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收小臂就是胡扯!误人子弟的快收臂!(正手拉球发力探讨贴)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12-06-06 01:39
第1楼

说明:

本人发这个帖子的本意是 探讨正手拉球的发力问题。 之所以用比较激进的胡扯来说快收小臂 是因为 许多球友在正手拉球的时候容易走入为收小臂而收小臂的误区 从而导致发力不畅,不能把蹬腿转腰的力量传递到球拍上。 而我自己就深受其害好多年…… 真理越辩越明 ,相信经过专家球友们的不断探讨,正手拉球中的发力问题的答案会不断清晰 如果挥臂的时候,加上收前臂,把前臂的力也用上,不是更好吗?这样的话,结果会是前臂加了一斤力,腰力损失了三斤,得不偿失啊。由于上文提及,球和球拍接触的时间是很长的,球拍的挥摆当然是越接近直线越好,抡直手臂,球拍运行的半径比较大,球拍的轨迹接近直线,对球所作的功也就比较收前臂来的大。另一方面,以流星锤为例,半径越大,锤也飞的越快啊。 用收前臂来击球,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合理的。比如是拉加转弧圈,当步法不是十分到位,来球比较贴近身体,我们可以把转腰而来的力量用在收前臂上而不挥大臂啊。 阅读提示: 其实这个帖子主要目的是探讨正手拉球的发力问题,而收臂不收臂,直臂和曲臂只是表面现象。

如果一个球友能更好的发力拉球了,收臂与否、直臂曲臂等都不是问题了。 核心问题: 1、蹬腿转腰带动手臂,抡。 直臂曲臂不是主要问题,根据来球距离身体远近和自己的反应,能够直臂就直,不能直臂曲臂也可以。 2、一次刹车,甩。 关键是球拍接触球一刹那小臂是否主动发力前收问题,是急停后的“甩”,而不是主动发力的“前收”。 3、二次刹车,停。 击打球之后为了还原,小臂和握球拍的手有一个刹车,主动“收”的力量,而这个力量不是为了击打球,而是为了停住手臂。 4、手腕集中力量最后一击,调节拍型。 关于手腕,引拍时手腕后曲,击打球时也随着惯性前挥,集中了整个挥拍过程中身体所有的力量到球拍上,并且承担调节板型任务,从而决定击球后的直线斜线,高吊前冲。 自己的正手拉球一直不给力,常常好几板拉不死对方自己却失误。 这几天一直在寻找原因,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有,拉球没力应该从动作上找原因。 前天看了一篇文章,介绍说正手拉球应该直臂,如同链球运动员扔链球时候,运动员扔链球的时候那链子怎么可能是弯曲的呢? 昨天试了一下,真是如此,以前看的那些技术文章 :快手臂、二次加速、吃球等等全是胡扯加误导!我深受其害好多年! 拉球要想拉爆要想给力只有蹬腿转腰甩开大臂拉,并且击球的瞬间急停! 这时候的小臂快收和手腕前挥 都是因为惯性! 肘关节和腕关节是活动的,这么大的力量前挥忽然急刹车他们怎可能不前收呢? 这样拉过去的球,无论是下旋还是上旋,都是啪啪作响,怎一个爆字了的。 手腕 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来球调节板型,从而决定线路和冲吊(弧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9 22:03:29编辑过]

第2楼

身体不受伤才是大问题。你这样子有过硬的理论支持不

第3楼

其实 ,无论曲臂 还是 收不收小臂,最关键的是发力时候的意识: 假如快收小臂可以产生3分力,而从身体带动大臂的力量应该可以是9分,所谓看到的视频图片等上面的收小臂只是表象,你看到了从身体上输送给球拍的力量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争论解决不了问题,自己去抡开来爆一下就会体会到。 当然,台内的挑打挑拉发力起点是手腕小臂带动。 如果是出台的大力拉冲,你既然蹬腿转腰发大力,为何还需要中途加上快收小臂的那点力量呢?得不偿失! 假如有球友还不明白: 可以参考一个比喻: 假如 给你一个 四节棍 手腕到球拍 第一节 手腕到肘 第二节 肘到肩 第三节 肩到跨 第四节 现在你 抡这个四节棍 台内的 挑打挑拉 快拉 是 第1节、带动第2节 出台的拉冲 是 腿(想象成一只手)拿着 跨(第4节) 抡,带动第3节、带动第2、第1节,击中球的刹那,第4节忽然刹车,第3、2、1节 随着惯性前挥,于是 球就爆出去了

