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梢效应———— 拧 科式弧圈原理初探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13-07-29 03:42
第1楼

鞭由策(鞭杆)、鞓(ting鞭绳)和鞘(shao鞭绳末端的皮条)三部分构成。甩鞭时,在鞭鞘部分移动的速度大得惊人,可以超过声速(每秒330米)。这就使局部造成了冲击波,于是我们便可听到一记清脆嘹亮的响声。
一根长为l,均质的不可伸长的柔索鞭子,末端的速度可以是无穷大!实际情况中,无穷大速度当然达不到,但它可以轻而易举地超过声速。这就是甩鞭子产生响声的道理。  正因为鞭鞘部分速度十分大,所以王祯论及鞭子的用途时,说明它不是专用于挞的。因为这样速度的鞭鞘抽在牲口身上,尽管牛马的皮较厚,也会将牲口抽伤,甚至抽出血痕。 鞭子尾部速度大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我们为了抖去衣服上的灰尘,把衣服提起来一抖,衣服局部速度较大,足以将灰尘抖落。刚洗好的床单和衣服,一抖可以将它搞得平整一些。
  农村秋收季节,果树捎头的枣、栗、核桃等难以摘下,这时用一根长的钩杆,将果子所在的细枝钩住一摇,柔韧的细枝犹如鞭子,树梢上的果子便可抖落下来。

  现代结构愈来愈高,高层建筑、电视塔、桅杆等,在风中来回晃动。这时,它的顶端在每一来回的转折瞬间,形成较大的速度,它所引起的应力有时数倍于静止时的应力。在设计时,绝对不能忽略。这种由于晃动使应力趋常增加的现象,有时也称为“鞭鞘效应”。为了精确地分析这种效应,必须在方程中计入非线性因素,它使得问题比通常难了许多。

  自然界的奥秘隐藏得很深,几千年前就利用的鞭子响声现象,直到1941年才弄清楚。其实鞭子运动还是相对简单的。进一步要问:一根柔索在任意初条件下开始的运动,而且考虑重力与外部端头力,它的一般运动规律求解是非常困难的,至今也没有办法,它的难度恐怕不亚于量子力学、湍流、材料断裂等著名的世界难题!不信试试看。

http://www.cstam.org.cn/cbw/shuji/poems_of_mechanics/whip/whip.htm
本文首刊于《力学与实践》1995, 17(5): 72-73

甩鞭子为什么会响?

——兼谈鞭鞘效应

武际可

(北京大学力学系,北京 100871)

qlwh认为继科握拍如捏柔绳,拧拉发力瞬间爆炸式。触球用拍之末梢端。
这一技术创新,在继承老瓦发球时握拍灵活思路基础上,全面运用到发接发与相持,换句话来说就是贯彻到乒乓对抗全过程。

对台内球,用鞭梢效应,超音速条件下,发自脚的全身力量集中于拍尖爆发。抽在球上,(不是牛马,不用心疼)威力无穷。难怪奥运冠军马琳难以承受。

松柔,急停制动,爆炸惊抽。

鞭由策(鞭杆)、鞓(ting鞭绳)和 鞘(shao鞭绳末端的皮条)三部分构成。那么,观察观察继科的这三部分具体是哪些,

待续

第2楼



第3楼

裆圆步稳,腰扭臂缠

第4楼

甩抖同时呼气!

第5楼

本帖最后由 qlwh 于 2013-7-30 12:58 编辑

肘劲之发力点,在肩头不在肘部!【注意,这里说的是太极拳肘击法】

第6楼

肘劲之发力点,在肩头不在肘部!
腕劲之发力点,在肘部不在腕部!
指(正食反拇)劲之发力点,在腕不在指部!

第7楼

高晨莫测。看不懂,俺只要能拧过去就可以了。。

第8楼

业余拧,拍头速度慢,对方容易一拍拍回来。

第9楼

科反手拧,拍头速度极快!拍走球留。

第10楼

我一直在研究的 业余反手大力拧 支点确实如上述说的在肩部 入门反手拧 肩部很疼的

第11楼

高深莫测 我辈只有神往了

第12楼

放松是主要的

第13楼

学习了,好高深的样子

第14楼

神鞭抽!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第15楼

短鞭甩响之时,即是得科式弧圈真谛之日。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