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在JY看到一篇讲纤维板的文章,转给不去JY的和还没看过的同学看看
【在此感谢麦克格雷迪116】
今天又来啰嗦器材配置了,不管您的器材配置现在是什么情况,都建议您看一看,老鸟温故而知新,新手向老鸟靠近几米。嘿嘿,这回目标主要定位于纤维板,并非作者不喜欢纯木,只是以前的帖子对纯木介绍已经不少了,而且纯木底板相对好配胶些,倒是纤维的搭配是较让大家费心思的,现在纤维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对于手感的变化很多朋友很不适应,很迷茫。所以今天着重介绍一下纤维配胶。喜欢纯木的勿怪,其实内容是有些触类旁通的,并非对纯木没有指导性。希望你们读下去。需要特别指出,文章内容尽量照顾一般水平爱好者的能力,在一些朋友眼里可能控制好,容错高,的底板的评价会被稍降低一些,因为要排除球手对底板熟悉后的驾驭能力,高手们勿对号入座,谢谢捧场,嘿嘿
纤维板为什么难配胶(主要指碳素,芳碳类底板)?主要有这几个原因:1脱板快,球在板上的停滞时间短。有时动作做不完球即离开球板,旋转加不上,弧线不好控制;2力量不够线性,一些纯木底板的发力很顺畅,随着球手的发力渐增一层一层透至大芯。但纤维的力反馈很难像纯木般过渡,因为纤维层的强度高,未打透是一种感觉,如闷,虚,硬。打透了又是一种感觉,如脆,透,顶。发力时的分寸不易掌握,会有突然变顶的感觉,有些球就冒名的出界(下网)了。早期用波尔精神的小力量是很快而稳的,但一度让我很不适应其发力后突然变长的弧线。失误增多,一直练到现在才算是控制的比较好,而还不敢说得心应手。3弧线比较平,虽然一些朋友的力量能够打透纤维板,但其低平的弧线也是让人较易失误的。所以在较硬弹的纤维板时就需要格外注意套胶的吃球能力,以免控制不住弧线。
好,纤维的特点先说到这里。再说说套胶,首先是国产粘性,粘性套胶没有软的,低硬度都是相对而言,软海绵配粘性胶面不好打,粘性=出球慢,软海绵=形变大,出球慢+形变大=没力量=没手感。那么粘性的硬海绵有什么好处?答案是:旋转好!摩擦时球要在胶上滚动,滚动的距离越长转化旋转的能力就越强,硬海绵击球形变小,球不至于陷的太深,滚动就比较顺畅,粘性的表面首先是保证了球停滞的时间长,又能做到摩擦时不打滑,相同的摩擦距离产生的摩擦力要强于涩性胶面的软海绵。所以硬海绵粘性胶面的狂二搓短球轻松战胜软海绵胶面微粘的08ES。再者硬海绵的形变反作用力更强,力量也更大,配合粘性的胶面二跳会很强。但需要板板发力的打法也较消耗体力。再来看看进口涩性,蛋糕类的先排除,涩性的风格基本是软而弹,没有粘性的表面保证摩擦力,套胶需要吞吐能力更强的海绵,不论是德套还是日套。它们的击球形变都要比国产粘性来的明显。吃得深但吐的快,不如粘性转,却比粘性快的多。故中国人一般正粘反涩,把软弹的外套放在反手。区分日德套胶很简单,日系爆发力更强,比德套海绵回弹更快,借力更好,胶面韧,击球位移小,手感清晰,旋转比德套稍好。但过快的速度对手感和反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德套则比较容错,吃的深,吐的没有日套快。使球手做动作更从容,且更深的形变可以把球推的更远,德套往往弧线最长。轻易就打到底线。但由于海绵软,脱板又稍慢。消耗的力量较多,德套有一点后劲不足。球的飞行快但不易顶手。而且小力量击球时由于形变不大脱板反而快,德套更涩的表面也不如日套摩擦力强。不少朋友反应虚弹,冒高。
而无机之后,日系的阵营中多了组款强有力的产品:TENERGY。德系则开始向“蛋糕”工艺方向探索。国产方面别出心裁的祭出了“打底技术”。三足鼎立,性能如何?
