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乒乓球

来源网站:www.chinatt.com   发表时间:2013-02-17 08:52
第1楼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比较成型的术语,乒乓球也一样。我开始来到博乒网学习之后,就发现乒乓球术语的含义非常丰富,经常搞错,也一直被其困扰。早有想法对术语做一个整理,但苦于理解不足,所以一直没有动手。这段时间又看了自己以前收集的术语问题,发现自己对于大部分术语已经有所体会,故此按自己的理解写了一些对乒乓球术语的理解,不是专业的解释而是业余的通俗的理解,不一定全对,大家一起讨论,有问题大家提醒,我随时修改。(除了自己的理解,有不少是从比较权威的解释直接贴过来的。)
1、线路、落点:线路指直线、斜线等情况;而落点指球落到对方球台的那个点,落点除了有线路的含义,还有长短远近之分,比如发球到对方正手或反手小三角、打追身球落点越接近对方身体等。
2、力量、速度:都说乒乓球靠力量、速度、旋转,这里的速度实际指的是人的反应速度,而不是球运行速度。比如在上升期击球速度就快,下降期击球速度就慢,所以速度实际是指击球比较早。
3、击球部位: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位置,它基本上与拍形角度相吻合,有上部、上中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下中部、下部。看文章是千万要把上中、中上区分清楚,也要把中下、下中分清楚。
4、击球点: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包括这个点与身体的前后位置、远近距离、高低等空间因素,一般要求身前击球。注意不是球相对球台的位置(台内、出台),也不是说击球时间(上升前期、上升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下降后期)。
5、站位:有近台站位、中近台站位、中远台站位、远台站位等。一般说站位距台45cm左右:指前脚最前端据球台的距离。通常0.45-0.6米的距台距离称为近台站位,0.6-1.0米的距离为中台站位。中台站位又分为中近台与中远台两种,中近台站位的距台距离在0.5-0.7米之间,中远台为0.7-1.0米之间,1米以外为远台站位。注意这个距离和身体是前倾、还是站的比较直有很大关系,上面的距离是专业球员比较前倾时的习惯站位划分,对业余的来说,大多数人是站的比较直的,身体较直和专业前倾状态击球点能差15-20公分,所以看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差距。
6、中路、中间偏正手。很多人交流的时候都习惯性的把中路认为是中间偏正手位置,实际上这两个区别很大。
7、曲、屈:常见有屈腕、曲腕、屈膝、曲膝、中指微屈等说法,这里屈不同于曲。以屈腕、曲腕为例:曲腕单纯指手腕向内弯曲,而屈腕则除了手腕弯曲外还要向内略有旋转,拇指要向内旋转、小臂也略有向内旋转。屈膝也一样,双膝盖除了向前弯曲之外,还要向里扣。中指微屈也同理。
8、收小臂、收缩小臂:收小臂指小臂向内弯曲,而收缩小臂除了向内弯曲外,还有小臂内旋、手腕内旋等含义在内。
9、拧下旋来球、拧下旋球:拧下旋来球指来球是下旋,我方可以拉下旋;拧下旋球指我方拧出的球是下旋球。
10、双脚平行或右脚略前站位:一般指相对来球,而不是相对于球台边缘。
11、左斜身、左倾:反面拧、拉的时候都有左斜身一说,指的是收腹、沉肩、右肩向前向内转、右脚前左脚后的转身、重心在右脚,而不是双肩都直接向左倾斜、重心在左脚。
12、小臂内旋、小臂旋内、小臂外旋、小臂旋外:正手拉球时小臂旋内旋内发力,指的是触球前瞬间中指拨板使拍头加速、手腕内收、收小臂、小臂内旋、球拍绕球摩擦;反面拉球时要求小臂旋外发力,指的是触球前瞬间食指拨板、手腕外展、小臂外旋、球拍绕球摩擦;而小臂内旋、小臂外旋就比较简单、没有那么深的含义了。
13、还原:包括了重心还原、脚站位还原、小臂还原、手腕还原、手指还原等,不是简单的手还原或脚还原。
14、触球瞬间、触球前瞬间:一般都说触球瞬间,实际都是指触球前的瞬间,至少离球几公分的时候就得加速发力了,真触到球再发力就晚了。
15、二次发力:主要是指小臂的发力,但不是纯粹的第二次发力,而是迎前过程中发三四成力,触球前瞬间发六七成力。主要指加速。
16、转、不转:主要说发球时转不转的变化。不转并不是真的不转,只是转的比较慢,不太影响触球后球的运行方向。转就是指下旋,一般高手也是弱下旋。高手发球是靠旋转变化,而不是绝对的旋转速度。
