起我削的加转球,一板就结束了。

第9楼

练削加转,得找省队退役的陪练,但是费用比较贵。

第10楼

楼主总结得好

第11楼

mengcan兄弟现在用什么器材?

第12楼

正手还是以反拉为主,如果位置不好或者需要调整才用正手削的,因为正手削得不转,而且球速慢了,给了对方容易进攻的机会

第13楼

反手单胶皮,近中台多,很少退到远台,正手用的多。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