先来看看TENERGY系列,蝴蝶这次拿出了革新性的产品。不同于以往日套多以爆发力见长的特点,TENERGY吃球很深,表面摩擦力也很强。获得了较集中的击球手感和持球时间,由于胶面有张力,不像德套会产生较大的击球位移,虽然海绵形变恢复也很快,但力量作用于球体很集中,却没有虚弹感。不论是速度还是力量都很有保障。基本已经成为了外套第一选择。只是过高的售价限制了它的普及。而失效快的问题也给了竞争对手发挥的空间。转观ESN系列的蛋糕,一改以往柔软的特点,变得很扎实,大孔径海绵使得小球的敏感度也很高,不再像以往的产品小球手感混沌不清。也告别了虚弹的问题,微带粘性的表面加扎实的海绵使的旋转的制造非常有数,甚至超越了一些国产套胶的旋转。他的不足在于海绵的形变幅度降低后,回弹的力量被限制,速度有所下降,借力性能不强。而且大力量下内部较空的海绵有点承压不足,球的飞行有点飘忽。而国产套胶的解决之道打底技术,则是利用海绵的灌后优势,用符合规则(PS:暂时合格,规则每年都会改,对V.O.C挥发性的检测逐年变严,厂家的预处理技术也一变再变,不同批次的打底套胶性能可能会不同)的打底油使海绵膨胀,达到灌胶的效果。以适应无机后的要求。
有了良好的控制,速度和旋转才能更好的转化为得分,所以我要强调套胶搭配的控制能力。只有让海绵形变的更深,抓球更紧,才能控制的更好,所以建议搭配在有较硬面材的底板之上。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这样。面材对击球手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越硬的面材越容易手感清晰。原因是当击球时产生的形变越小,受旋转的影响也越小,球的弹出角度就越精准。但人脑的反应时间是有限的,硬过了头的面材容易让我们失去控制,所以硬面材只是具备了手感清晰的基础,并非硬面材手感一定清晰,但手感清晰的板面材一定较硬。仔细想一想,这样的例子很多哦。为什么软面材不行?因为击球时如果套胶形变大了,板的形变相对就减小,而板的形变增大,套胶的形变就相应减小,手感更多来自套胶的形变,套胶形变不足手感就会变模糊,所以要尽量让套胶优先形变,器材界也有过硬配软,软配硬这种说法。就是为了保证手感。林巴算中硬,KOTO,红木,胡桃,黑檀木,都算是硬木。现在既有纤维在次表层又有纤维内置的产品。担心自己控制不住的可以选则纤维内置的产品。力材是较软阿尤斯的多一些,这样保证球能咬得住,也不会太混沌,纤维的特点在发力时也能得以体现。较适合看重底板容错的朋友。而纤维层在次表层的产品一速快,迎前发力效果非常好,纤维对面材的硬度是一种补充,不易吃转,指向精确。只是出球更快,发力及摩擦时间短,适合手感不错,动作较正规的球友。
理论方面的文字就介绍到这里,虽然直接送上组合搭配会比较受欢迎,但还是希望和球友们分享下理论经验,这样对一些非主流套胶的配置心里也会有清晰的方向,本来计划一帖搞定,但文字量太大,还是分成了两帖,下一帖将从实例出发,介绍主流底板与套胶的搭配。有些看不懂的朋友可以期待了,不过那之前,我要先休息一下了,呵呵请大家送花呀,让我更有动力更快的完成新帖,请你们赐与我力量吧!!嘿嘿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10/9/2011 10:18:58 PM编辑过]
上回的理论篇朋友都没有过瘾吧,哈哈。没关系,配置篇趁假期奉上,算是给大家尽一点心意吧,看完了配置篇,再去结合理论篇,应该会有新的收获呢!时时温故知新,可保器材不求人。呵呵,希望大家的器材发烧之路能尽快晋级。少花一些银子,收获多些快乐。祝大家10-1快乐
