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长胶削球海绵厚薄有什么区别
加盟博乒,成就你我!博乒网全国联盟分站/俱乐部招募火热进行中
博乒网赛事记者招募中。。
哪位高手能给分析下:打削球海绵厚薄有什么区别?五层纯木反手削球不进攻用哪种合适?谢谢了
海绵越厚,自身制造旋转的能力越强,退台后削球比薄海绵要转的多。但是楼主问该问题时,似乎忘却了另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那就是长胶颗粒的硬度和长短问题。如果你削球反手以稳健性为主,我建议你用1.0毫米左右的薄海绵,配合颗粒相比较软一些的长胶颗粒。如果你想在削球的时候反手可以削出旋转差异较大的球,最好用厚海绵硬颗粒的长胶。海绵厚度为1.5~1.7之间,长胶颗粒较硬。这样效果很好。
简单说,海绵越薄削球越稳健,接发球越不吃旋转。海绵越厚,削球更具多变性,接台内球,对于自身的手感要求很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10 13:44:03编辑过]
“五层纯木”是什么牌子的球拍呢?如果是偏于进攻型的弧圈球板,适合厚海绵。削球板适合薄海绵。我就用进攻型底板削球,可攻击可防守。
但如果你对旋转看的不是很清楚的话,最好用薄海绵长胶,反手削球稳健型,正手攻击凶猛型。就像陈卫星。这是我的建议。
学习了
另外,据称有些长胶品种比赛时是被禁用的,都是那些啊?
我一直在用338D-1,最近想试着买几种单胶皮和海绵自己贴着用,害怕买到禁用品
太感谢了,我还真没注意到胶粒的硬度和长短问题。我用的是蝴蝶DEFENCE X削球板,看来适合用薄海绵。万分感谢。
另外想问下,朱世赫反手海绵也挺厚啊,怎么他反手都是削,没大见他用反手进攻?
以下是引用boshi2004在2012-8-10 18:42:00的发言:另外想问下,朱世赫反手海绵也挺厚啊,怎么他反手都是削,没大见他用反手进攻?
我个人经验认为是,有战术的需要的原因。还有就是男子乒乓选手的旋转非常强,如果用长胶进攻不是很容易,找到那个适合的击球点困难相对较大。还有就是用反手攻击只能起到偷袭作用,一旦用多了,自己的战术会被打乱。还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和朱世赫比赛的高手不给他用反手攻击的机会。强行攻击只能适得其反。但是在本次伦敦奥运会中,朱世赫与张继科的对决中,反手倒板用反胶攻击一次没有成功,而在中远台用反手带颗粒的一面横扫张继科那一板成功击中目标。可见朱世赫反手颗粒胶皮的神经反射要比反手反胶的神经反射要好。曾经2009年欧亚对抗中,朱世赫与奥恰洛夫的对决中,他也有反手倒板反胶进攻成功的先例。原因是奥恰洛夫的旋转没有张继科旋转强,但是奥恰洛夫力道大,可以用反胶成功击中。
我们可以观察朱世赫的反手胶皮,2003年左右在中国联赛中与孔令辉的比赛,以及2003年与刘国正的比赛,他反手的长胶更像我们业余界用的长胶。即反旋转性能稍高一些,也发飘一些。而2003年决赛中与施拉格的对决中,以及2003年与波尔的对决中。他用的反手长胶感觉发飘。反旋转较强,可以削出带有弧线的下旋球,更像陈卫星的长胶,但是海绵比他厚。进入无机胶水时代后,他的长胶的硬度比原来提高,感觉像蝴蝶long系列。2008年与王励勤的对决中,反手感觉更转,而没有原来那么飘了。这一长胶一直延续到2009年与奥恰洛夫的比赛中一直是这样,因为当时屏幕给出了他的海绵的厚度和胶皮颗粒的高度的特写。而在以后几年的比赛中,由于电视没有给出他球拍的特写,我只是妄加猜测,他应该在去年的广州亚运会与马龙的对决后,改变反手胶皮类型,他现在反手我越看越想是生胶,如果是长胶也是很特别的长胶。颗粒绝对比原来短。从他与水谷隼,波尔的比赛,可以明确看出,他的削球手法有了部分调整。而本次伦敦奥运会他与张继科比赛,反手长胶中远台抡那一板,以及在接发球时,球在球拍上滑动的轨迹,可以证实朱世赫他的确使用了生胶或者说是更为颗粒短小的长胶。他的旋转与武杨的旋转有相似性,我猜猜是用了tsp的生胶系列。
你说为什么反手削球多?其实问题原因是,和他对战的选手迫使他削球,不给他机会。朱世赫的技战术我个人认为和马琳是一样的,没有固定的招数。因对手而变,这就是朱世赫的特点,任何人都不能模仿。朱世赫这一动态的打法,有一个巨大漏洞就是反手不能弧圈球,和致命性的进攻对方,但是在伦敦奥运会中,我们看到了他在这一方面的苗头,我想成功就在未来。
我的理解就是这么多了。有什么不对还请指出,便于更好的理解这一特殊的削球打法。
以下是引用bruch在2012-8-10 16:21:00的发言:
学习了
另外,据称有些长胶品种比赛时是被禁用的,都是那些啊?
