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kyu35 于 2012-9-15 14:19 编辑
小弟对于YASAKA的胶皮一向都很钟爱, 我的第一支底板, 陈静(clearfield)加两面ZAP, YASAKA胶皮的那种良好的吃球感, 优秀的旋转, 优美的弧线还有稳健的控制性和手感给小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柔和而不太暴力的速度和力量, 稳健全面的性能非常适合小弟的打法. 尽管小弟后来为了高档而开始烧起了蝴蝶的胶皮, 但蝴蝶的胶皮偏向于均衡, 不像YASAKA的那种偏向于持球和容易制造旋转的风格, 而且YASAKA在那时候并没有一些很突出有有名的胶皮(除了MARK V), 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YASAKA的胶皮, 一直用蝴蝶.
如今蝴蝶的天能鸡系列雄霸天下, 属于神胶范畴, 尤其是T05和T64, 几乎无所不能, 用过都会深深地爱上那种怎么打怎么有的感觉, 从而不惜天价而继续去买天能鸡系列. 德套一直致力与去研究和追赶蝴蝶的天能鸡系列, 但因为技术还没到家同时又要尽量控制价格, 因此更好的套胶一直还没出来, 只能去尽量地接近, 拉近差距. YASAKA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 RAKZA系列. 如今, 蝴蝶在200~300元的价位已经没什么好胶皮值得去用了, 其他品牌的德套自己又没试过, 所以到最后还是回到了一开始自己喜欢的YASAKA, 因为我用过它的产品, 我相信它.
果然, RAKZA没令我失望, R7除了发力打透之后有点支撑力不够之后, 一切皆优秀. 然后想找一款R7的升级版, R9. 虽然像狂飙弧圈兄台说的, 数字高了并不代表先进了, 但毕竟R9也是一款R7的加强版, 也比R7更为先进. 所以最终决定还是相信YASAKA, 进一张R9试试吧. 今天R9终于到货了, 匆匆贴上波尔ALC的正手就下去试打 (反手R7)
打开包装里面的R9, 完全没有内卷或者是外翘的情况, 简直就是一张平直的纸.
122.jpg (91.8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9-14 22:53 上传
这个是对比胶粒摆列间距, 直径, 大小还有高低的图(小弟不专业, 800万像素的手机也拍得不清晰, 各位请见谅). 因为图片不清晰, 小弟就自己说说吧, 底皮厚度R7和R9都一样厚, 但是R9的颗粒间距比R7要疏, 胶粒的直径, 高低都一样)
115.jpg (37.9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9-14 22:53 上传
R7的海绵很细腻
116.jpg (89.3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9-14 22:53 上传
但是R9的海绵的发泡就非常粗糙了, 而且气孔比R7大
118.jpg (94.7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9-14 22:53 上传
有一张图片传不上来, 是R7与R9面胶的对照, 可看出R9面胶下的胶粒感比R7更凸出. 正如S1和S1 TURBO的对比, SIT的颗粒感要比S1更明显, 更强烈.
两张胶皮同为MAX厚度, 然后用手去捏海绵(没有专业的硬度测量计), R9比R7的确实是要软一点点点点点! R7海绵的那种硬属于韧的那种硬, 而R9的海绵属于软的那种硬. R9的面胶似乎比R7更加紧绷(应了狂飙弧圈兄台说的), 张力更大, 同时感觉脆性也更加大. 小弟认为R7和R9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了! 就是面胶的区别!
接下来试打, 果然是这样! R9的面胶紧绷得很, 张力很大, 击球到球拍上的每一个部位, 都能够感受到整张胶皮的整体拉扯感, 而不只是像普通胶皮的那种局部或者区域性拉扯感. R9的面胶的这种"蹦床效应"非常强烈, 你击球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只需要把球去咬住, 剩下的一切, 脱板, 出球速度, 都可以直接交给面胶的"蹦床效应"去管理了, 它可以帮你把球"蹦"出去(当然了, 自己还是要发力去打的, 胶皮能够帮你做到的脱板和速度还是不够快的, 就是说R9比其他套胶更优胜更独特的地方就是这个). 你的每一下击球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R9的那种强烈的拉扯感以及"蹦床效应". 因为有这种强大的拉扯感, 所以起拉下旋球的时候你不必担心球拉起来了, 但老是甩不出去, R9拉下旋球, 基本上是只要把球吃住, 拉上来再加点力, 球就稳稳当当地出去了, 不必担心球不出去. 而且R9的弧线长, 拉下旋球的时候你可以很轻松地拉到对方球台的任何区域, 拉斜线的时候你不必担心射程会不够, 把球吃住, 再往前加一点力, R9自然地就会帮你把球"蹦"出去. R9的一跳和二跳弧线高低区别很大, 球到台以后基本上就是直接往下掉, 往前挤了. 有几个球对方搓我正手斜线, 我拉高吊, 压得不好把球拉高了, 然后对方正等着一板扫过来, 哪知道球到台之后不起来了, 对方一看球不起来了, 只能兜一板, 然后我就开始抡了. 赢了分以后我低头看了看R9, 这种高张力效应真神奇, 要是R7的话这样拉过去的球肯定就要被对方反拉回来了.
