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有关志愿者保障的提案,呼吁国家关怀志愿者队伍。
邓亚萍说,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快乐,受帮助的人们则收获了温暖,这是志愿者服务的优点所在。北京奥运会后,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日益高涨,参与面越来越宽,不仅年轻人在参与,中老年人也投身其中。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邓亚萍自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一直从事有关志愿服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她介绍说,在北京市,志愿服务已朝常态化方向发展。以前,志愿服务还集中于一些大型赛事、国际会议,现在,春运时也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邓亚萍呼吁,中国应倡导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价值体系。据她透露,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共青团北京市委撰写了一份志愿服务成果转化报告,并且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向全世界推广北京的志愿服务模式。邓亚萍满怀期待:“中国将来会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我们会继续积累经验,并将其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一部分推向世界。”
据悉,在组织引导志愿服务方面,北京已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将原有的志愿者协会提升为志愿者联合会,该联合会目前已有约390家团体会员,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200万。邓亚萍说:“为此,我们必须拿出可行的法规条例来保护他们的权益,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