进入实战,废话不多说了,先揭晓我推荐的配置,个人比较推荐的正手套胶有:NEO狂飚系,NEO天极系,729-08,银河月球,银河阿波罗,海夫蓝鲸,多尼克S1Baracuda,岸度ROXON 500.HEXER,骄猛唯佳力量,唯佳速度,挺拔灵气VIP,尼塔库冰龙,TENERGY 05;这么多种类,风格特点各不相同,如何各取所需?听我逐一分解:
附加了一些数值横向比评,受个人实力与器材差距,只求有一定参考性,不标傍绝对正确。与大家体验较有不同属正常,欢迎回帖沟通探讨。有不同观点的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一定酌情修改。请不要没头没脑来一句“说实话,对楼主观点实在不敢恭维”而没有下文。谢谢配合
本帖希望对一般水平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对于单项技术纯熟的朋友配置可更自由
狂飚3,国人太熟悉这款套胶了,虽然品控存质疑,他不可否认仍是当今中国乒坛第一正手选择,没有之一。目前市场上有普通版和NEO版。普通版如今的海绵比有机时期的海绵要柔韧不少,更容易形变了,手感通透度不错,,狂飚虽然也算硬海绵,但如今的海绵硬度稍降低些即可达到易透的要求,而且不发力时可以不乱喷。发球和短球能力仍强过外套。旋转强,二跳顶。旋转与速度的结合高度目前尚无产品超越。对发力有一定的要求。速度8 旋转8 控制7.5
狂飚2,用的人较小,主要其击球弧线不如3长,且较有沉重感,打起来较三更累,其优点是表面粘性大,搓中抢攻非常犀利。绝对力量和旋转要超越狂三。较需要选手自身发力好。需要灌胶使用。速度8.5 旋转8.5 控制7
天极2,单板质量很高(绝对力量),尤其冲球,稳定性与杀伤力兼得。但相对速度较慢,不发力时威胁较小,控制一流,发球,短球与旋转都是其强项。对发力有一定要求。需要灌胶使用。速度7 旋转9 控制9
天极3,相对速度比较快,绝对力量稍小,适合小力量选手6-8分力量连续拉快速弧圈球,手感较通透,球速快稳。控制时手感稍混沌。但球不乱弹。适合过渡不适合纠缠。坚持主动上手,效果不错。对力量要求较小。推荐39-40度。需要灌胶使用。速度7.5 旋转7.5 控制8
PS:NEO版就是打底版本的,起到了灌胶的效果,手感比普通版本更透,但建议低一度,因为NEO版本比普通版本灌胶后的手感要硬一些。建议使用无机粘合。
729-08,我觉得是729的柔性面胶最出色的产品,虽然海绵比焦点的硬,但含胶量大的海绵手感并不虚弹,很扎实。加上胶面不错的摩擦力,最大特点就是拉球转,连续弧圈上台率甚至比天极3都略高。美中不足是二跳速度稍慢。有时得势不得分。还需要球手打的聪明一点,不要只攻一条线路。整体均衡,无明显漏洞。特长不够突出。但适用面宽,对力量要求一般。推荐47度和49度。需要灌胶使用。速度7 旋转8 控制8.5
银河月球,银河以TENERGY为原形参照设计生产的一款套胶,海绵外观到吃球的感觉确实相像,不过硬度要稍高,没有“天拿机”形变深,回弹也没有那么快。算是低价实用版吧,微粘的胶面出球较轻快,小力量也容易打出高质量的球。不足是弧线有点高,需配支持稍强的底板。对力量要求较小。作为一款无机后推出的套胶,其配置纤维板不灌也行,灌灌更好打。(也可配置反手)速度7 旋转7.5 控制8