第4楼

过程很微妙  结果很重要 学费毕竟少 今天可知晓

第5楼

呵呵,不知道楼主到底打球多少年?看看这个吧

第6楼

楼主高手!希望有机会跟您学习

第7楼

我认为,拉球需要三个环节的动力来完成 第一、蹬腿转腰 --- 力量积蓄; 第二、大臂前送(快到接触球的位子)--- 力量传输 第三、转腕收小臂--- (触球瞬间)力量爆发 直臂拉球和收小臂拉球都不矛盾,因人而异,关键把三个环节做好做到位,自然放松,协调发力

第8楼

图中王励勤的动作,只不过是因为来球太过接近身体,为了迁就来球线路而用身体甩出来的折臂,根本不是主动发力收臂,仔细看看就知道。王励勤的正手是典型的不收臂往下压的动作。

第9楼

理论来源1: 正手发力专家谈—王吉生 1.人体的关节多是杠杆原理,多是速度杠杆,因此分析发力不能脱离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的核心是找到一个支点,所以从发力击球来分析,第一个支点肯定是登地。这也是为什么伤残人坐在轮椅上不容易发力的原因!击球瞬间的支点应该是髋关节,因为登地的力量需要通过髋关节向前传递到击球的手臂上去。如果髋关节不稳定,力量就会向上,传递到肩背。发力不集中,
2.重心转移在击球前已经开始了,并且贯穿于整个击球过程,问题的关键是在击球瞬间找到一个支点,使击球重心在瞬间保持一个停顿,这和击球的线路有关,以侧身拉球为例,拉斜线时,重心的支点应该在左腿上,拉直线的时候应该在右腿上!
3.脱节就是因为登地、转腰不同步,不同向。协调的定义就是腿腰手同时向同一个方向集中用力。
协调用力是基础——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
向前用力是指导——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
用力支点是关键——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离台球瞬间支点在
持拍手一侧的髋关节!
用力方法是技巧——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
不同方法 。
上述4句口诀请按顺序查找自己动作中的问题,加以改进,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4.至于换手练习是因为原来的动作定型不易纠正的原因,我认为大可不必,不要把纠正动作理解成改正错误。应该理解为学习一个新的技术,或者新的击球用力方法,这样就不存在心理障碍了。
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 理论来源2广州乒乓球专业教练:乒乓球的正手怎么发力 九阳真经节录“力由脊发,布于肩,至于手...” 大家都知道打乒乓球用正手发力,是先蹬腿,再转腰,然后出手的。为什么呢?因为大腿的肌肉是人体力量最大的肌肉,利用蹬腿,把大腿的力量传到髋,通过转腰,再传到肩,由肩而至手,那么全身的力量都可以用在击球上了。协调全身发力的关键,就是转腰,如果可以把转腰的力量用于击球,力量就自然大了。 发力的要点: (1)重心转移...由于转腰的力量主要是来自大腿,身体的重心,是在躯干(简明一点,说是腰吧),发力之前,以右手持拍为例,就要把重心放在右腿。发力时,蹬右腿,推动重心向左腿转移,完成转髋,并且把大腿的力量传送到腰了。 (2)转腰送肩...腰是把下肢的力量传送到手臂的桥梁,发力前,腰先要完成向右方的转动,令到左肩在前上方,指向球台,右肩在后下方,蓄势待发。发力时,当重心转移的力量传到髋,腰部就可以顺势向左转动,用腿力加上腰力令右肩由后下方向前上方运动。 (3)挥臂击球...挥臂是关键中的关键,能否把全身的力量作用在球上面,就看挥臂。试想像一柄在挥舞中的流星锤,如果我们的腰看成是挥锤的手,球拍看成锤儿,那么手臂,就是系锤的铁链了。当手的力量越大,锤飞行的速度越高,铁链也拉的越直。由于乒乓球的质量是很轻的,所以要把力量赋于球上,我们就需要一块高速挥动的球拍。那么挥臂,自然是抡直了来挥才好了。比如我们杀高球,自然是抡直手臂来杀而不会用收前臂去打啊。我们站直身体,试一下用各种方式来挥臂,很快就会发现手臂如果和身体成为一个平面,由下向上挥动,挥摆的幅度是最大的,足有180度。但是用于击球的话,就要令挥臀的平面和身体有一个不大的夹角,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挥摆。