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7日,2007年国际乒乓球赛事已经接近尾声,世界各国的乒乓球运动员也开始为年终总决赛奋力一搏,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明星球员。但是,这次国乒队员的欧洲捞分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在几个冠军背后,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恰恰就出在实力最强、被认为最令人放心的球员王励勤身上。
忧虑:一月之内三吃败仗
王励勤,作为近几年在国际乒坛实力最强、发挥最稳定、在乒联排名第一的时间最长,又是世乒赛男单卫冕冠军,一直被球迷们当作明年奥运会为国乒夺回男单冠军的头号保证。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状态却出现明显下滑。其表现就是:这次欧洲之旅,王励勤一个月内连输三场。
在10月6日的乒乓球团体世界杯第一场比赛中,王励勤作为第二单打,1-3输给了世界排名仅仅第53位的中国香港球员梁柱恩。比赛中,梁柱恩积极主动,而王励勤却是状态全无,全场被动挨打。赛后,主帅刘国梁指出,王励勤失利的原因是时差还没有调整过来。
紧接着进行的乒乓球男单世界杯上,在半决赛中面对韩国悍将柳承敏,在对手的凶狠作风面前以2-4完败。至此,王励勤仍然没能拿下这一项自己从未染指过的桂冠。
半个月后的法国乒乓球公开赛,王励勤的状态仍未好转。在1/4决赛中,他的对手是势头已不及当年的白俄"病虎"萨姆索诺夫。哪知在王励勤面前,"病虎"突变真老虎,整场比赛无论是前三板还是相持球,王励勤都没有占到丝毫上风,最终3-4失利。这样,在一个月的欧洲之旅中,王励勤收获了三次失利,未拿到一项单打冠军。连战连败之后,似乎明年奥运会的男单金牌,离他也越来越远。
瓶颈:加强应变克服"慢热"
可以说,在距离奥运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励勤遇到了一个"瓶颈期"。从综合实力上说,王励勤无愧是当今世界乒坛第一人。但是俗话说"高处不胜寒",身为头号高手,必然是乒坛群狼的重点研究对象。而从最近的连续失利可见,他的一些瑕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对手们所掌握和利用。
一方面,王励勤在技战术应变上还有所不足。如同著名评论员兼前国手杨影所说,王励勤的技战术能力不用说比外国对手,就是当年的刘国梁、孔令辉也有所不及。刘、孔当年与王对阵,也是要依靠更灵活的战术变化,更多地动脑子来克敌制胜,而硬拼实力是不行的。不过这同时也反应出,王励勤场上应变能力还没有达到一流境地。而乒坛资深教练李晓光也说过,在赛场上,王励勤面对对方突然改变节奏时,或者突然打破常规的搏命式打法时,往往不太适应。
看一个月内的三场失利,对梁柱恩固然时差因素是主要的,但是对手超快的发球抢攻也令王励勤不适应,整场未做出有效变化;而柳承敏,对手的凶狠打法已经不止一次让王励勤吃过败仗;对萨姆索诺夫,当场上对手爆发出与近期疲软状态完全不一样的战斗力时,王励勤又是措手不及,打得艰苦。
另一方面,老生常谈的"慢热",依旧是王励勤的致命软肋。近年的征战中,无论王励勤赢球与否,他开局的"慢热"始终未有大的改观。王励勤的优势是技术全面、稳定、没有死角,但是稳定有余,冲劲不足的特点,加上有点内向的个性特征,导致其开场进入状态慢,容易被对手利用。尤其是对打法凶狠,容易兴奋的柳承敏。2006年世乒赛上,由于慢热,王励勤差点被柳承敏制服。到今年世界杯,柳承敏赶在王励勤兴奋起来之前,就利用发球抢攻占据了主动,并顺利拿下。
其三,在技术方面,王励勤固然全面,但是相对来说,其反手与正手相比,仍然有提升空间。有瑕疵,比赛中就会被对手抓住,一味侧身,用正手弥补反手毕竟不是万全之计。在几次与柳承敏的交手中,王励勤都有这样的过程:过于勉强地侧身用正手,结果被柳承敏打得很被动。因此,多磨练反手,是确保奥运会冲金的必要任务。