银河阿波罗,这一款是打底粘性套胶,与另外两强红双喜与海夫相比,阿波罗走折中线路,不如红双喜转但相对速度快(非绝对速度),不及蓝鲸力量大但手感清晰。这也让它有了不错的占有率。虽然粘性非常强,但胶粒较短,打底后的海绵小力量非常敏锐,出球速度强于旋转,但仍具有国套的弧线控制力,加上宽泛的硬度选择,对纤维板的适应性很不错。但其过短的胶粒只适合主动发力的选手一板过,连续相持能力不足。需要配在较硬面材的底板之上迎前击球。打底失效后需要有机或增能剂来弥补失去的弹性。速度8 旋转7 控制7.5
海夫蓝鲸2。打底套胶的前辈了,蓝鲸2的黑色海绵不仅个性,而且弹性突出,击球声音十分响亮,胶面同样采用超厚底皮+短颗粒。而且打过底的海绵十分有力,这样的组合让蓝鲸2的形变很小,出球特别快。球感清晰度稍弱,但很适合进攻能力好的选手。发力时的爽快会让你忘记他控制上的不足。对手感要求颇高。打底类的产品也同样需要增能剂作为降效后的补偿。速度8.5 旋转6.5 控制7
多尼克S1,很火热的一款正手外套,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容粘性的动作,旋转好,手感扎实。能把球搓转,易上手而弧线犀利。在涩性里的二跳算是相当不错的,较适合想用来替代狂飚的朋友,但他还是外套,击球板形需要调整,板前倾不能过多,还要保证有一定的撞击成份。只要摸清S1的特点去打,杀伤力非常强大。最好不灌 速度8.5 旋转7.5 控制7.5
Baracuda,一款正反手都可使用的套胶,把他加入推荐是因为他具有极好的防守能力,又是蛋糕海绵。虽然要比速度他并不非常出色,但稳扎稳打的风格还是讨多数朋友的喜欢的,而且我们是要搭配纤维,一款有着不俗吃球能力的套胶无疑会让我们相持中多了分自信,胶面同样有很好的摩擦力,海绵更柔合,拉球弧线很漂亮,防守时几乎摆好拍形就能稳稳的回球。缺点是力量有点弱,不过在纤维板上的发挥还算可以。配在稍威硬弹的板上更好。最好不灌(也可配置反手) 速度8 旋转8 控制8
岸度500 pro.岸度出品的一款无机内能套胶,高密度海绵,据称可以达到灌饱的效果,实际感受没有那么暴力,但力量的层次感很出色,发力非常听话,加一点力就只长一分,绝不轻易出界。并且后劲很足,没有出现支撑不住的现象。弧线稳定,实在是非常好的力量控制感。只是小球还是一点点德套较虚的毛病,绝对旋转也不强。但打相持球,机会球是绝对够了。对力量要求不高。并且不用灌胶,内能消耗不快。可以不灌(也可配置反手) 速度9.5 旋转6.5 控制7
岸度HEXER,蛋糕海绵的又一款控制型套胶,同样适配于支撑力好的底板,当初抱着尝试的心理试了大力神,结果无奈的杯具了,其实打着也够透,板也够快,控制也不算太差。但机会球实在是浪费了太多。实在是对不起一款易控型套胶的身份,总结原因就是出在大力神是桧木面材,较厚而软,影响了海绵的吃球深度。蛋糕吞吐本就不如传统德套,这样一来优势无法发挥,自然别扭。适合KOTO以上硬度的底板。其旋转强,控制力量好。打落点能力也能给到7分以上。速度比一般国套快,在外套里算一般。如果是初尝试外套作为正手还是不错的。适合小力量控制多的球手。最好不灌(也可配置反手) 速度7.5 旋转8 控制8.5
骄猛唯佳力量,试用之前就听说手感有些TENERGY系列的味道,实际使用确实比其它蛋糕的形变深度大一些。不过还不及TENERGY手感清晰。表面跟当今的国套比几乎可以说是粘性了,拉球旋转不俗,虽然称作力量,但其还是款速度型的产品,一速较快,球质不够厚重,发力大了有点飘。配在纤维板上近台特点更突出,发挥更出色。最好不灌 速度 8.5 旋转8 控制7.5