我一直在用338D-1,最近想试着买几种单胶皮和海绵自己贴着用,害怕买到禁用品
这个得到国际乒联官网去找,因为每年不知道那一款又被禁用了。
但是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怪胶黄系列大部分不合国际乒联要求,你用的338D-1可能也不行,我想,因为他胶粒稍微长一些。软一些了。
用户已被锁定
以下是引用猩猩队长在2012-8-13 11:26:00的发言:
我个人经验认为是,有战术的需要的原因。还有就是男子乒乓选手的旋转非常强,如果用长胶进攻不是很容易,找到那个适合的击球点困难相对较大。还有就是用反手攻击只能起到偷袭作用,一旦用多了,自己的战术会被打乱。还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和朱世赫比赛的高手不给他用反手攻击的机会。强行攻击只能适得其反。但是在本次伦敦奥运会中,朱世赫与张继科的对决中,反手倒板用反胶攻击一次没有成功,而在中远台用反手带颗粒的一面横扫张继科那一板成功击中目标。可见朱世赫反手颗粒胶皮的神经反射要比反手反胶的神经反射要好。曾经2009年欧亚对抗中,朱世赫与奥恰洛夫的对决中,他也有反手倒板反胶进攻成功的先例。原因是奥恰洛夫的旋转没有张继科旋转强,但是奥恰洛夫力道大,可以用反胶成功击中。
我们可以观察朱世赫的反手胶皮,2003年左右在中国联赛中与孔令辉的比赛,以及2003年与刘国正的比赛,他反手的长胶更像我们业余界用的长胶。即反旋转性能稍高一些,也发飘一些。而2003年决赛中与施拉格的对决中,以及2003年与波尔的对决中。他用的反手长胶感觉发飘。反旋转较强,可以削出带有弧线的下旋球,更像陈卫星的长胶,但是海绵比他厚。进入无机胶水时代后,他的长胶的硬度比原来提高,感觉像蝴蝶long系列。2008年与王励勤的对决中,反手感觉更转,而没有原来那么飘了。这一长胶一直延续到2009年与奥恰洛夫的比赛中一直是这样,因为当时屏幕给出了他的海绵的厚度和胶皮颗粒的高度的特写。而在以后几年的比赛中,由于电视没有给出他球拍的特写,我只是妄加猜测,他应该在去年的广州亚运会与马龙的对决后,改变反手胶皮类型,他现在反手我越看越想是生胶,如果是长胶也是很特别的长胶。颗粒绝对比原来短。从他与水谷隼,波尔的比赛,可以明确看出,他的削球手法有了部分调整。而本次伦敦奥运会他与张继科比赛,反手长胶中远台抡那一板,以及在接发球时,球在球拍上滑动的轨迹,可以证实朱世赫他的确使用了生胶或者说是更为颗粒短小的长胶。他的旋转与武杨的旋转有相似性,我猜猜是用了tsp的生胶系列。
你说为什么反手削球多?其实问题原因是,和他对战的选手迫使他削球,不给他机会。朱世赫的技战术我个人认为和马琳是一样的,没有固定的招数。因对手而变,这就是朱世赫的特点,任何人都不能模仿。朱世赫这一动态的打法,有一个巨大漏洞就是反手不能弧圈球,和致命性的进攻对方,但是在伦敦奥运会中,我们看到了他在这一方面的苗头,我想成功就在未来。
我的理解就是这么多了。有什么不对还请指出,便于更好的理解这一特殊的削球打法。
朱用的是挺拔草内能,1.3-1.5厚度.
338D-1也不能用???????!!!!!! 这可是最大陆的货了!!!
338D-1套胶有海绵的厚薄之分这个我知道, 难道338D-1的产品也有颗粒的长短和软硬之分?都是怎么命名的?
想知道
其實 上面的都說得很好1 我再做一點補充.
我從打削球開始. 海綿是愈打愈厚.
愈簿的海綿. 球進入底板的速度也比較快. 出得也快 所以能停留的時間也短了, 製造旋轉的能力也弱了
靠的只有長膠粒上的特點去做
而比較厚的海綿. 由於球進入底板的速度比較慢. 停留時間長一點. 所以一般可以做出比較強的旋轉
但是. 比較厚的海綿. 就長膠本身膠面上反旋轉的能力就弱了 所以對用家自身發力的要求也隨著厚度而增加
這也是為什麼長膠比較少人打比較厚的海綿。
此贴技术含量很高!
所以偶就单胶,连削带拱虾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