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通古今 代代相传——中美乒乓友谊赛侧记

来源网站:乒协网   发表时间:2011-07-04 03:51

  能想象久别重逢的那种喜悦吗?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中美乒乓友谊赛的开场,再合适不过。
  当地时间7月1日傍晚,美国密歇根湖畔,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张灯结彩。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三员老将刚一进门,一个欢呼雀跃的身影就“蹿”到他们身边。是朱蒂·鲍亨斯,这个当年15岁的美国乒乓球手,如今也是55岁的“大姑娘”了。可一见到老友,她立刻冲过来,虽语言不通,可笑容如故、友谊未变。
  翻开书包,她拿出里面的宝贝——40年前的老照片,定格了“乒乓外交”的历史瞬间。梁戈亮、郑怀颖、杨俊三位老将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自己。他们欢笑着,感慨如歌的岁月。
  一晃40年了,当年还是稚嫩的“小青年”,如今都已是上岁数的人了,可是活力依旧。特别是在表演赛上,老将们的风采不减当年。
  朱蒂在1971年随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时,才15岁,是队里最小的队员。随后她曾到中国参加过中美“乒乓外交”30周年和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等活动,亲眼目睹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中国的腾飞。
  当晚的宴会上,密尔沃基市各界人士慕名而来,他们追着乒乓高手签名留念。其中一位老师追着梁戈亮讨教问题,她叫卡伦·瑞,是当地高中历史老师。
  “4年前我到中国旅游,几乎每个导游都会说乒乓球改变了中美关系。您能给我讲讲当时的情况吗?”卡伦问道。
  梁戈亮开心地回忆:“我是最早和美国人打球的中国人。1971年世乒赛,中国队坐车去场地热身,一个名叫科恩的美国人登上了我们车,在场地还提出想与我们打几个球,我就答应了。虽然水平悬殊挺大,但这次打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卡伦非常开心,或许这段历史能轻易在网上搜到,但能亲耳听到亲历者讲当时的故事,让她激动万分:“我一定要教给我的学生们!”
  用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陆元盛的话说,这就叫“薪火相传”,“‘乒乓外交’这一传统不能仅仅靠老一辈人,而要由年轻人一代代传下去,这是最关键的。”也正因此,此次系列活动,中美双方都派出了老中青结合的队伍,让这段美好的佳话继往开来。
  亦如这次晚宴的座签上所印的文字——为中美“乒乓外交”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球王庄则栋翰墨寄情,“球小惊天地,友谊通古今。”
  (本报特派记者 窦雨佳 美国密尔沃基7月2日电) (责任编辑: 张矣韵 )

下一条: 纪念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系列活动在美启幕
上一条: 体育战线群英谱——张燮林:乒坛功勋魔术师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爱乒乓网观点和立场。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