唯佳速度,一款专为亚洲人设计的套胶(本来也快成亚洲人的运动了)。海绵比较敏感,小力量调整弧线不错,出球也快,虽有速度之名,但其速度并不十分出色。只是很适合力量不大的朋友打出相对高速的球,击球要干脆。需要底板自己有速度。最好不灌(也可配置反手) 速度8 旋转7.5 控制7.5
挺拔灵气VIP,此款套胶诞生于蛋糕问世之前,可算是目前德套高弹海绵中综合性能最好的套胶之一了,速度快,吃球稳,弧线低而好控,旋转能力虽然仍不是其强项,但弧线的调整能力在高硬度德套中也算一流了。击球感不虚,发力后劲足,对底板的适应性很强,难得的好套胶,正反手都可选用。可以不灌(也可配置反手) 速度9.5 旋转6.5 控制7.5
尼塔库冰龙,一直没有特别火,但其实真的是好胶,对狂飚有一定的替性的,除了S1。就得数冰龙了。冰龙是明显的日套风格,海绵软而胶面韧,击球声音特别响亮,吃球深度非常合适,既保控制,又没有让脱板变肉。当他在你的正手时,你能想到的就是发力再发力,直到把对手顶出去。你甚至可以吸一板短的,冰龙的力量控制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而且很少掉球。表面摩擦强于VIP,弱于S1。不过拉二跳很不错(有胶粒有关)。小球的控制一般,但不易失误。总体是一款进攻稳中带凶的好的正手套胶。最好不灌,配合增能剂。速度8.5 旋转8 控制8.5
TENERGY05,这个都快被大家念叨烂掉了,唯一一款市场版要过400大洋之上套胶,如此与众不同,还能获得成功,他的性能当然也必有独到之处。05的胶粒不算最细,但间距稍大,加上柔合的面胶,有很实在的抓球感,较之前硬度相似的套胶如大巴,EL等形变更深,小力量拉球更有数,加转弧圈也是涩套中非常高的水准。发力后内在力量澎湃,较易获得稳定又下压的弧线。几乎统治了国外选手的正手。简直就是涩性领域的狂飚。最好不灌,配合增能剂。速度9.5 旋转8 控制8.5
以上这些就是正手套胶的推荐,下面再来推荐一部分反手套胶:CJ8000两面弧圈,ZAP,阿波罗2,焦点三,白鲨2,SRIVER,EL,紫尼,F1,铂金JO,S2,快冲,铂金X1,CALIBRA LT,SINUS,SINUS ALPHA,岸度450,BRYCE SPDDE FX,T64;
CJ8000两面弧圈,我感觉此套胶算是非常有性价比的套胶了,胶面有微粘感,摩擦力一般,很吃球。灌胶之后手感非比较透,有点小一号紫尼的感觉,6-7分力量下速度提升特别明显,绝对力量差一些。适合迎前击打。小动作的弧线很好起。 建议灌胶 速度 7 旋转6.5 控制7.5
亚萨卡ZAP,白色包装的36-38度。海绵与CJ8000两面弧圈硬度相同,但实际更透一些,吃球更深,比CJ8000要好控制弧线,拉球的旋转也要强出一筹。同样力量稍弱。但与纤维板的配合感非常好,近台威力也不错。虽然CJ8000两面弧圈号称弧圈,但与ZAP相比弹击性反而更好,ZAP的弧圈味道更足。建议灌胶使用 速度7 旋转7 控制8
阿波罗2,银河出产的蛋糕产品,味道不错,可以尝鲜。速度8 旋转7 控制7.5
焦点3,一款胶面与海绵都非常柔软的套胶,重量很轻,容错性很好。适合各种技术打法。与纤维板配合可稳定反手技术,只是速度一般,对灌胶的反应也一般。能软化海绵,速度提升有限。适合提高阶段的过渡。速度7 旋转7 控制8.5
白鲨二,海夫打底套胶的一款力作,速度直追一部分外套,胶面也极涩,脱板快。制造旋转能力一般,弹击爽快,弧圈对技术要求较高。虽然海绵软,但发力不足时球质不够实。还是适合反手较稳健的弹击多的选手。不需要灌胶直接使用。但打底过时效后需要有机或增能剂。速度9 旋转6.5 控制7