另外R9发力之后, 你不会感觉到那种传统德蛋海绵发虚, 支撑力开始不够的情况, 原因是R9的面胶张力非常高, 它可以使你发力击球的时候不会直接打透海绵直击到底, 然后海绵的那种鸡肋的弱点显露出来. 所以使得R9的进攻性, 力量感更强. 不同于T05的是, T系列的大孔径海绵的支撑力足够强大, 不会像德蛋那样打到底就开始支撑力不行, 发虚, 手感发散, 因此T05的面胶张力不用做到如此高, 可以依靠海绵和面胶的一体性为套胶提供足够的支撑. 而R9则是利用面胶高度紧绷, 使之击球时不会直接打透海绵, 从而避开了德蛋海绵打透之后的那种鸡肋的非线性, 支撑力不足还有发散发虚的感觉.
当然了, 这种高度紧绷的面胶有优点也有弱点. 因为高度紧绷, 所以在较小的动作和力量击球的情况下即能转化为较大的力量和较快的出球速度, 弱点就是, 一直加力打下去的话也不会感到套胶的出球速度有太大的变化, 因为它仅依靠面胶张力为主而减小了海绵的蓄能性能. 例如说, 德蛋海绵发力达到80%通透的时候, 海绵就开始非线性还有支撑力不足这种情况出现了, 但是R9通过面胶的高张力, 使力量不能达到海绵的80%的通透性, 而控制在75%左右, 面胶的高张力使力量不会继续去打透海绵达到80%的限度, 从而避免造成上述情况出现. 而且这种高度紧绷的面胶感觉很脆弱, 所以建议打球经常磕板的朋友还是慎用, 因为R9很可能磕一下就会造成很致命的大伤.
至于面胶颗粒的排列距离比R7要疏, 小弟认为可能是要让面胶有足够下陷, 从而仍然拥有着足够的抓球感和"蹦床效应"的形变, 如果颗粒距离还是像R7一样密而且因为面胶的高张力的话, 脱球速度肯定就会更加快, 球就会咬得更少, 旋转定会大大丧失, 面胶高张力的"蹦床效应"也会大大减弱. 其实R9的速度没比R7提升多少, 但只是在手感和感觉上, R9出球会更加爽快而干脆. 另外R9的旋转同样优秀, 球一样咬, 而且弧线比R7更为诡异. 但总体来说R9并不是R7的升级版本那么简单, 而是两款完全不同的套胶. R9能让你强烈地感受到那种面胶的整体拉扯感的击球性能以及感觉.
利用面胶的超高张力达到更强的"蹦床效应"从而避免直接打透海绵, 赢得了扎实的力量感和手感, 扬长避短, 设计得不错. 但因为缺少了海绵的一部分蓄能性, 所以也从而使到速度和蓄能效果没能达到很好的提升, 说到底了还是德蛋海绵的那种鸡肋性能还没被解决掉. 而TENERGY系列则是海绵足够扎实和强大, 依靠面胶的张力和海绵的性能达到一体性, 从而造出更强烈的蓄能效果和更大的力量, 更快的速度以及更高的旋转. ESN在这一方面还需努力啊. 要是把海绵这一问题解决了, 相信蝴蝶的天能鸡系列也是蹦跶不了几天的蚱蜢了.
小弟的感受和测评, 还望各位多多指教. 狂飙弧圈兄台, R9其实也没你说得那么烂, 它在设计上扬长避短, 其实还是做得不错的, 只是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而已,应该算是一款中后期的过渡产品吧. 就快了!
就凭码了这么多字,也值得顶
另:LZ的描述能力好强...
小球冒高吗?旋转怎样?
赢球多嗎大佬
看來和64還是有一定差距,64我暫時說不出什麼缺點來,前提是配VIS
以前說决奌多多咭咭
缺点。。太贵
打起来。。至今都打不了别的反手胶
是,那是劇毒,不膨脹也比其他膠要強,稍典馳後就更不用說了,雖然不太喜歡小日本釣魚島囂張跋扈,但不得不承認它的技術及質量確實好
其實根本問題十二年也沒有解決. 蛋糕及高密德套缺點也一樣.
質量非常穩定, 不會出現一星期後買的貨, 硬度及面膠繃緊程度都不一樣.
一进来就被裹脚熏死~~~~~~~~π_π
看來 r9 走 genius+ optimum 的老路, genius+ 也是透過更繃緊的面膠使海綿沒那麼容易發虛, 但是一些過渡球會有無謂失誤, 發大力也失謂, 黃金擋位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