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拉“雷神”套胶试打报告:发力好的球友不妨一试

来源网站:www.pingpang.info   发表时间:2012-06-27 08:10
第1楼

尤拉“雷神”套胶试打报告:发力好的球友不妨一试 


 
  6月12日拿到“雷神”套胶到今天为止刚好半个月时间。
 
  为了好好体会一下“雷神”的特点,出于对精英网和广大球友的负责,我并没有急着写试打报告,所以,直到今天才上交作业。实际上,说实话,我觉得半个月时间都有点短了,按说,真正摸清一款套胶的性能,怎么说也得打上一个月吧。
 
  此前,另外一个论坛已经搞了一次“雷神”试打,我也去看了一下测评报告,很多人都把“雷神”真的说成是“神”胶了。关于这一点,我倒是不太认同(虽然那时我并没有见到“雷神”):哪有那么“神”的东西!一款套胶再好,也是相对的,性能再均衡,那也是相对的。每位球友的技术特点、技术基础不同,所以对于一款套胶的体验,应该不会是相同的。
 
  好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我试打的配置是三维十木九碳和银河U6,胶水使用的是樱花有机胶水,裁剪时并没有用刀,而是先剪再粘。
 
  我把自己的体会大概分成“缺点”和“优点”吧。先说“缺点”,后面再谈谈“优点”。
 
一、缺点
 
  “缺点”这个词不一定合适,只是我个人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或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而言的。
 
1、包装
 
  有人说“雷神”的包装“朴实无华”,但在我看来,简单得有点“寒酸”了。原先在没见到“雷神”之前,我想既然市场标价598元的产品,怎么也得是现在流行的“真空包装”,里面最好附带一张涩性套胶贴膜吧。结果见到“雷神”,就是非常简单的包装,里面一张白纸。虽说“雷神”质量确实不错,但是“人靠衣装马靠鞍”,包装上讲究点岂不更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2、套胶版面的商标
 
  一般我们粘套胶时的做法都是商标正对拍柄,但是我收到的“雷神”商标太靠右了,如果再靠过去点或者我的拍面再大点,就真的不好裁剪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3、习惯粘性套胶的朋友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看别人的测评,说“雷神”稍有一点黏性,甚至半黏半涩,习惯使用狂飙的朋友可以很快适应“雷神”。但我看“雷神”就是一款涩性套胶,用惯了粘性套胶的朋友应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
 
4、要用好“雷神”,对于发力的要求较高
 
  我的这款“雷神”硬度标注的是48度,厚度2.0(不过胶皮挺厚的)。硬度应该大体相当于狂飙41度以上,属于较硬的海绵,弹性很好。如果你平时打球以控制为主,自身发力不好的话,想用好“雷神”估计有点困难。
 
5、市场标价有点高
 
  “雷神”的标价是598元,对于普通球友来说还是高了点,虽然我个人认为“雷神”还是一款不错的套胶。刚才去精英超市看了一下,超市价是388元,这个价位就“物有所值”了。
 
二、优点
 
  上面说了“雷神”的“缺点”,现在我来谈谈“雷神”的“物有所值”的方面。当然,这个“优点”也是相对的,比如一位省队队员会认为这是一款好套胶,而一个初学者可能就会还不如手头上的普狂好用。所以,我这说的“优点”是基于我自己的技术水平而言的。
 
1、胶面
 
  虽然“雷神”的外包装很简单,但是等到我拆开包装见到“庐山真面目”时,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雷神”的胶面温润如玉,不愧是一款高端产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2、海绵
 
  “雷神”采用的是现在流行的蛋糕海绵,用手指尝试按一下,感觉海绵的反弹力相当强。一般而言,大家认为德系套胶的海绵“虚弹”,但是“雷神”的弹性相当不错,尤其是在支撑力较强的底板上表现尤为出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3、发球
 
  在发短球方面,“雷神”没什么优势(就我个人现有发球水平而言),很难发出又短又转的球。但是在发长球时倒是很有优势。刚开始尝试发长球时,因为海绵弹性大,很容易出台。后来我控制拍型,减小入射角,确实能发出高质量的侧上下旋长球。好在平时我打球还是以发旋转较强烈的侧上下旋为主,对于这一点,我倒是很满意。
 
4、吃球
 
  这款套胶有一个较鲜明的特色是“吃球”感不错,当然我是指使用者动作合理、发力较好的情况下,这个优势在弧圈球方面体现地很突出。
 
5、正手攻球
 
  一个字:“快”。不带摩擦击打球时,声音很清脆,球速很快,手上的感觉也是很爽。
 
6、弧圈球
 
  这个是“雷神”最大的亮点。前面说了,这款套胶“吃球”很好,如果你动作合理、发力不错,那么这款套胶的确能让你“如虎添翼”:上台率高、旋转强、弧线低。
 
  当然,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所谓的“外弧”和“内弧”打法了。如果你是喜欢“包”着球拉弧圈的话,可能会觉得“雷神”不如粘性套胶,但是,如果你是靠蹬腿转腰“迎前”、先“吃住”球再“甩”出去的话(也就是有人常说的“外弧”),那么,你会感觉到这款套胶太爽了,因为它的吃球感觉对是一流的!
 