SRIVER,蝴蝶畅销几十年的经典产品。海绵的灌胶潜力非常大,摩擦力在纯涩套胶中算是很不错了,灌后海绵也不会过虚,速度与力量的平衡点非常高,弧线很有特点,既不明显降低球速又相对安全,难得的全能武器,适合各种打法。 速度8 旋转7.5 控制7.5
SRIVER EL,作为SRIVER的软海绵版本,EL的摩擦性能出色,控制性也有提升。对于小力量或反手技术还不稳定的球友能提高反手弧圈的质量。兼有一定的弹击能力,适合多种打法,与纤维配合出色 速度7.5 旋转7.5 控制8
紫尼,胶面涩,旋转较弱,但极软的海绵弧线还是较易控制的,灌胶后的性能才是亮点,喷射感强,弧线后期下压非常厉害,声音极响亮。速度非常快。虽然现在反手的弧圈是主流,但这样一款弹击性能几乎完美的产品还是在业余有一席之地,停产之前再次感受他那独特的魅力。速度9 旋转6.5 控制7.5 F1,德制内能的早期产品,海绵软,速度极快,摩擦同样是其弱项,更适合弹击与速度型的弧圈,小球较弱,由于吞吐太明显,需要扎实的底板搭配,保证手感的清晰。灌胶非必需,但可靠灌胶提升速度。速度9.5 旋转6.5 控制7
铂金JO,多尼克的高性价比产品,速度极快,摩擦力有一定提升,不以旋转见长,但弧线落点比较稳定。海绵硬度提升,但发力依然透板,比F1的力量要大很多,可算是一款全面进化的产品。不需灌胶就有较好表现。速度9.5 旋转7 控制7.5
S2,多尼克的蛋糕产品,与S1同样有着出色的摩擦力,海绵较S1软,速度不如S1快。但手感比较舒服。也没有虚弹感。反手比较慢的动作也能打出一定的质量。仍是内能海绵,发力有一定威胁。适合需要稳定反手能力的球友。 速度7.5 旋转8 控制8
快车冲锋号:重量比较轻的一款蛋糕套胶,小力量的速度比较出色,海绵虽然不是吞感极强,但手感很透。与工艺和较薄的厚度有关,胶面摩擦力不错,在压低弧线的同时能保证过网率。适合快带,反手冲球较多的球友。速度8.5 旋转7.5 控制7.5
铂金X1,铂金系列的蛋糕海绵版本,此系列全面的特点的确不错。X1的摩擦能力非常好,吃球深度控制也不错,有一定的速度,如果你手感好,它在你手中能产生更多变化,得分手段很丰富,不足是力量较弱。与纤维配合属各取所需,加之价位不算贵,使用率比较高。 速度8 旋转8 控制8.5
岸度450,500的兄弟产品,力量感控制出色,速度快,手感软弹,有灌后的感觉。绝对力量有点小,适合纤维外置的产品,要主近台使用,发挥其快速易透的特点,7-8力量下非常好打。速度9 旋转7 控制7.5
CALIBRA LT,斯帝卡出品,却是产自日本。类似于冰龙类海绵,有不弱的形变,出球有喷射感,弧线较易打长,也比较低平,摩擦不弱,但不是二跳强的风格。仍长于借力发力。保证稳定性,手感清晰度稍差于T05,但比T64可控性强,算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款产品吧。内能会消退,但缩胶幅度稍小些。与增能剂配合较方便,处理时时更短。 速度9 旋转8 控制8
SINUS,又叫一闪/超音速。德制5代内能,速度感较强,借力能力已经不输大巴,手感扎实,落点稳定,兼顾发力后的控制与威力。弧线好,旋转一般。比较合适薄纤维类底板,手感清晰而不失威力。47.5的硬度可能一些打惯反手软海绵的会不习惯,觉得吞吐喷射感不强,小力量可选ALPHA版。开封一定时间后会缩胶,建议配增能剂使用。速度9.5 旋转7.5 控制7
SINUS ALPHA,一闪的软海绵版本,对于力量打不透一闪的,此款的球质更高,我曾于瓦碳反手发挥非常出色,弹击,快带,撕,拉都具不错水平,高点击球安全性很高,抢前点也不至于难打,反手拉球旋转一般,但借力可以拉的比较贼,小动作非常灵巧。 速度8.5 旋转7.5 控制7.5
