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用 Stiga Offensive Classic Master柄橫板已有半年了, 配過不少膠皮, 使用感受, 心得如下:
Donic F3: 我第一片配此板的膠皮,海綿十分軟, 撞擊時感覺有一種能量釋放出來, 比F1更響, 但可能海綿過軟, 拉弧圈時, 海綿變形過大, 旋轉較差, 感覺此膠撞擊優於摩擦
Yasaka Mark V: 很全面! 而且發球, 拉弧圈的旋轉不錯,尤其拉球時,是, 拉球時, 感覺有一時問停在膠上摩擦, 出球很有勁, 很流暢 手感舒適, MAX較吃球, 但感覺撞擊不透板, 我較喜2.O海綿.
DHS 狂飆II: 我用過41及42度DHS#22,2.15 海綿, 感覺不如一般網友所說過硬, 不吃球, 我
感覺如廣告所說, 速度之快, 轉旋之強,無出奇有, 撞擊手感很札實,清晰,很透板, 很有底勁, 感覺擊球力量能忠實地反映在球速上, 至於拉弧圈, 其旋轉很強, 很沖, 不是一般進口膠皮可比, 可謂速度與旋轉的完美結合
Donic F1: 常聽有些網友說F1很暴,力量超強, 球一撞即飛出來,不咬球, 為了昇級, 想更有威力, 把狂飆II換上Donic F1 2.O, 可能之前打摜了硬海綿, 亦喜歡其手感, 換了F1後,可能其海綿較軟,竟出乎意料的咬球, 易控, 用力撞擊,球陷在海綿, 感覺出球較慢, 沒有狂飆II的快感, 至於拉弧圈及發球,都不錯, 其旋轉和Mark V 差不多,拉下旋球容易, 但拉上旋球很易出界, 海綿比F3硬點, 故可以摩得薄點, 比F3更轉
Bty Sriver: 比Donic F1及狂飆II更難控需要時間適應, 撞擊手感可和狂飆II比美, 至於拉弧圈, 很沉, 旋轉很Mark V 差不多, 中檯的後勁可和F1比美
我的感觉跟楼上的不同啊,我用了F2和F3。感觉正如DONIC资料上所说的那样
F2:Who is the new DONIC DESTO F2 for? The DONIC DESTO F2 is for the player who in the past has used the traditional spin elasticated rubber, but is searching for more fun, but without the use of speed glue. Players who find the DONIC DESTO F3 a little too slow, but find the DONIC DESTO F1 just a little too fast will discover that the DONIC DESTO F2 will give that extra edge to all aspects of their game that they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If you want to use speed glue but still maintain good control, the DONIC DESTO F2 will be ideal
F3:
Which player benefits most using DESTO F1: Players who used speed glue until now can do without by using DESTO F1. Players who never used speed glue will feel a new, out of this world, sensation. The extreme player may use speed glue to add even more power and kick.
我的感觉就是F2的海绵比F3硬,速度也要比3快多了,但是基本上吃不住球,因为太弹了,搓球很高,要搓转就更不容易,(我配的是勒古,用在反手)而F3海绵很软,感觉旋转要比F2加强不少,但是速度很一般完全没有印象中快干内含的速度,可能我没有刷胶吧,呵呵。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接触F1,但是我看过那套胶,海绵比较硬(只是相对的),按照资料介绍,旋转是比较弱的,但是速度惊人。我不知道为什么bond兄有出球慢的感觉,其实DONIC的F系列和其他快干胶水内含的一样,感觉上象是先把球吃进去,再加速喷出来一样。我不主动发力,用了F2在反手,一般都是借力来防弧圈,感觉速度已经是很快了,如果换F1就更吓人了。
如果F1用在正手,我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速度不会比狂飙2慢,当然,前提就是你适应这类型的套胶
或許我的打法和閣下不同, 感覺上, F1比狂飆2更咬球, 海綿陷得更深, 故感覺出球比狂飆2出球慢
2.0的MARK V我过去打过,一般情形下的控制和旋转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发力冲时常常有球陷进海绵不出来的感觉,但是如果吃球薄一些而且摆速很快的话,那它的速度应该略优于SRIVER,不过它的缺点是底劲不如SRIVER,我曾经和朋友们互相对比过多次,以相近的动作和力量拉球,MARK V出球后下沉明显快,但是SRIVER拉过来的球打在拍上明显份量要重。就旋转而言我觉得两者相差并不是很大,只是拉球手法上的区别。另:你说的MAX的MARK V是不是标明特厚的那种?如果是那种我也打过,估计海绵厚度应该在2.4以上,至少我没那个本事把它打透,出的球又慢又高,实在没法用。
你说F1出球比较慢,我觉得有这好象是内含快胶性能胶皮的共同特点,我用TIBHAR RAPID D.TECS时也和猴子有差不多的感受,发力冲时球在胶皮上有个明显的停顿动作,不知是否是你所说的出球慢?
狂二我打得不多,确如你所云,速度旋转和底劲都不错,不过我自己的感觉比SRIVER难拉得多,很容易下网,使用时要加上个明显的提拉动作,非常费劲。不知道狂刷胶水把海绵泡软后是不是有所帮助。不过说速度无出其右多少有点吹牛的成份,我用下来觉得它绝对没有JOOLA CAVA快。
这种出球慢的感觉我在使用bryce的初期感觉特别明显,现在已经适应这种感觉了,这样有助于提高命中率。要说狂飙2的速度有多快我不敢苟同,无论是第一速还是第二速在同样条件下(同样力量、同样底板、刷同样多的胶水),它都无法和我的bryce相比,但是旋转确实很不错~!
我用Mark V (2.0) 雖有一段時間,但這是數月前的事,印象較模糊, 記得其弧圈線如你所說低沉, 或許當時拉前衝弧圈的手法和現在不同, 現在拉前衝弧圈比以往較向前摩擦, 感覺得上Mark V有柔和的咬球球,咬球期間,其摩擦感覺比Sriver(2.1)明顯, 出球感覺又沖又旋,Sriver的膠面比Mark V 硬, 感覺比Mark V生硬點, 以我的經驗, Sriver比Mark V 較易下網, 故亦感覺拉弧圈的弧線比Mark V低沉, 至於你所說拉过来的球打在拍上明显份量要重,本人亦十分同意,中檯的威力及其底勁是其賣點之一
海绵在不同的板子上是没有性的,我感觉在OC上很难找到比DHS 22#更合适的海绵了,但是同样22#放在HS BEAT上却是另外一回事.
我也有同感!
oc比较软,我感觉比较适合用硬的海绵。
我们业余的水平,在拉球的瞬间爆发的速度与合理性不如专业的好。用进口套胶很难找到那种依靠海绵打球的感觉。
你说的胶皮我没用过的只有f1。但是我认为在oc上配置狂飙2是比较理想的。至于反手可以配置软的海绵,也不宜过软,例如 f3。我就吃过不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