17、发左侧下旋球、回球为左下旋:我方发球,左右侧旋的界定就是以我方的左右为准;对方发球就是以对方的左右为准。比如我方发左侧下旋球,那就是指我方发球时球拍向左手侧下方摩擦了(右手持拍)。回球也一样,是以回球方的左右来说的。
18、拍型:搓球的板型就是拍面后仰,拉球的板型就是拍面前倾。
19、拍面基本平行于来球:反拉、快撕的时候,在上升期击球时,常有“拍面基本平行于来球”的描述。什么是平行于来球呢?上升期来球的运行方向是向后上的,拍面不可能后仰平行于来球运行方向去反拉或快撕。实际上拍面应该是与地面30度左右前倾,触球1点左右范围,拍面重心点与球的连线应该是基本平行于地面的。
20、前端发力模式、横拍发力模式:前端发力指的是手指带手腕小臂的发力,实际上手指、手腕、小臂都几乎是同时发力,只是手指先启动而已;横拍发力模式指小臂带手腕发力,是小臂先启动。
21、收腹、展腹、弯腰:收腹不同于弯腰,收腹是以肚脐眼上面约十公分部分为基准向前“折”身体,而弯腰是以肚脐眼下面十公分部分为基准“折”身体。
22、手腕内收、手腕外展:有些文章是以引拍为收、击球为展来描述的;而有些文章是以身体的内外来划分的。这个看文章的时候要自己区分。
23、食指拨板、中指拨板、拇指顶拍、中指顶拍、中指内拨、中指外拨:顶是指正压力,而拨则除了正压力之外还有侧向的摩擦力。练到一定境界,手指就非常关键了,正手拉触球前瞬间要中指向外拨(内外是按手指的弯曲方向分的,手指弯为内,展为外),反面拧引拍时中指要内拨,反面拧触球前瞬间食指要向外拨板,反面加力挡时拇指要顶拍,反手搓中指要外拨、正手搓中指要内拨、正手挑中指要顶或外拨、正手发左侧下旋中指要内拨、反手发右侧下旋中指要外拨。
24、球拍绕球摩擦、包球:二者其实是一个意思。绕球摩擦不能只靠手,需要靠手指拨板、手腕内收、小臂旋内、身体迎前等才能做到。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时吃球,就必须每一板球都主动发力去摩擦球。
25、中指上移:拧引拍的时候中指上移,球拍从拍柄到拍头拉一条线就是中分线,中分线上面是球拍上半部分、下面是下半部分。中指上移是指中指向球拍上半部分移动,而不是向拍柄方向移动。
26、顶肩:顶肩架肘的顶肩是指向前顶肩,略有向上成分,而不是向上顶肩,向上是耸肩。
27、顺转、逆转:以搓为例,顺转就是顺着球旋转的方向发力搓,逆转就是逆着球旋转的方向发力搓。
28、手腕与小臂自然成一直线:何为手腕,这个的确不好准确定义,反正就是手和小臂连接的那一部分。那手腕永远都在小臂的连接处,本来就是一条直线吗?不能这么想,虽然字面上有点别扭,但专业术语就是专业术语,几十年都是这么表达的,不合理我们也只能去理解。不能认为是小臂和手背成一条直线。可以认为是虎口在小臂的延长线上。
29、身体稍前倾:不是弯腰向前,而是包括了含胸、收腹、屈膝、翘臀、脚跟虚地等一些列动作。
30、大重心带小重心:大重心自然是指整个身体的重心,小重心是指部分转移重心。
31、同侧脚、异侧脚:向右移动,右脚是同侧脚,左脚是异侧脚;向左移动,左脚是同侧脚,右脚是异侧脚。并步就是要异侧脚先动,跨步是同侧脚先动。
32、引拍至身体中心线:指的是球拍的位置、不是手的位置。这个要非常注意,实际做的时候错误率非常高。
33、快撕、反撕:近台是快撕,中近台、中台、中远台是反撕。一般拧后衔接快撕,反面起下旋后衔接反撕。反面拧、反面拉加转是弧圈摩擦,而快撕、反撕是横向发力抽。

第2楼

谁有好的练习横拍乒乓球好方法 一直练不好 请高手指教

第3楼

5、站位:有近台站位、中近台站位、中远台站位、远台站位等。一般说站位距台45cm左右:指前脚最前端据球台的距离。通常0.45-0.6米的距台距离称为近台站位,0.6-1.0米的距离为中台站位。中台站位又分为中近台与中远台两种,中近台站位的距台距离在0.5-0.7米之间,中远台为0.7-1.0米之间,1米以外为远台站位。注意这个距离和身体是前倾、还是站的比较直有很大关系,上面的距离是专业球员比较前倾时的习惯站位划分,对业余的来说,大多数人是站的比较直的,身体较直和专业前倾状态击球点能差15-20公分,所以看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差距。

明白了

第4楼

这个,冀版早就发过贴了。楼主要标注转载哦!

第5楼

谢谢 知道了

第6楼

多些讲解!明白了不少

第7楼

是的,早已看过了,

第8楼

重新学习!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