BRYCE SPDDE FX,反手弧圈能力非常出色,胶皮张力很强,手感通透。对力小量非常敏感,相对旋转比较强(用小动作加转时)。弧线的稳定性非常出色,加之能弹能拉的特点,近台快速相持打法的顶级产品。专业运动员使用非常多。速度9 旋转8 控制8
T64,与T05同样的海绵,胶粒尺寸相同,密度更大,后劲更足,但手感比较透,旋转比T05 要稍弱。但反手不怎么吃转,防守弧圈成功率很高,主动拉球弧线稳而长,兼有弹击威力,能改善纤维手感。适合反手技术扎实有一定力量的朋友。速度10 旋转7.5 控制7.5
套胶类的介绍到此为止,二楼会尽快更新与底板的搭配建议。太长了,还真是费力气,请大家原谅没有一下写完,趁着假期先送上大半部分。请大家多多支持呀,最好有花送哈哈
附一些我打过的底板作推荐搭配分解:老波尔,波尔ALC,ZLC,ZLF。INNERFORCE ZLC,ALC,ZLF,VISCARIA,张继科,水谷隼。萨碳蜘蛛网。
老波尔TBS,是我最早使用的纤维板之一,速度型,最大的特点是面材脆,借力比较强。弧圈速度很快,对使用者自身的动作要求也较高。芯材软,吸震强。稳定性与杀伤力兼顾。正手习惯配粘性的,狂3天3都是第一选择,只是要灌胶使用,才会有较好的控制感。推荐38,39度。2.15厚度。力量小一点看重容错的可用729-08 45度。喜欢发力连续的用SRIVER,冰龙,T05。反手弹击多铂金JO,紫尼,拉弹都有的450,BRYCE SPEED FX,T64。
波尔ALC,与波尔精神类似,速度型。面材更脆硬,支撑力强。对反应和基本功要求更高,但打法更省力。第一速更快,力量也更足些。为无机设计,配合内能套胶可以不再依赖灌胶,适合近中台速度型弧快选手,正手NEO省狂38 (2.15 2.10mm),天极三39度。(2.2,2.15mm)。S1。或唯佳力量,T05。反手铂金JO,S2。X1。T64。
波尔ZLC,速度型。比波尔精神和ALC形变大,力量足。球很喷。不易控制,杀伤力极强。需要套胶吃球能力很强,正手唯佳力量,冰龙,T05。反手出手快,重速度可配置铂金JO,450,SINUS ALPHA,反手拉可配T64,CALIBRA LT。
波尔ZLF,高速旋转型。波尔系列最薄最软的一款,吃球深,控制强。有利于制造强烈的旋转,适合摩擦较多的打法。配胶可配合此特点。但由于支撑力较不足,套胶需要一定的硬度,粘性可配狂飚39.40.天极3 39.40度.蓝鲸2 38.39度,S1。BARACUDA。反手可配铂金X1,快冲,CALIBRA LT,T64
INNERFORCE ZLC。ZLC纤维内置的产品,大芯换成了阿尤斯,为了增强控制拍面也增大了,甜区也被拉大,击球容错性很好,有形变,手感有纯木的感觉,但弧线仍明显是纤维的弧线,一速强于二速,绝对旋转不会太强。面材支撑一般,建议手感清晰的套胶。适合近台拉打结合的全面型打法,对各种力量都有不错的适应。可配置唯佳力量,冰龙,T05,反手铂金JO。450.LT。T64
INNERFORCE ALC。又一款纤维内置的产品,肉眼可见其纤维层明显比BOLL系的厚。使用感觉柔合,吃球,但芯层不够通透。防守时会比较易于减力保弧线。但有一点影响手感的清晰。可以靠吞吐强的套胶弥补,正手能力强于反手,想用好反手需要有扎实的弧圈功底,正手可配狂飚3 39.729-08。HEXER,S1,BARACUDA,唯佳力量。T05等,反手可配铂金JO,S2,快冲,SINUS ALPHA,T64等。