7、摆短
 
  我感觉还是容易冒高,估计这和我自身的技术水平有关,因为我用粘性套胶也是经常冒高,所以,平时我打球很少摆短。
 
8、劈长
 
  这方面“雷神”表现不错,因为劈长就是要出其不意、速度要快,而“雷神”海绵的高弹性能够充分满足这个要求。
 
9、挑打
 
  只要动作合理,“雷神”表现不错,出球干净利索。
 
10、反手
 
  这款套胶没说是为正手还是反手设计的,不过大多数人都说更适合正手。我在三维十木九碳上另一面贴的是三维“标靶”套胶,这款套胶是正手套胶,这样配置的目的是想尝试一下“雷神”在反手的表现。试用下来,是否适合反手还真的不好说,因为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说就是使用者反手发力如何以及反手是否作为主要得分手段。如果你的反手只是为了过渡、相持,那么更多的时候是用反手拨,如果这样的话,“雷神”也能满足你的要求,但是这样一来,也就没什么亮点了(其他反手套胶也能满足这一点)。但是,如果你反手发力好,动作合理,尤其是能够快撕、拉弧圈,以反手作为主要得分手段,那么,“雷神”放在反手也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三、总结
 
1、“雷神”作为一款高端套胶,适合于技术基础较好的朋友。如果是初学者,并不适用;
 
2、“雷神”对于使用者的发力要求较高。那些喜欢控制,尤其是那些“铁搓”,无法充分挖掘它的潜能,但是,对于那些动作合理、发力较好、以弧圈球为主要得分手段朋友,“雷神”确实值得尝试;
 
3、“雷神”更适合和支撑力较强的底板搭配使用。我尝试了一下银河U6搭配“雷神”,感觉不如在十木九碳上表现那么出色。
  以上是我试打半个月以来的一些个人体会,限于本人技术水平和器材知识的不充分,难免和其他朋友的体会有出入,所以,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27 16:20:15编辑过]

第2楼

沙发,基本和我感受差不多,这东西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德系的东西,虽说JOOLA的风格一向偏向于均衡,但还是有很强的个性,宝剑认主,锋芒不露,利刃出鞘,见血方休

第3楼

以下是引用宝宝爱琳琳在2012-6-27 16:46:00的发言:沙发,基本和我感受差不多,这东西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德系的东西,虽说JOOLA的风格一向偏向于均衡,但还是有很强的个性,宝剑认主,锋芒不露,利刃出鞘,见血方休

第4楼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第5楼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第6楼

 此前,另外一个论坛已经搞了一次“雷神”试打,我也去看了一下测评报告,很多人都把“雷神”真的说成是“神”胶了。关于这一点,我倒是不太认同(虽然那时我并没有见到“雷神”):哪有那么“神”的东西!一款套胶再好,也是相对的,性能再均衡,那也是相对的。每位球友的技术特点、技术基础不同,所以对于一款套胶的体验,应该不会是相同的。
 
——————————————————————
看了这个句子,以为楼主要走出论坛试打“拿人家手段”的套路
 
结果看完了,唉,还是一个路子。。。
 
这东西神马样,你知道,我也知道。。。

第7楼

我试打感觉很好,用于正手是感觉非常好上手而且性能很不错的外套。用于反手也很不错,稍有点难控。不过我一直是正红反黑,所有的套胶都是这样的,所以准备配在反手了,否则还得另买一款反手套胶,而我的反手始终是打外套的,短期内不想再花钱了。由于我得到的是2.0的厚度,放在反手还是很可以考虑的。

第8楼

以下是引用雨化田在2012-6-27 21:29:00的发言:
 此前,另外一个论坛已经搞了一次“雷神”试打,我也去看了一下测评报告,很多人都把“雷神”真的说成是“神”胶了。关于这一点,我倒是不太认同(虽然那时我并没有见到“雷神”):哪有那么“神”的东西!一款套胶再好,也是相对的,性能再均衡,那也是相对的。每位球友的技术特点、技术基础不同,所以对于一款套胶的体验,应该不会是相同的。
 
——————————————————————
看了这个句子,以为楼主要走出论坛试打“拿人家手段”的套路
 
结果看完了,唉,还是一个路子。。。
 
这东西神马样,你知道,我也知道。。。
呵呵,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款套胶适合发力好的球友,但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

第9楼

以下是引用雨化田在2012-6-27 21:29:00的发言:
 此前,另外一个论坛已经搞了一次“雷神”试打,我也去看了一下测评报告,很多人都把“雷神”真的说成是“神”胶了。关于这一点,我倒是不太认同(虽然那时我并没有见到“雷神”):哪有那么“神”的东西!一款套胶再好,也是相对的,性能再均衡,那也是相对的。每位球友的技术特点、技术基础不同,所以对于一款套胶的体验,应该不会是相同的。
 
——————————————————————
看了这个句子,以为楼主要走出论坛试打“拿人家手段”的套路
 
结果看完了,唉,还是一个路子。。。
 
这东西神马样,你知道,我也知道。。。
“拿人手短”这种现象我就不清楚了
反正我是实话实说,动作合理、发力较好的朋友可以选用。
至于基本功不是太扎实的初学者就没必要了
 

第10楼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