发力前,手臂放松,自然下垂。发力时,当转腰的力量通过送肩来到大臂时,手臂就像流星锤的铁链,立即给拉直了,这时,手臂只要顺着由腰而来的力量,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挥动,手中的球拍,就可以具有很高速度了。发力时,原则上是不收前臂的,就算是收,幅度也不能大,目的只是控制一下出球的方向。 (4)击球时机...由于我们是用贴上海绵胶皮的球拍击球而不是用木拍,当胶皮和球接触时,是会产生变形的,球会先陷进胶皮中,再反弹出去。球由接触至到离开胶皮的时段,就是我们对球作功的时机。如果可以把这时段延长,对球所作的功就可以更多,球的质量(速度或旋转)就更高了。正确的击球时间,是在球拍挥摆快要到达最高速时接触球,球陷进胶皮中后,由于球拍还在加速,不会立即反弹出去,当球拍到达了最高速时,加速停止,球自然反弹出去。这样,就可以保证挥拍的最高速时的力量以及胶皮反弹的力量可以全用在球上了。另一方面,触球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一种把球用手拿起,投向对方台面的感觉,只要步法到位,发的上力,命中率是很高的。这一过程,由于不像是打,有点像拉,所以弧圈球是拉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动作的幅度那么大,会不会做成还原的因难呢?无论是击球还是引拍,只要紧记“以腰带手”,击球之后重心由左腿转回右腿,腰也由左向右转并利用转腰的力量引拍,快速还原不是大问题。有人可能会指出,如果挥臂的时候,加上收前臂,把前臂的力也用上,不是更好吗?这样的话,结果会是前臂加了一斤力,腰力损失了三斤,得不偿失啊。由于上文提及,球和球拍接触的时间是很长的,球拍的挥摆当然是越接近直线越好,抡直手臂,球拍运行的半径比较大,球拍的轨迹接近直线,对球所作的功也就比较收前臂来的大。另一方面,以流星锤为例,半径越大,锤也飞的越快啊。用收前臂来击球,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合理的。比如是拉加转弧圈,当步法不是十分到位,来球比较贴近身体,我们可以把转腰而来的力量用在收前臂上而不挥大臂啊。 训练方法(主要是针对业余爱好者): (1)转腰训练...在做正常的正手对抽训练时,尝试不用手臂发力,只用转腰的力量来击球,大臂及前臂主要用于对准来球。由于转腰的力量主要来自下半身,当熟习了利用转腰击球之后,腰腿的发力就改善了。 (2)协调训练...发力冲杀(暴冲)半高出台长球,由于来球弧线高,速度慢,没有什么压迫感,步法也较易到位,可以敢于发力,尽情转腰挥臂,比较容易领悟用身体重心及全身力量击球的感觉。 (3)步法训练...由于要用腰腿发力,步法不到位的话动作就会变形,腿,腰,手的力量就协调不来。简单的方法是正手右半台的不定点单球练习,务求可以通过训练,使眼睛看到来球时,下半身立即有所反应,改善了看见来球先动手,后动脚的业余爱好者普遍毛病。以上是本人的经验及体会,比较适用于弧圈攻击型的乒乓球爱好者,可作引玉之砖,希望高手达人多加指正。

第10楼

很多人将快收前臂变成了早收前臂, 早收了便摩擦得比较薄, 球要在摩擦时获得速度, 必须在球深陷海绵瞬间大力摩擦, 但人的爆发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早收了表示爆发早过去了, 触球瞬间已经是强弩之末, 所以有提倡延迟收前臂的说法, 另外, 又有很多人误解了延迟收前臂, 结果变成是轻碰球后才发力收臂, 这样的轻碰, 球根本不能深陷海绵, 要达到深陷海绵, 必须大力击球, 也就是在收前臂之前, 我们也得大臂发力击球, 才能获得深陷海绵的状态.

第11楼

楼主水平在提高一些以后。可能就会有另一种说法了。不同的技术水平,打球的球龄长短对球的理解深浅是不同的。乒乓球的技术是主要是实用型的,理论只是在战术是有用,动作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应人而异。

第12楼

不是主动收,是用力绷紧然后放松有弹跳和甩的感觉。

第13楼

作业本上画一道 是个一 偶画大地上 一公路 你说犯迷糊?一个是小 一个是大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