INNERFORCE ZLF。同样是INNER系列中最软的一款,有形变,但力量不易发散。对动作要求比纯木高,才能打出后劲强底的球,旋转非常好,粘性套胶可配狂3 38-39度。天极3 39度。729-08 45-47度。蓝鲸2 37-38度。涩性更多如S1。冰龙。唯佳力量。VIP。T05等。适合近台相持多的稳定型弧圈打法。
VISCARIA ,硬度超越前面提到的所有底板。但球速不会暴力的无法接受,相反VIS的球速比较收放自如,全凭使用者自己的意愿。而且防守较好,扎实的面层让套胶的形变更充分,不论是蛋糕还是传统海绵的产品在VIS身上都有较好的发挥。适配性非常宽,只要自身发力足的打透的套胶都可以配置。个人比较喜欢的有有机狂三39.40度。狂飚2,39度。天极3.39-40度。蓝鲸2,38度。反手X1(薄摩擦)。铂金JO,紫尼(弹击)。大巴速度FX(拉打结合)。T64(力量好的拉打结合)
张继科,VIS的无机版本,虽然VIS也能打无机,但张继科的一速明显还是快一点,对动作要求更快更准确。可以调低海绵硬度来增强控制,喜欢速度感的直接用内能产品。正手NEO狂3 38-39度。蓝鲸2 37-38度。唯佳力量。T05。反手紫尼,铂金JO,铂金X1。SINUS ALPHA。T64
水谷隼,ZLC纤维外置但手感较软的一款产品,面材换为了稍柔合的林巴,比BOLL ALC的脆性降低不少。击球时更有利于摩擦,所以水谷的弧线比较易控。不过自己配粘性觉得不舒服,支撑不足造成硬海绵的手感不清晰。个人推荐SRIVER,S1。HEXER。唯佳力量。冰龙。T05。反手可配置EL。铂金JO,铂金X1。CALIBRA LT。T64
萨碳蜘蛛网,一款形变明显的纤维。拉球弧度高。弧线安全。击打需要套胶的支撑较足,落点控制较依赖套胶的摩擦力。所以是小力量就比较好透板的才好打。在近台发力的杀伤和稳定性兼顾,正手适配天极3,39度。BARACUDA。唯佳力量。VIP。T05。反手不适合弹击多而适合快带,拉球多的。较需要吃球的稳定性。适配铂金JO。岸度450。LT。T64
以上套胶配置仅供大家参考,并非唯一合理配置,本帖只求为有困惑的朋友答疑解惑。有更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回帖提问,我尽量回复。再一次感谢大家支持。我也要十一快乐一下了哈哈哈哈
【再次感谢mcgrady11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10/9/2011 10:18:26 PM编辑过]
我不去精英器材装备版了,没看到,公司网络屏蔽了精英。麦格雷迪又在威武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10/9/2011 10:25:33 PM编辑过]
纳尼~~~
震惊了
那你的章咋办?你不是那儿的版主吗?
我的章和精英有关吗?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xrby.png
咦,改了嘛
版主也辞啦?
难怪看你成天泡在这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10/9/2011 10:46:33 PM编辑过]
我不是辞的,我是调皮吊蛋被开除的,我老早就劝麦格雷迪辞官回乡颐养天年,这小子不讲究,到现在还在做贡献。
赶紧的,把他花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